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微观经济学对于投资交易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背景知识,微观经济学顾名思义,它研究经济体系中最基本单元比如个体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它有个基石类的假说叫“理性人”:面对有限的资源,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智的,精于判断和计算,其行为是理性的。在经济活动中,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其实这个“理性人假说”多少是有点问题的,因为市场主体有非理性的时候,但是它大部分还是正确的。整个微观经济学就在这个假说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和进行逻辑推理,这部分公式非常复杂,这里就不展开了。
微观经济学其实是一门有关资源配置,也就是选择的学问。比如有两个人:小杨和小梅,小杨热衷于投资理财而小梅则是个吃货,同样面对100元闲钱,小杨可能就会拿去买100股1元的股票,而小梅则拿去吃黑暗料理,这样的选择对这两个个体来说最具“爽感”,这用经济学上的术语来说就是“效用最大化”,微观中建模就是给出边界限定条件,然后将“效用函数”求极值,什么拉格朗日求导等等!这里可以延伸出一个概念叫“个体偏好”,微观中专门有一个章节讲“偏好理论”,感兴趣可以自行去了解。
接下来我们讲一个非常重要的推论,公式推导过程就不在这里讲了。这个推论就是:当每个个体实现这个理性,也就是效用最大化的时候,它会同时满足整个经济系统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这种状态就叫“均衡”,有点类似于物理学中--力的平衡,此时经济体系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平衡,因而变动的净趋向为零。经济学中有两种均衡的概念: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在一个单一的市场中,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的状态,即市场出清,这个概念估计关注商品市场的朋友不会陌生。局部均衡分析只关注单一市场的价格和数量,而忽略其他市场的影响。
而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一般均衡分析考虑了多个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以及价格系统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其实技术分析派说价格决定一切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上面这个推论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那就是个体理性加总才能够促成集体理性。反过来,靠经济集权、过多地人为干预经济的这种方式是没办法去分解成个体理性的,简单来说它宣告所谓的计划经济模式注定是会失败的。所以我们会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成了“决定性作用”,可谓尊重经济规律的高瞻远瞩!这样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为什么这么说?这里举个例子。
小杨有100万闲钱,小梅有个小而美的项目,小杨投资给小梅,各取所需,完美!但是这些都是我们假设直接说出来的理想状态,这个链路中间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干扰我们去实现这个所谓的资源配置最优化,比如说小杨把钱给小梅,小梅可能比较富有不需要钱,或者说小杨要弄清楚小梅需要钱这个事情就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又或者说小梅拿到钱后自己会私吞了一部分等等。
好,假设小杨和小梅之间由政府等公权力介入进去充当资源配置的角色,那会出现什么?权力寻租!项目批给小梅后,小梅可能要给一定的回扣给负责审批项目的人,不然干嘛把项目资金给小梅,这样就形成权钱交易。这里还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实际情况可能更加复杂,相信大家能够自行去理解。
同时,它也告诉我们为什么垄断会损害整个经济效率,因为它有悖于每个个体去追求理性的这个目标。微观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良好运转的方式是每个个体各自去追求自己的理性,追求效用的最大化:面包店就好好做面包,卖个好价钱以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就去选择物美价廉、极具爽感的面包,这样推而广之,整个社会就会实现资源最优的配置。
好的,本次分享到此结束,关于投资实务框架的更多精彩请移步留言区!感谢观看!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