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华金融评论》资深编辑 秦婷
近日,国有六大行2022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已全部出炉。作为我国银行业的中坚力量,国有六大行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在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同时,交出了一份前三季度盈利整体增长、资产质量集体保持稳定的业绩答卷。
近日,在二十大召开之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家国有大型银行纷纷发布有关服务实体经济、稳住经济大盘公告。根据公告,前三季度大行信贷规模普遍实现较快增长,发挥各自经营特色服务实体经济。并明确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大行力量,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相关资料图)
根据六大行三季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有六大行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资产规模再上一层楼,均较2021年年末出现不同幅度增长。
具体来看,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及农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居前三名,均超过30万亿元,分别为39.55万亿元、34.30万亿元和33.83万亿元,且增长幅度还全部达到两位数,农行增速最快(16.69%)。
表1:国有六大行总资产(万亿元)
数据来源:wind
利润持续增长,息差依赖继续下降
盈利能力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营业收入普遍实现增长。具体来看,除工商银行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微降0.10%外,其余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其中,邮储银行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69.31亿元,同比增长7.79%,增速领先。而从营收规模上看,工商银行则一骑绝尘,尽管其三季度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该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突破7000亿元大关,达7113.92亿元。
表2:国有六大行营业收入(亿元)
数据来源:wind
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净利集体飘红,全年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3万亿元,同比增长6.5%。
今年前三季度,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均超过2000亿元,分别为2658.22亿元和2472.82亿元。邮储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尽管在国有六大行中最少,仅为738.49亿元,但该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14.48%,增幅为六大行之首。
表3:国有六大行归母净利润(亿元)
数据来源:wind
整体来看,六大行盈利对利息的依赖程度继续下降,除中国银行外,净息差均同比下降。具体来看,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和建设银行净息差均超过了2%,农业银行净息差最高,为2.65%,下降幅度也最大。交通银行净息差最低,为1.5%。
近年来,在金融让利实体经济等政策指导下,大型商业银行普遍开始发力财富管理业务,为自身盈利能力提供新动力。例如,截至9月末,邮储银行管理个人客户资产(AUM)年新增超万亿元,达13.60万亿元;财富客户413.3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6.04%。在财富管理方面,该行搭建了个人养老金账户管理服务平台,开展养老理财试点,募集中邮理财养老理财50亿元。
" 三季度,资本市场风险资产价格仍表现一般,预计上市银行财富管理、信用卡等净手续费收入表现较弱,同比增速可能延续二季度的较低水平。" 中金公司银行研究团队此前表示,但中长期而言,财富管理和消费信贷业务可能仍是银行重要的盈利来源,预计银行并不会因业务短期遇冷而放弃对其战略投入。
表4:国有六大行净息差(%)
数据来源:wind
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
在净利全面上涨的同时,今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持续加强资产质量管控,加大不良处置力度,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定。
截至9月末,除邮储银行、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同期微升外,其他大行的不良贷款率均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下降,且均远低于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74%的均值。
邮储银行截至9月末的不良贷款率为0.83%,虽然微增,但仍是六家国有大行中最低的,资产质量持续保持行业领先。
表5:国有六大行不良贷款率(%)
数据来源:wind
表6:国有六大行拨备覆盖率(%)
数据来源:wind
与此同时,为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和疫情仍然存在的较多不确定性,国有六大行保持贷款拨备计提力度,以具有充足的风险抵御和损失吸收能力。三季报显示,国有六大行的拨备覆盖率保持稳定水平,有4家银行截至9月末的拨备覆盖率较去年同期出现增长,交行增长最快,该行拨备覆盖率较上年同期增加24.94个百分点。邮储银行拨备覆盖率达404.47%,是国有六大行中唯一一家拨备覆盖率突破400%的银行。
近日,《清华金融评论》发布的“2022中国银行业排行榜200强”分析报告显示,六大行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及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多领域均发挥着“定海神针”的作用。截至2021年末,六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合计达10.67万亿元,贷款余额为85.26万亿元,占入排行榜的200家银行贷款余额的55.7%,净利润总额达到1.29万亿元,占入排行榜200家银行净利润总额的59.3%,发挥着“头雁”效应。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