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铁锤。
(资料图)
好久没说房地产了,今天我们来聊聊,救市救了大半年,房地产现在到底怎么样了?还有近期地产行业同时发生的几起“重大事件”,到底释放了什么信号?
首先,没想到的是,进入11月份,旭辉、绿地两家头部开发商同时“暴雷”,高调抢占了楼市的头版头条。 截止到11月7日,百强房企中已经有39家宣布债务违约了。
总负债1.18万亿的绿地发布公告:将打包9笔总计34亿美元债展期,最近的一笔为3.7亿美元,利率5.6%。公告中还明确,11月11日前同意的债权人,将获得0.5%本金的额外补偿。
另外,铁锤还注意到,在绿地投资者电话会议中,其财务总经理吴正奎说了这么一句话,“债权人若到期进行挤兑,把绿地控股逼入违约的死角,绝不是对各方有利的选择。” 用大白话说就是,逼急了对谁都不好。
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绿地第一次债务展期。今年5月27日,它已经将旗下一笔2022年6月到期,发行本金5亿美元,票息6.75%的美元债展期一年。
民企“模范生”旭辉发布公告:暂停支付公司境外融资安排项下,所有应付的本金和利息,总额约68.5亿美元,到期未付的本息总额约为4.14亿美元。
旭辉的暴雷让人很意外,因为上半年还在拿地,这着实让人看不明白。
其次,被称为是“中国最稳的地产女王”龙湖吴亚军,宣布退休。这事不好评论,好像人家也不接受评论。
但铁锤还是想说两句,放在市场好的时候,你可以说她是累了想休息,把交接棒成功递交给下一任,一切都顺理成章。但眼下房地产下行压力这么大,吴阿姨却选择辞职,这事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 其中最直接的信号可能就是:地产大潮已经退去了。
再者,从居民房贷新增数据可以看出,当前行业下行压力持续,市场信心及购买力尚处在低位。
9月份居民房贷同比少增1211亿元,连续10个月少增,创近7年同期新低。不买房不消费也就算了,现在大家又回归“喜欢存钱”的爱好了:9月份,居民存款同比增加3230亿元,依旧一路走高,今年前9个月住户存款增加了13.21万亿元。
这是什么概念?简单点理解就是,居民本身应该用于购房支出的部分,全部存进了银行。足可见当下大家对房地产的态度:宁愿把钱放在银行任其变毛,也不愿意把钱投在房子上。这和前两年高举负债大旗投资买房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外,土地市场的下行压力就更不用说了,前10月全国土地成交额降三成,仅6城卖地收入超千亿。10月份,土地出让金为3410亿元,同、环比分别下降17.3%和32.1%。与此同时,10月全国土拍溢价率创全年新低,仅为2.2%。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土地市场基本上是国企、央企、地方城投公司三方联合在唱大戏,合计拿地比例超过85%,其中城投拿地平均占比42%,其中底价拿地在城投拿地中占比67%。也就是说,当前的土地市场,是“国家队”在撑着,民企的存在感太低了。
土地乃财富之母,不仅直接反映了开发商对后市的预期以及资金充裕性,更直接和地方的财政挂钩。土地不好卖,很多地方都揭不开锅了。
于是我们看到,小城市为了给财政创收祭出了各种奇葩的手段:公交停运、裁撤冗余人员、一次性出售未来20年的经营权。当然用得最多的就是罚没,在公布数据的111个地级市中,2021年有80个城市罚没收入呈上升态势,占比超过72%。其中,有15个城市罚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如四川乐山增长155%,江西南昌增长151%。在上榜城市中,青岛备受关注。2021年,青岛市罚没收入为43.77亿元,高居111个统计城市第一位,同比增幅127%。
再看政策端,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0月末,今年调控涉及285城,累计出手次数超过780次,再创历史新高。9月以来,“自上而下”放松政策密集出台,房贷利率、首付比、限贷、限价、限购、限售、落户政策等政策工具箱均已打开。
令铁锤很诧异的是,有的城市为了稳楼市,竟然还提出了“支持鼓励灵活就业人员买房”。
啥叫灵活就业人员,说白了不就是大部分是失业人员吗?鼓励这些人买房,和鼓励低保户买房,有何差异?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竟然还真的有地方,鼓励低保户购房。
当然不得不重点说明的是,很遗憾,今年被很多开发商寄予厚望的“金九银十”也彻底歇菜了——新房滞销严重,哪怕是很多开发商提前搞起了降价促销,新房降幅最高达到了20%,仍然未能挽回买房人的信心。
克而瑞数据显示,10月份百强房企单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5560.7亿元,环比降低2.6%,同比降幅较9月扩大3个百分点至28.4%。从累计业绩来看,百强房企1-10月销售操盘金额的同比降幅仍保持在44%的水平。
