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热议:许宪春:中国经济有望继续恢复

2022-11-18 22:38:50    来源:财经杂志    

尽管当前经济仍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四季度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并为全年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疫情防控对经济发展的限制可能逐渐减小,当前中央各部门密集出台松地产组合拳,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和改善预期

文|许宪春 唐雅 王洋

2020年前三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实现3.0%增长,三季度GDP增长3.9%,经济呈现恢复态势。本文运用统计指标和统计数据总结了三季度经济运行的特点:从生产角度看,第二产业表现突出且恢复较快;受房地产业表现低迷和线下接触型服务业恢复较慢影响,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拖累项。从需求角度看,消费需求重新成为主要拉动力,投资需求保持平稳,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下降。


(资料图)

从收入角度看,三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有所回升,企业利润增速回落且出现负增长,但是下游企业利润增速有所回升,利润结构性分化问题缓解。从价格角度看,CPI波动上涨,PPI持续回落,PPI与CPI之间“剪刀差”在8月由正转负。本文还分析了三季度经济实现恢复的支撑因素,以及经济发展存在的挑战,并对四季度经济发展走势进行了展望。

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特点

2022年三季度,在疫情持续多点散发、夏季高温天气等因素的限制下,经济仍然实现了3.9%的增长。第二产业的较高增速和投资的平稳增长是经济恢复向好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消费需求、房地产市场仍旧是经济增长中的主要拖累项。

(一)从生产角度看经济运行的特点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0%,三季度经济有所恢复。 前三季度GDP实现3.0%的增长,其中三季度增长3.9%,比二季度增速回升3.5个百分点,但比一季度低0.9个百分点(见图1)。在疫情持续扰动经济、疫情防控存在诸多限制的环境下,经济顶住了压力,三季度实现触底恢复,实属不易。但三季度经济增速与一季度仍存在差距,经济增长压力较大。

第二产业表现突出,尤其是三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大幅回升。 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3.9%,比GDP增速高出0.9个百分点,在三次产业中表现突出,是GDP增速实现较好增势的重要保障。分季度看,三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5.2%,比GDP增速高1.3个百分点,是三次产业中唯一增速高于GDP增速的,比二季度增速回升4.3个百分点(见图1),是经济恢复向好的主要动力。其中,建筑业表现突出,是第二产业实现较高增速的重要支撑。前三季度,建筑业增加值增速为4.8%,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高0.9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建筑业增加值增速为7.8%,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高2.6个百分点。而建筑业的高速增长与基础设施投资维持高位且增速持续提升密切相关。工业生产反弹明显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大幅回升的主要原因。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4.6%,比二季度回升4.2个百分点,并且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占比在70%左右,工业生产的明显回升带动了第二产业的恢复。另外,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回升主要发生在9月,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比7月、8月分别回升2.5%、2.1%。

第三产业有所恢复,但受到疫情和需求偏弱影响,依然是经济增长的拖累项。 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3%,比上半年回升0.5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3.2%,比二季度回升3.6个百分点(见图1)。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2.6%和2.8%,分别比二季度回升3.4个、6.1个和8.1个百分点,均实现由负转正,是第三产业恢复的重要动力。

尽管有所恢复,但在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表现较差。前三季度,第三产业是三次产业中唯一增加值增速低于GDP增速的产业,是经济增长的拖累项。分季度看,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是三次产业中最低的。分行业看,房地产业、线下接触型服务业表现低迷,是第三产业增速较低的主要原因。三季度,房地产业增加值仍为负增长,增速为-4.2%,在所有行业中增速最低。受疫情反复和疫情防控的影响,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等线下接触型服务业依然面临需求不足、生产经营不确定性高等限制,增速均低于第三产业整体增速。

图1 2019—2022年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二)从需求角度看经济运行的特点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逐步恢复。 前三季度,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3%,比上半年提高9.2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其中,其中三季度贡献率为52.4%,比二季度回升263.6个百分点,实现由负转正,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在逐步恢复。

居民消费增速有所恢复,但与疫情前差距仍较大。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3.5%,实际增长1.5%,分别比上半年回升1.0和0.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3.4和4.2个百分点,均比2020和2021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低2.2个百分点(见图2),居民消费增速有所恢复,但恢复程度有限。

