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长跑老司基”等基金投顾已半年,体验如何?

2022-11-27 12:51:04    来源:北漂民工的日常    

从此前的基金组合转型升级为基金投顾后,转眼已经半年,这半年也见证了天天基金等平台对于基金投顾产品的各种优化,包括我也吐槽了很多,也写了很多持有体验月度报告(上个月的见《 》,持仓相关的分析也可以看往期报告),那么基金投顾持有体验到底如何?


(资料图片)

因为我主要持仓是的是此前自己创建的组合所转型升级后的投顾(均已移交至华宝证券的基金投顾团队),所以就以这三个组合为例,先看数据:

近半年,沪深300指数跌超 5% ,最大回撤接近 23% ;如果看同期的偏股混合基金指数(885001),也是微跌的状态,而最大回撤也接近 15% 。

对比一下基金投顾数据,不仅大幅跑赢了沪深300指数,这半年也很好跟住了偏股混合基金指数(下图蓝线都是基准,而不是沪深300指数或者偏股混合基金指数):

1、 风格均衡偏成长的投顾 “精选中生代” 在最大回撤、成立以来收益等基础数据上都比较接近甚至更优异。

特点: 主要挖掘中生代以及新锐绩优基金经理,整体为均衡偏成长风格,力求涨时超越大盘,跌时不比大盘跌得多。

2、 而风格均衡偏价值的投顾 “长跑老司基” 前期看起来不疾不徐,温温吞吞,居然以80%的权益仓位取得了最大回撤不到沪深300指数一半、相对沪深300指数7.5个百分点超额收益的成绩。

特点: 选择了一些从业年限比较长、长期业绩较为稳定的资深基金经理,注重控制回撤,努力保持“跌的时候不比大盘跌得多、涨的时候能跟上”的一贯均衡风格,对估值有一定要求,总体看,配置上均衡略偏价值。

3、 权益仓位只有20%的偏债混合投顾组合 “滚雪时代” ,最大回撤仅有同期沪深300指数的十分之一左右,也不到同期偏股混合基金指数的五分之一,实现了回撤控制的目标,并且也保持了正收益。

特点: 主要投资于偏债混合基金以及纯债基金,以债券打底,保持相对低回撤、尽量降低波动,组合增厚收益主要来源于持仓中的权益仓位(股票、可转债),力争做到绝对收益。

上述组合表现如何?我们可以以行业内成立时间比较长、名气比较大的公募投顾组合来对比下。

交银施罗德旗下知名偏债混合组合“我要稳稳的幸福”近半年的走势:

中欧基金投顾旗下成立超五年的知名明星投顾“中欧超级股票全明星”近半年表现如下:

这两个组合可以说是行业标杆,但我持有的投顾也没有比这两个组合短期表现差,当然目前成立仅半年,好的业绩是需要长期论证的。

其实组合成立在一个不高不低的位置(相对于过去六个月的相对区间而言),就绝对收益而言,并没有多少;但如果拉长看,当前的位置布局仍然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比较难能可贵的是,这半年三个投顾都没有任何调仓,同时实现了低回撤、低波动率兼具一定进攻性等目标,说明组合在转型升级的时候,主理人以及策略团队是做了深思熟虑的。同时由于换手率的限制问题(每年200%,意味着每季度其实你可以换掉一般的持仓),基金投顾本身就不支持高频调仓,所以这就要求组合的搭建需要一定程度上着眼于中长期市场风格的判断,或者说,只有组合足够均衡,才能在各种风格市场下都能保持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业绩。

就公募基金的实践而言,赛道型产品往往容易做大规模,但均衡型产品才能留得住长期客户;能够敢于均衡配置、不追逐风口的基金经理,短期业绩不会特别出挑,但每年或者每个时间区间都在市场中等靠前的位置,长期看就能超越大部分人。FOF也好,基金评价和评奖机构也好,这几年越来越倾向于寻找均衡底仓型基金经理, 这是整个市场越来越成熟的表现

均衡的好处是什么?很多人都不相信稳扎稳打的策略,实际上大部分个人投资者就喜欢剑走偏锋(比如动不动就喜欢在白酒/医药/军工/新能源等各种行业主题产品中暴露很高的仓位,我不是反对买行业基金,而是反对占比太大),因为很少有人想要慢慢变富,很多人对“慢即是快”是没有亲身体会的。

