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粉彩与珐琅彩的区别,别再傻傻的分不清了

2023-08-31 15:57:22    来源:东方寻宝    

常常有藏友问我:粉彩和珐琅彩的区别在哪里?要回答清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弄清楚两者的来龙去脉。

首先,我们说说粉彩的起源。粉彩这一工艺产生于珐琅彩之后,是受瓷胎画珐琅工艺的影响而产生的。具体时间应该始于康熙五十二年以后(即1713年)。官窑匠人在珐琅彩的启发下,引进铜胎画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同时借鉴珐琅彩的多色界的配制技法,创造了粉彩这一釉上彩的新品种。虽然,很多论述古陶瓷的书上说瓷胎画珐琅也起自康熙五十二年,但我则认为至少在明景泰年间已经开始。

康熙朝粉彩因为是初创,所以彩绘尚简单,图案以花卉为主。到了雍正朝,粉彩有了极大的飞跃,无论题材、器型或色阶的丰富都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凡中国画所能表现的技法和题材,均能在瓷胎上复述出来。自此,很快取代了五彩的地位,一跃而成釉上彩瓷的榜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而到了乾隆时,以色彩丰富和艳丽而著称的粉彩又很符合乾隆帝喜欢繁华張扬的审美情趣,故粉彩瓷又上升到一个十分丰富的黄金时期。到了嘉庆朝粉彩才渐渐衰落。康熙粉彩多是盘,少量文房具,如水盂、洗等,也有釉下和釉上结合的,有釉里红再加粉彩的。我见过一只釉里红粉彩折枝牡丹摇鈴尊,花姿舒展,留白空灵,极为素雅,是康熙朝难得一见的精品!

雍正朝,粉彩器描绘的题材几乎到了无所不涉的地步。花鳥动物人物山水等都有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平涂、没骨、皴、点、渲、描、勒等,工笔与写意俱全,将中国绘画的风韵尽现在瓷器上。而且诗、书、画、印四绝并用,达到了文人画的最高境界!成为名符其实的“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初步了解粉彩的特点后,我们再来说说珐琅彩。其实,单从表现题材和表现手法来看,它和粉彩确十分相似,凡粉彩画到的东西珐琅彩也都有涉及。

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二个方面:即所用的胎和所用的彩料不一样。

珐琅彩瓷的胎较轻薄;粉彩的胎较厚重,但胎质比珐琅彩要白和细宻。所用彩料呢,粉彩用含有氧化钾的玻璃白粉化乳料;珐琅彩以铅、玻璃为料,里面还有大量的粉彩没有的硼。因此,珐琅彩釉的玻璃质感强,用手指摸,可触到厚厚的料堆绘而成,有立体感,而且会岀现细微的开片,但鲜见蛤蜊光晕。原因呢,与珐琅料的玻璃质感有关。因为彩料如玻璃般坚硬,与胎体的膨胀系数不同,容易产生裂纹;同样,因彩料被坚硬的玻璃层罩着,与空气隔离,使得彩料中的铅不易氧化,就难出现七彩的反铝现象。

粉彩,除了色阶上没珐琅丰富外,却柔润光洁,饶有中国画宣纸产生的风韵。虽也稍稍凸起,且无玻璃质感也不存在开片。因属软料,不易龟裂。因没有坚硬的玻璃层罩着,故粉彩料中的氧化铅容易和外界空气产生氧化的反铅作用,常有美丽的七彩光韵,闪现在彩料上和彩料周围,侧视,有的连白色的胎釉表面也会呈现蛤蜊彩光。

有的人说,看是否是珐琅彩,只要看器底的款,如果款字用的是蓝料款就是珐琅彩无疑。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用蓝料书款的确必是珐琅料,但珐琅彩也有用青花书款的,特别是雍正六年以后至乾隆中期,这种书款均有出现在珐琅器上,台北故宫的不少数量的珐琅彩瓷都用青花落款。甚至还有用金彩和黑料彩书款的。在乾隆朝,还出现了很多珐琅料和粉彩料并用在同一器物上的工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类双料并用的器物也应该归纳在珐琅彩瓷的范围!

又有人说,珐琅彩瓷的胎体都是先在景德镇烧好,再运北京,由宫廷造办处的顶级画师绘制图案后,送如意宫、怡亲王府和颐和园小窑中烧制而成的。此话不假,在雍正朝至乾隆六年,珐琅彩瓷基本都在北京宫中完成的,但乾隆六年后已经移到景德镇烧制完成了。而且将雍正时御用的书画师唐岱、戴恒、邹文玉、贺金坤、戴临等悉数另遣他用,故珐琅彩瓷的绘画水平自乾隆六年明显不如从前。

要正确地区别珐琅彩和粉彩,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多看真东西。

(原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