2022年以来疫情在多个城市多点散发,持续制约居民消费场景,居民消费的恢复仍旧受限。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1.8%,比上半年提升1.0个百分点;实际增速为-0.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长6.4%,实际增长4.3%,分别比上半年提升0.8和0.3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分类别看,八大类消费支出中,衣着和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速仍为负,但降幅分别比上半年收窄1.2个和3.2个百分点;居住和医疗保健支出增速分别为5.3%和2.5%,分别比上半年回落0.7个和0.1个百分点;食品烟酒、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以及其他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速均呈现幅度不等的回升,分别比上半年增速回升1.4、2.1、2.0和2.7个百分点。

图2 2019—2022年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累计名义和实际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半年回升0.3个百分点(见图3)。

图3 2020—2022年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月度累计名义增长率

数据来源:财政部网站

投资保持平稳增长。 前三季度,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6.7%,比上半年回落5.4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是经济保持增长的重要支撑。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见图4);1-10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8%,比前三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分三大领域看,在设备更新改造税收优惠、更新改造再贷款等政策支持下,制造业投资维持高位,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1%,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见图4);1-10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7%,比前三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起主要拉动作用。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疲软,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8.0%;1-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8.8%,仍旧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主要拖累项。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强劲,前三季度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上半年回升1.5个百分点(见图4);1-10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7%,比前三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速较高,前三季度增速分别为15.5%和12.8%,1-10月的增速分别为14.8%和12.7%,支撑了基础设施投资的高速增长。

图4 2019—2022年三季度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分投资主体看,国有控股投资增速持续提高,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落,二者增速差保持扩大。前三季度,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长10.6%,比上半年回升1.4个百分点;1-10月,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长10.8%,比前三季度回升0.2个百分点,增势稳定;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增长2.0%,比上半年回落1.5个百分点;1-10月,民间投资增长1.6%,比前三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增速持续回落,这可能与经济中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导致民间投资信心不足有关。国有控股和民间投资的增速分化持续扩大,二者增速差从2月份的2.7个百分点逐月扩大至10月份的9.2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13.8%,比上半年回落5.1个百分点。

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回落。 前三季度,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0%,比上半年回落3.8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贡献率为27.4%,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根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9%,其中出口增长13.8%,进口增长5.2%。根据商务部统计,前三季度,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8.2%,服务出口增长20.5%,服务进口增长16.1%。

(三)从收入角度看经济运行的特点

居民收入增速回升。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5.3%,实际增长3.2%,分别比上半年回升0.6和0.2个百分点(见图5)。在稳就业保民生一系列政策作用下,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方晓丹,2022)。

图5 2019—2022年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名义和实际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分城乡看,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4.3%,实际增长2.3%,分别比上半年回升0.7和0.4个百分点,增速有所恢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6.4%,实际增长4.3%,分别比上半年回升0.6和0.1个百分点。

分收入来源看,前三季度,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速分别为5.1%、5.2%和5.8%,分别比上半年回升0.4、2.0和0.6个百分点;转移净收入增速为5.6%,与上半年增速持平。其中,经营净收入增速恢复较好,这主要受夏粮再获丰收、农牧产品价格相对较高等因素对居民第一产业经营净收入增长有效拉动的影响(方晓丹,2022);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增长相对较快。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持续改善。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名义增速与中位数名义增速差值为0.2(见图6),差值与上半年持平,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持续改善。

图6 2019—2022年三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持续回落。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3.3个百分点(见图7)。三季度以来,受企业成本水平较高、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等多种因素影响,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持续为负。

图7 2020—2022年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月度累计名义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企业利润结构性分化有所改善。 今年上半年,受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煤炭价格同比涨幅较高等因素推动,上游原材料行业利润增速较快,中下游制造业相关行业成本压力较大,上下游企业利润结构性分化问题有所凸显。三季度以来,工业企业利润上下游结构性分化问题不断改善。上游行业中,随着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涨幅回落,相关行业利润增速有所下降。中下游行业中,受多种积极因素影响,部分行业利润增速明显回暖。受光伏设备、储能设备等生产增长带动,前三季度,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5.3%,比上半年17.3%的增速回升8.0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运输设备、仪器仪表行业利润分别增长9.5%、2.3%,比上半年分别回升13.2、5.1个百分点;受产业链供应链修复、新能源汽车生产增长等因素带动,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利润增速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3.6个百分点至-1.9%,其中,9月当月利润增长47.4%。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逐步收窄。 前三季度,按自然口径计算的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6.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3.6个百分点(见图8)。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前三季度的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1%,增速比上半年有所提升。

