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是昨天一位水平很高的朋友在评论区留言,提到了他眼中的比起主动权益基金更好的投资方式,今天思考了一天,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议题,可以展开讲一下。
首先我想说,这样的留言非常好,每次文章的评论区都比正文精彩,自己从评论区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其实我也经常听到有关注我的朋友告诉我,说他们有更好的投资方式,比如觉得不论是主动权益基金,还是基金投顾,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基金经理不可信任,基金公司屁股歪,投顾主理人水平差……而我自己通过某种投资方式,证明了XX是更好的,我当前的这种方式稳妥等等诸如此类。 这个之前在雪球这样的股民占比比较高的平台上也有很多争论,举例常见的观点: 1、如果有基金经理做得好,分析他的风格和行业偏好,做好归因,其实能通过一些行业ETF实现,费率还低,还更透明; 2、极其优秀的基金经理,要么要奔私,要么运气好赌对了,长期没有办法留在公募; 3、既然这个行业大部分的人挣的都是贝塔,那不如直接梭哈宽基指数或者指数增强,一起赌国运,确定性更强; 4、FOF和基金投顾没有存在的意义,都是双重收费买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上述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我并不认为是错的(甚至我以前也是这样的观点),但都需要有一个前提: 基于你有很高的认知水平。 比如做ETF行业轮动,这并不是随随便便一个散户就能做好的,也不是一套简单的择时轮动体系都能保持长期高胜率,我曾经跟一个尝试用ETF轮动策略的专户投资经理聊过,他当时募集了小几千万的钱,做了大概半年,最后发现: 1、太累,每天都要跟踪,几乎每周都要交易,基金经理磨损太严重,一直保持在比较紧张的状态; 2、手续费太高了,这点散户比机构有优势,因为机构的交易佣金是相对较高的; 3、一开始超额还不错,时间长了,一波做错就套住了,组合波动率不低,最后算下来,自己累的跟狗似的,但不比同期主动基金的超额多,划不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果你的认知非常强,对于基金行业非常了解,或者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投资方法论了,那FOF和基金投顾完全没必要买,甚至连主动基金都没必要买,因为你自己可以用股票以及ETF构建一个合理的组合,自己做好交易。 但为什么FOF和基金投顾还是出现并且慢慢做大了?因为 市场需求存在,认知不足或者不愿意投入时间精力的用户大有人在。 一方面,接触投资确实是越早越好,年轻时候踩坑的成本低,等人到中年有点小钱了,一套就是几十上百万,学费太贵了;另一方面,大部分人主业不是投资,如果有自己的事业,没有太多的必要把精力花费在研究投资上,你说一个事业在上升期、有希望成为本公司/本行业优秀代表的人,如果天天沉迷“做投资”荒废主业,属于是舍本逐末了,能够在资本市场获得北京炒家那种成就的毕竟是少数,也很吃天赋,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理财不过是实现资本长期保值增值的手段,是一种对抗通胀和货币发行的方法,并不是财富自由之门。 当然,我也不反对指数投资(被动投资),因为我们从美股的历史上已经看到了终局,指数+投顾未来必将势不可挡,但现在我们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还有强大的超额,这点阿尔法不要白不要;反过来指数的知识也需要开始学习了。十年二十年后,我很难想象一家头部的公募还没有指数和投顾这两项业务。就像18年养老目标基金出来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人看好,当年还是熊市,一大堆FOF发不出去,只能做发起式,公募被迫养了一批FOF基金经理;现在个人养老金Y份额出了,一百多个Y份额上线了,万亿市场的故事开始讲了,我们知道后悔了。 说到底,无论是什么品种,当有一定的规模后,就不能轻易否定它的合理性,很多人diss投顾,但基金投顾至少解决了一个痛点: 以较低的费率解决了普通投资者选基金和难以长期持有的问题。 从我自己统计的数据上看,大部分基金投顾收益都好于市场平均水平;从且慢平台和天天基金的数据上看,基金投顾持有人的持有时长和盈利比率要高出购买单只基金的用户。我们不可否认,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专业投资者(比如本账号的关注者们,个个都比我强,不乏各种金融从业者),但我们撇开幸存者偏差去看,还有很多对于基金的认知不充分的散户。 平心而论,主动基金1.5%的管理费和基金投顾0.5%的管理费,其实并不高(自己买股票一天的波动是多少,想过没有),主要在于你是否认同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基金投资者,那让你额外花0.5%的费率去买基金,你当然不愿意。只有你觉得自己认知不到但又必不可少的地方,你才会愿意为专业性付费。 以我仅10年不到的投资经历看,如果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人号召大家买XX股票,那么很可能吃到监管函,而号召大家买XX基金的人,历史上好像只有因为分级B吃到过监管函,基金投顾的时间还不长,理论上监管风险是最低的(相当于分散后再分散),我还没想到监管函的场景。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监管早就看穿了A股的残酷性,引导散户去炒股的风险大于让散户买基金(起码不会大涨大跌),而引导散户买基金投顾的风险小于买基金(起码把分散投资这一点贯彻了),不过从这一步到下一步之间,要走很长的路。
我们现在市场上的基金投顾,其实还处于萌芽阶段,大部分都只有“投”没有“顾”,而过往的经验却表明,即便“投”做得一般,但“顾”做好了,一样有忠实的客户,至少一个懂行的主理人比大部分人瞎买要强。好的基金投顾,应该让持有人得到三样东西: 市场的贝塔(赚钱),基金的知识(学习和提高认知),沉浸式的投资陪伴(拉长持有期提高胜率)。 未来基金投顾还有很多需要优化的地方,需要全行业共同探索。
经常有人说,基金不都是长期持有吗,为什么很多投顾主理人以及行业观察者每周甚至每天都把当天的净值更新一遍?其实这就是长期跟踪的一种方式(长期跟踪和长期持有不矛盾),投顾主理人需要长期跟踪自己持仓的产品,就像基金经理长期跟踪自己的股票池里面的个股一样,即便是自下而上风格的基金经理,也绝不是买完了就放着不动,而是要时刻关注个股的异动;对于投顾主理人也是一样,只有长期跟踪组合偏离度是否符合自己预期,才能更好做好组合调整——这个观点我已经说了无数遍了,基金组合的构建并不是简单的选好基金经理然后长期持有不动。
话题说回来,我们去争论什么投资方法是最好的,可能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FOF不适合所有人,基金投顾也不适合所有人,说大一点,基金都不是适合所有人的,你认为XX最好,可是别人的认知未必比你强,你相信的逻辑,别人不一定信(比如我相信主动基金经理的超额,但有人看到的是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人家选择一个比较省心的投资方式,少投入很多精力,结果也并不一定比你差。
就像我之前发的完美基金经理的段子,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基金经理,也不存在完美的或者说最好的投资方法;只有基于自身的情况,看清楚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圈,你才能确定自己适合什么;而适合你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别人。另外,我现在讲的,也不一定是对的。
对于我自己而言,我炒股水平不高,不敢拿自己业余的水平去挑战靠这个吃饭的专业基金经理。我们往往喜欢说:XX基金经理业绩太差了,我上我也行。有时候玩笑开着开着有些人就当真了,但我们忽视了一点: 过往的这么多年,偏股混合基金指数跑赢大盘太多了,这足以说明基金经理这个群体为基民提供了价值。
拉一下偏股混合基金指数,一切尽在不言中。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不作为投资依据。)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