尤其是国庆节,往年对于开发商而言是“7天乐”,而今年却变成了“7天哀”——即便房企屡出新招、不遗余力,特价房、买房送车位、买房送物业费、首付分期、0息首付、7天无理由退房、折扣券等多方式并用,但80%的房企国庆假期认购金额仍有30%-50%的跌幅。
除新房卖不掉外,二手房库存不仅快爆仓了,而且也不好卖。
铁锤通过二手房中介平台,查看了几个头部热点城市发现,这大半年以来 ,这些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都迎来了激增:北京,已有年初的8万套左右,增加至10万套;
深圳,往年二手房挂牌量基本保持在3-4万套,10月底,仅贝壳一家的挂牌量就达到了7.7万套。深圳不同于其它城市的是,其二手房成交量这大半年以来都很低,基本上保持在2000套/月左右;
南京,15万套左右,去年同期只有10万套;广州15万套,涨幅超过了40%;成都,不到半年增加了3万套,至18万套;苏州即将突破15万套,较年初也飙涨了30%以上。此外武汉,半年增加了4万套,杭州增加了7万套,青岛激增3.5万套。
二手房市场为什么会出现抛售潮?个人认为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新房限价竞品质,导致新二手房价格倒挂严重,有些城市一套房子的价格差在50-100万之间,不少有需求的购房者,瞅准了时机,不少业主在以旧换新;二是经济不景气,很多企业主面临亏损,资金链承压,开始卖房套现,填补资金窟窿;三是这大半年以来,很多城市房价持续阴跌,资产大幅缩水。巨大压力之下,有些人确实坐不住了。尤其是高杠杆、高利率进场的投资客。
数字是平面的,老百姓的感受却是立体而真实的。新房卖不掉,二手房挂牌量激增,成交量却没起色,折射出了现在的购房者消极的购房情绪 ——现在许多房子高位已无人接盘,有市无价,没有成交,所谓的价格只是房产中介门前的一纸标价签。
基于房地产目前的种种状况,铁锤认为房地产已经走入“死胡同”了:市场越悲观,各地救市越积极,各种措施扎堆祭出,而楼市又是一个典型的“买涨不买跌”的市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市场由卖方说了算向买方说了算转变。买方市场,消费者的观望情绪更浓厚。最终导致,很多城市救市只是在做无用功,在死胡同里徒劳无功地挣扎。
为什么救市动作频频,仍然较难助力销售市场恢复实质性增长?还是那句话,提振居民对于经济和收入的预期,才是解决市场下行的治根之策。
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当下的楼市正失去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信任。而导致买房人信心的缺失,并非是某一种因素影响,而是多种原因叠加的结果:一是开发商扎堆暴雷,开发商半死不活,买房人自然也没信心买房;二是房屋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而现在的市场购房主力又以刚需和改善为主,这部分人最注重房子的质量和品质;三是购房者开始排斥期房预售模式,说白了还是没有安全感。
预售制不是今天才存在的,以前为什么没有这些顾虑?原因很简单,房价上涨时期,很多问题都被掩盖了。大家都有钱赚的时候,一些现在看来是天大的问题,也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人性。
楼市信任缺失,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买房人的信心严重流失,市场也被裹挟着往更糟糕的处境发展。最关键的是,这种信心的流失会产生恶性循环。换言之,买房人的信任消失后,想再激起信心,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有人说,这段时间以来,由上至下都在重视保交楼,保民生,各地都在全面推进保交楼政策落地,新房交付也在大幅攀升,这说明买房人的信心已经被拯救了。
这话说出来好听,但实际上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保交楼的核心是解决增量资金从哪来的问题,而现在的市场恰恰是需求不振、融资不通畅,仅凭国家投放的2000亿资金,能推动全国项目交付吗?
这段时间,很多媒体和专家都在向市场传递“楼市会在明年迎来快速复苏”的信号。 对此,铁锤有不同看法:其实最难的日子还没开始。 一方面,明年房企的偿债压力有增无减,且很多还是美元债。另一方面,疫情仍然是最大的不确定,尤其是进入11月以来,广州、内蒙、河南、重庆、北京、新疆等地,又出现了不好的预兆,其影响我不说大家也应该能明白。当然,更重要的是,房地产本身的交房、需求提振、信心恢复等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