图8 2020—2022年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月度累计名义增长率

数据来源:财政部网站

(四)从价格角度看经济运行的特点

CPI波动上涨,且涨幅有所扩大,但10月涨幅回落。 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2.0%,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上涨2.6%,涨幅比二季度、一季度分别扩大0.3个、1.5个百分点。1月-10月平均,CPI比上年同期上涨2.0%。分月看,CPI涨幅前低后高,呈波动上升趋势。1月-2月,CPI上涨0.9%,还处于相对较低水平,3月以来,CPI从1.5%持续扩大至7月的2.7%,8月受到全球油价下跌和疫情降低消费需求的影响,CPI小幅下降至2.5%,9月受猪肉消费季节性回升、南方干旱导致蔬菜价格逆季节性上涨等因素的影响,CPI同比涨幅回升0.3个百分点至2.8%。10月,受国庆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和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等因素影响,CPI回落0.7个百分点至2.1%(见图9)。

图9 2019—2022年1月-10月CPI月度同比上涨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分类别看,CPI的波动主要由食品价格和油价的波动造成,核心CPI保持基本稳定并且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受疫情扰动和季节因素影响,食品价格有所上涨。

前三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0%,涨幅比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提升2.4、5.1个百分点。10月,鲜菜价格明显回落,鲜菜价格下降8.1%,是CPI涨幅回落的重要因素;但猪肉价格涨幅仍较高,猪肉价格上涨51.8%,影响10月份CPI上涨约0.64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能源价格仍处高位,但三季度油价下跌,对CPI的向上拉动作用减弱。前三季度,能源价格同比上涨13.2%,影响CPI上涨约0.93个百分点,占CPI总涨幅的四成多(王有捐,2022)。10月能源价格涨幅的进一步回落也是CPI涨幅回落的重要原因,汽油、柴油价格分别上涨12.5%、13.5%。

前三季度核心CPI基本稳定,其中三季度核心CPI有所下降。 核心CPI是指将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产品剔除之后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常认为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影响后为核心CPI,它更能反应实际需求。前三季度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三季度,核心CPI同比上涨0.7%,比二季度、一季度分别回落0.2、0.4个百分点,可见当前需求表现偏弱。

图10 2021年—2022年1月-10月核心CPI月度同比上涨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PPI涨幅持续回落,并呈现出结构性回落的特征。 前三季度,PPI同比上涨5.9%,其中,三季度PPI上涨2.5%,分别比二季度和一季度回落4.3和6.2个百分点,1月-10月平均,PPI同比上涨5.2%。分月看,PPI呈现逐月回落趋势, 10月份PPI涨幅由正转负,涨幅继续回落2.2个百分点(见图11)。PPI涨幅持续回落主要受四方面因素影响,首先,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第二,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煤炭行业增产保供效果凸显,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王有捐,2022)。第三,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缓解。第四,国内疫情持续扰动、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的需求不振也加剧了PPI涨幅回落。

图11 2019—2022年1-10月份PPI月度同比上涨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分类别看,结构性回落特征明显。PPI涨幅的回落主要是由生产资料涨幅回落导致的。前三季度,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4%,涨幅比上半年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上游相关行业价格回落幅度较大,例如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价格分别上涨24.9%、13.8%和3.1%,涨幅分别比上半年回落8.5、2.9和1.8个百分点(王有捐,2022)。而与CPI相关的中下游产品的价格有所回升,前三季度,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3%,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衣着价格分别上涨2.3%、1.6%,涨幅比上半年分别扩大0.8和0.3个百分点。

PPI与CPI之间“剪刀差”自2021年来首次转负。PPI与CPI剪刀差从2020年4月开始逐渐扩大,2021年1月“剪刀差”转正并持续扩大,到2021年10月“剪刀差”开始高位回落(见图12)。而今年以来,PPI涨幅持续回落,而CPI涨幅持续回升,进入三季度后维持了这一趋势,PPI同比和环比涨幅均继续下降;而CPI同比和环比涨幅均回升,因此“剪刀差”持续缩小,8月份PPI与CPI剪刀差在2021年以来首次转负;9月CPI同比涨幅继续回升,而P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10月虽然CPI同比涨幅回落,但是PPI涨幅继续回落,剪刀差在转正后继续扩大(见图12)。

图12 2020—2022年1月-10月PPI与CPI月度同比上涨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如何看待三季度经济增长数据?

