一瓶胶囊定价4位数,比茅台还贵?
【资料图】
近日,京东商智公布预售排行榜,一类抑衰补剂占据健康品类前十名中的三席,其中,“销售榜一、单品成交榜一”由国内港企Geneharbor旗下单品“若返”摘获,其单日成交破千万。
自2017年首次在国内面世以来,此类技术的科研争议颇多,却又因与“重返青春”等概念捆绑,在中高净值群体中受到热捧。有数据显示,国内此类年轻丸市场已在5年内从0扩张至51.03亿。
01. 谁捧红了抑衰科技?
上市5年,“年轻丸”的神秘面纱已被揭开。据港企Geneharbor制品“若返”的官方网站显示,其核心成份被标注为辅酶I。广泛存在于牛油果、西兰花等果蔬中,只是含量极微。
2013年,哈佛医学院遗传学家David Sinclair研究证实,受试生物体在接受辅酶I(“若返”核心物质)干预后,其体内细胞线粒体中的GEnad+的水平趋近于年轻水平,毛发、肌肉、运动等关键指标显著逆转。
随后,《science》、《cell》等顶级期刊陆续发布近百篇论文跟进,除评估其抑衰成效外,还进一步指出该物质在预防神经性退行、对抗肝脏、卵母细胞老化等方面有着正向影响。
虽然彼时尚未推进大规模临床实验,成份有效性频遭质疑,但富商巨贾们似乎已等不及了。研究发起人Sinclair教授在社交媒体中表示,那段时间,实验室的电话铃声频繁响起,一些名人富商朋友慕名来问询。
坊间流传较为广泛的,便是香港首富李超人曾亲自赴美,体验此类抑衰技术,留下“如同回到20岁后生仔”的感慨。港媒披露,李超人所选择的是美企ChromaDex研发的前代技术,并为其注资2200万美元。
拿顶尖实验室作背书,涌入国内的技术成果也颇有坐地起价的意味,大多售价不菲,低则大几千,高则数万元,一度被嘲讽为“有钱人的智商税”,市场热度却似乎没有因此降低。
据京东品类研报显示,相比2019年,抑衰品类的商品数量在3年间增长约310%, 新增品牌涨幅达92%。
02. 65%的成交额来自中年男性
商智数据显示,“若返”的核心客群中,65%为男性,年龄分布在35岁-55岁区间中,具有高学历、高收入等特性。
《2022男性消费洞察研报》分析,这类男性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压力巨大,普遍要面对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滑等问题。外表护理(痘痘、脱发)、身材管理(肥胖)、性健康(勃起障碍ED等),让男性健康领域在近几年迅速崛起成一个“钱”景明朗的蓝海市场。
另据《柳叶刀》公布的一则数据显示,我国30-49岁中年男性BMI、肥胖率、心血管风险等身体指标不容乐观。因此,减缓身体机能的流失、留住健康,持续留在奋斗一线,成为这类人群的主要诉求。生物科技的进步给这类男性提供外部助力,如此一来,“若返”等瞄准此类需求的产品能够走热,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2万余条反馈来看,这类用户往往满足于“精力提升”、“睡眠更好”等主观感受。究竟是确有成效,还是心理安慰,不得而知。 不过,若返品牌方刘姓负责人透露,这类用户的复购率高达72%。
03.资本角逐加剧,未来走向何方?
除了男性市场外,日益加剧的老龄化现状,也给此类技术开辟了更大的市场。统计局人口数据显示,至2035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比例将攀升至35%,其中7成伴有慢性病,正式进入超老龄化时代。
抵御机体衰退扩大成各年龄段的普遍需求。Frost&Sullivan预测,大健康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996亿人民币。
各路资本蜂拥而至,也在不断探索技术进步及大规模量产的可能。
2017年,港企Geneharbor通过全酶法技术,将原料成本大幅压缩95%,包括“若返”等多代产品才将价格压至千元水平,但从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来看,普通消费者仍难以为继。
有消费者向记者透露,全家每个月大概要拿出5千(花在健康消费上),在不影响本来生活质量的前提下, 每月5千,压力确实不小。
“产业化的持续推进或许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也有业内人士曾对消费者担忧给出解决方案。像上文中提到的港企Geneharbor就曾在2020年开启浙江余姚百吨工厂投产,将“若返”等全线产品降幅25%。创始人王骏表示,后期会继续打造万吨规模生产基地,“最终目标是像咖啡奶茶一样走入千家万户”。
但时至今日,其承诺的二期工程雏形尚未动工,不知是其业务规划的调整,还是一种抢占市场的商业策略。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研究、技术、资本的持续推进,此类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对于普通人来说,当资本角逐出优胜者,市场趋于成熟之时,或许就是迎接百岁时代到来之日。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