为什么行业喜欢赛道产品?因为这是拿到高业绩排名最简单稳妥的方式。死磕一个行业,风口总会到来,然后短期排名蹿升,各种长期故事也来了,高位把产品卖给你,故事就结束了。然后下一个风口又会到来,新的赛道型产品又开始大卖,而市场的记忆是如此短暂,历史一遍又一遍重演。

我之前研究过一只对标偏股混合基金的量化产品,逐日拉出了净值水平,对比了偏股混合基金指数,我发现,这只产品今年以来的日胜率是51.9%,但今年相对偏股混合基金指数的超额收益高达10个百分点,也就是只要超过了市场平均水平一点点,长期积累下来就有足够的超额。

其实,偏股混合基金指数一直是公募基金经理眼中的圣杯,尤其是做量化相关的基金经理,长期能跟上偏股混合基金指数都已经不易,想要战胜也没那么容易。对于权益型的基金投顾,我想也是如此。如果要追求收益,起码你要在超额收益上能比得上偏股混合基金指数;如果要平滑收益,你需要在控制回撤的基础上不要跑输大盘太多,否则业绩就比较难看了。 那么,基金投顾适合哪些人呢?我之前在《什么是最好的投资方法?》中提到过,基金投顾并不适合所有人。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部分投顾策略要做成半白盒?如果我都不知道你买了什么,看不到底层资产,凭什么敢买这个产品?

但反过来想,我都懂底层资产了,都能看到你的底牌了,那为什么还要买投顾?

我想表达的一个意思是:对于想来抄作业的人,你是没有一个好的机制去阻挡的。

比如有人买了全市场30个投顾组合,每个只买了1000块,然后从里面找出每家投顾最看好的5个,自己单独重仓,这种行为你是没有办法的;甚至看完底仓后直接复制组合,就为了省下0.5%的投顾费。

我发现很多人都纠结这个问题,其实不需要纠结,因为这部分人并不是投顾真正的客户。就好像每季度明星基金经理公布持仓后你去抄作业一样,拦不住的。基金投顾可能并不适合这种高认知的客户,本身对于他们而言,就在质疑投顾的价值,也不愿意为专业付费;或者换种说法,这部分客户可能还不够有钱。比如设想一个场景,我是某江浙一带开厂做外贸生意的大老板,多年经营之下,我拥有了上百亿的资产和几个亿的闲钱,这几个亿的钱只要放在银行,都不需要我开口,私人银行部门的客户经理会自动上门给我提供资产配置方案——只不过,这属于卖方投顾,他们为我服务的费用体现在售卖给我产品的申购费等各种隐性费用中,所以看似服务是免费的,但综合费率并不低,而且也要堤防个别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但如果我希望配置基金,又不知道怎么选,也没有时间长期追踪成分基金的动态(比如我持有一个明星基金经理好几年,但没关注到他离职的动向,也没人提醒我),这个时候, 选择基金投顾是一个比较方便的场景 。因为确实省心省力了(当然这要建立在这个基金投顾足够优秀、值得信赖)。

当然这是比较稀少、极端的场景,即便普通人没那么多钱,但选基金以及如何配置仍然是一个头疼的难题(比如我自己连私行的客户经理都接触不到,大部分人的客户经理其实专业性还不够,只会不断给你推销产品,用着总部统一下发的话术,你也不知道好坏),因为大部分人的主业并不是投资,也就是我之前说的,基金投顾至少解决了一个痛点: 以较低的费率解决了普通投资者选基金和难以长期持有的问题。

比起权益产品一天的波动,0.5%的投顾费率乃至于1.5%的管理费其实都并不高,基金投顾对于投资者行为校正的价值可能更大。

很多投资者可能知道,投资中业绩基准或市场的平均收益被叫做β(贝塔),超出业绩基准和市场波动的超额收益是α(阿尔法),但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投资顾问还可以为投资者创造超越α和β的γ(伽马)价值。

A股的股票数量超过了5000只,而公募基金产品超过了10000只,但优秀的基金投顾数量却并不是那么多;长期来看,基金已经证明了自己能够战胜市场,那么,优中选优的基金投顾,能否长期战胜基金的平均收益?用基金解决了选股的问题,用基金投顾能否解决“基金挣钱、基民不挣钱”的问题?本民工有很大的期待,请大家拭目以待。

我也会继续陪伴大家,不断跟踪市场。

延伸阅读: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不作为投资依据。投顾机构不保证以上基金投顾组合策略一定盈利以及最低收益,也不做保本承诺。)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