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皆是风景。
(相关资料图)
从信阳工业城筹备处,到信阳工业城,再到信阳高新区,一路上,三变其名,前前后后经历了19年的风风雨雨。
“如果再进行细分的话,高新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2005年至2008年,完成第一轮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至2010年,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2011年至2012年,启动电子产业园建设,把电子信息确定为第一主导产业;
2013年至今,实施集团化、体系化引进,对接沿海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启动省级、国家级高新区的申报工作。”一位了解信阳高新区历史的人士介绍说,前后有五任书记执掌帅印。
陈胜利,工业城的拓荒人。2003年,他提着20万元,率领不到“10杆枪”,开始了信阳工业城的筹备工作。一年后,他在资金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启动了工业城基础设施建设工作。2006年6月22日,市长助理的王勇接替陈胜利的职务。
王勇接手的时候,信阳高新区正处于建设与招商同步、普招向定招转型、产业向园区落户的关键时期。执政期间,他通过打造电子信息工业园,播下了创建高新区的种子。
2012年7月,王勇告别工业城。他将工业城发展战略规划专家论证会提出的“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区)”的“接力棒”交给了熊开程。
当年12月,熊开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强化冲刺提升,奋力推动信阳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创建工作,力争 3年内成功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其后,因为没有取得“户口”,信阳高新区的申报工作停滞不前。“2016年初,熊开程带队赴国家发改委外资司汇报纳入《目录》工作。11月份,又前往科技部汇报创建工作。”知情人士介绍说。
在科技部的汇报会上,熊开程恳请国家给予支持。因为“信阳创建国家高新区将有助于增强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后劲,带动老区科技脱贫;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中原经济区建设更加出彩;有助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欠发达地区创新型城市建设;有助于推动产业、城市、生态融合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通过一番努力,2018年,信阳高新区终于被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
在信阳高新区召开的2019年度工作会议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信阳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党工委第一书记赵建玲公开披露,“国家高新区名单最快一季度公布,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我们有望位列其中,这将成为全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就在晋级进入倒计时的时候,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家停止国家高新区的审批事项。
2020年5月,熊开程调离高新区。市委组织部部长孙巍峰担任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在这一年间,信阳高新区“完成了省部申报文件数据修订,积极推进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
信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鹏
其后,冲剌国家高新区的重任,便落在李鹏的肩上。
李鹏非常重视国家高新区的申报、晋级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了解部委动向和兄弟高新区的创建情况。
熊熊燃烧的火炬在五任书记之间“新”火相传。彼此传递着一份责任、一份自信、一种精神、一种奉献和一种追求。
正是在“新火”相传的过程中,信阳高新区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人才创新,并结出累累硕果。
——出台一批政策。信阳高新区先后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评价实施方案、提升创新创业活跃度专项工作实施细则、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工业专业园区建设工作方案、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指导意见、招商引资项目引荐人奖励办法、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规定和办法。
——创建一批创新平台。全区建立了1个国家级实验室,14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2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2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1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引进一批创新项目。其中3个项目入选了市“英才计划”评选。与OVU创客星共建的智慧信息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市创业孵化的典范,企业(团队)可实现拎包入驻,已入驻创业团队、创新企业18家,正在洽谈5家。
——培育一批创新载体。航天精工、羚锐制药成为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首批辐射点,是信阳市仅有的2家企业。获批全省首家“留学人员创业园”。
——落实一批方案。严格按照《信阳高新区工业专业园区建设工作方案》要求,紧盯京津冀、长三角、武汉城市圈、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地区,瞄准上下游左右链企业,健全实施链长负责制,建立健全“九个一”工作机制,加大招引力度,推进明阳智慧能源、陆琪电子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快速成长,盘活汇泽、泛蓝等存量资产形成更大支撑。
——联系一批高校。高新区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铁道科学工程研究院、河南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孵化一批企业。双创平台进一步发展,创业服务中心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截止目前,共洽谈企业和团队21家,签订入孵协议12份,新注册企业10家,存量在孵企业62家,累计毕业企业32家,培育了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汇盈孵化器作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器在孵企业有4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累计毕业企业达15家。
全区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强度由0.49%提升至2021年的4.4%(RD8.3亿),位居全市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8家升至2021年的56家,位居全市第一,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95件,位居全市第一,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了87家,位居全市第一,省级以上研发平台由0家,突破到17家。近日刚刚获批的明阳风电“河南省风能装备与多能源耦合技术创新中心”,实现了全市在省级创新中心方面零的突破。
“高”与“新”已经成为信阳高新区的鲜明标志,高新区正逐步成为信阳市的创新创业高地和未来新兴产业的集聚高地,以及创建设国家高新区的源动力。
本刊记者 项俊平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