(一)三季度略超预期增长的支撑因素

从生产角度看,工业增加值在三季度出现较快回升支撑了经济恢复。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2021年三季度由于疫情叠加汛情、限电限产等原因,工业生产表现较差,因此在2021年较低基数的基础上,2022年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本就可能偏高。

第二,相比二季度上海、北京疫情导致的大范围停工停产,三季度疫情对经济的限制有所减弱,因此工业增加值增速也有所回升。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增加值增速在9月回升明显。这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9月高温天气消退,川渝地区限电限产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有所减轻。二是基础设施投资落地支撑了9月工业生产增速的回升。9月,粗钢、钢材、水泥和平板玻璃产量分别增长17.6%、12.5%、1.0%和1.4%,分别比8月回升17.1、14.0、14.1和2.3个百分点,增速显著回升,其中水泥和平板玻璃产量增速由负转正,这很可能是基础设施投资落地促使工程开工进而导致需求提升导致的。

从需求角度看,三季度消费需求重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支持下,7、8、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7%、5.4%、2.5%,与一季度、二季度个别月份出现负增长的情况相比,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始终保持正增长,消费市场在波动中逐步恢复。其中,线上消费对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7、8、9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7%、5.8%、6.1%,增速明显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三季度投资需求仍是重要支撑。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9%,增速比1—8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小幅回升;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5.7%,增速比二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翟善清,2022)。制造业投资持续高位的增长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强劲增长态势,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1%,增速比1—8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持续发力,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3.4%,比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高13.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受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支持和专项债发行节奏前置等因素影响,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6%,连续五个月回升。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5.5%,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2.8%,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12.2%。

从预期角度来看,企业预期保持改善状态。制造业企业信心保持提升,7月份,受生产淡季、市场需求释放不足、高耗能行业景气度走低等因素影响,制造业PMI降至49.0%;8月份,制造业PMI回升至49.4%;9月份,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持续发挥效能,加之高温天气影响消退,制造业景气度有所回暖,制造业PMI回升至50.1%,比8月回升0.7个百分点,PMI重返扩张区间。居民预期有所改善。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三季度,部分反映居民预期的指数有回暖迹象,居民收入信心指数和就业预期指数均比上季度回升0.8个百分点。

(二)经济增长中的不利因素仍需予以重视

预期尚未有效恢复,受预期偏弱叠加消费环境限制,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制约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从需求角度看,尽管居民消费总体有所恢复,但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全面恢复形成制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与一季度和疫情前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回落3.4和4.2个百分点,均比2020和2021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低2.2个百分点。一方面,疫情多点散发限制了居民的消费场景,特别是线下接触型服务业所受影响较大,7月、8月、9月餐饮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5%、8.4%和-1.7%,餐饮收入受疫情冲击波动较大,始终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另一方面,随着局部疫情反复,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意愿仍较强。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三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1%,虽比上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但仍处于高位。

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有所下降,前期出口高速增长的态势有所放缓,后续主要发达经济体需求走弱等因素可能会制约出口增长。8月以来,我国出口增速持续回落,8月、9月货物贸易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11.8%、10.7%,分别比7月下滑12.0、13.1个百分点。尽管去年同期基数抬升对出口增速下滑有一定影响,但是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外需走弱、出口价格回落等是重要影响因素,特别是外需走弱可能会限制后续出口增长。

另外,房地产市场受自身调整叠加疫情影响自2021年起持续低迷。今年以来,央行下调了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并两次下调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但房地产市场仍未有明显起色。

全年经济展望与政策建议

尽管当前经济中仍旧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四季度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并为全年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从生产角度看,四季度天气转冷利于病毒传播,疫情很可能反复,但是疫情防控对经济发展的限制可能逐渐减小,GDP增速可能进一步恢复,但全年达到5.5%的增长目标压力较大。根据每个季度的GDP增速以及当季GDP占全年GDP的比重,四季度GDP增速需要达到11%左右才能实现全年目标,这几乎难以实现。

但是,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效果的显现,四季度GDP增速很可能继续恢复。分行业看,随着疫情的恢复,工业生产受到的防控限制可能逐渐减少,但出口拉动作用也在减弱,因此工业生产有望保持恢复,但存在约束和压力。当前中央各部门密集出台松地产组合拳,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和改善预期,房地产业也有望实现触底回升。9月29日,央行和银保监宣布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而9月30日,央行决定下调首套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同时财政部、税务总局宣布换购住房个人所得税退税。这一系列的政策显示了中央提振房地产市场的信心,也切实改善了居民的预期。从供给端看,各地主要围绕“保交楼”进行改革。在当前多种政策共同发力下,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在四季度有望实现触底反弹。

从需求角度看,首先是消费需求。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初步恢复和促消费政策的支持下,四季度居民消费支出有望保持恢复,但疫情反复可能会限制消费恢复的程度。10月26日国常会提出要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推动扩投资、促消费政策加快见效,并提出扩大以工代赈以促就业增收入带消费、将中小微企业和消费类设备更新改造纳入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支持范围、落实支持汽车等大宗消费和生活服务业等一系列促消费举措,这为促进消费的进一步恢复提供了重要支撑。

提振消费对于稳增长意义重大,下一步应继续强化促消费存量政策的落地,按需部署储备增量政策,为提振消费市场信心、促进居民有效消费保驾护航。同时,应注意继续贯彻落实灵活防疫政策,切忌“一刀切”,在保证疫情防控的同时为居民提供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

其次是投资需求,支撑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的利好因素较多,四季度基础设施投资有望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在6月29日国常会提出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后,8月24日国常会决定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这对基建项目资本金形成了有效补充,两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投放为四季度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提供了利好条件。去年四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基数较低,这也可能导致四季度基础设施投资较高同比增速。但今年专项债发行节奏前置,由于前期拨付较快,四季度专项债券对基建的支持力度或将减弱。制造业投资有政策利好和企业预期改善等因素的支撑,四季度制造业投资很可能保持较快增速。政策角度,除前期释放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部分税费的政策外,9月13日国常会决定进一步延长制造业缓税补缴期限,同时,对制造业新增增值税留抵税额即申即退;10月26日国常会进一步提出要求深入落实制造业增量留抵税额即申即退,这些政策为制造业投资保持高增长提供了支撑。

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上下游企业利润结构性分化、下游企业承压明显的情况对企业投资预期有一定影响,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落趋势,三季度上下游企业利润结构分化已有所缓解,这也有利于改善企业投资预期从而带动制造业投资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四季度有望初步小幅恢复。

9月下旬,多部门密集出台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四季度政策效果很可能有所显现。同时,从数据上来看,1月-8月与1月-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差值为-1.0个百分点,1月-9月与1月-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差值为-0.6个百分点,增速差有所收窄,表明9月当月跌幅收窄。综合政策和数据表现,四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望初步恢复。但现阶段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不利因素仍较多,这些制约因素短期恐难有效缓解,仍会限制四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恢复,因此恢复幅度可能较小。

再次是净出口需求。从出口角度看,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外需动能走弱将抑制出口,四季度出口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从进口角度看,内需疲软和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会拖累进口增速。鉴于出口和进口端都存在不利因素,四季度净出口的表现存在不确定性。

从收入角度看。首先是居民收入。9月8日国常会部署加力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从扶助重点就业群体、支持平台经济稳就业、保障创业企业发展等方面共同发力,拓展就业空间,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和经济新动能,这为保障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提供了政策支持。其次是企业利润。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产业链供应链逐步修复,这有助于减轻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政策端也密集发力,9月14日国常会决定进一步延长制造业缓税补缴期限,加力助企纾困;9月27日国常会决定对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保证金实行阶段性缓缴,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减负纾困,这些都为减轻企业成本压力,促进利润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从价格角度看,综合考虑季节性和基数效应等因素,PPI仍存在继续下行的压力。CPI三季度同比涨幅较高且波动明显,但这主要是受到食品和能源价格影响,在当前消费需求偏弱、信心不足的环境下,核心CPI涨幅不太可能出现大幅回升,而四季度季节性因素对CPI的影响可能有所减弱,因此CPI涨幅可能有所回落。

(作者许宪春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唐雅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洋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编辑:王延春)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