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观察:破解看不见的“水足迹”谜团

2022-07-10 05:41:51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7/9 23:49:46
选择字号:
破解看不见的“水足迹”谜团

 

工作中的卓拉

卓拉和她的研究团队(图片均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供)

她致力于区域农业高效用水科学研究,在作物生产水足迹与区域虚拟水流动方面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她获得第18届陕西省青年五四奖章,入选国家青年人才项目;她留学归国义无反顾回到母校,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批立项国家农业行业标准2项,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学科决策支持……

她,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青年研究员卓拉。

“如何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找准位置是我研究的初衷”

水足迹就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水资源消耗。卓拉告诉记者,她所做的工作,是尝试打通从生产到消费整个环节的全覆盖,通过构建和改良一些计算方法,从而给出农业节水的更多可行性方案。

“我出生在黄河流域,黄河又是我们的母亲河,如何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服务国家战略是我科学研究的初衷。”怀着质朴的情感,拥有13年党龄的卓拉聚焦国际水科学前沿,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

卓拉创建的基于土壤水分动态平衡的作物生产水足迹计算方法,在国际上率先解决了多尺度定量表征难题,大幅提高了计算精度,并实现了大区域、长时间的作物生产水足迹定量评价。她将黄河流域近60年来22种主要作物生产水足迹系列数据发布在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共享服务平台,上线5个月访问量近4万次,为破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农业水问题提供了一定数据支撑。联合国粮农组织相关报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气候变化报告采用了相关成果。

卓拉还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将经典局部分析法与蒙特卡洛法相互嵌套,突破了水足迹数据质量分析方法瓶颈,明确了作物生产水足迹敏感因子与不确定性阈值。系统揭示了国家、流域、区域农产品生产水足迹和虚拟水流动的演变过程和响应模式。研究成果被中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等多国院士和专家学者评价为国际水足迹领域的关键贡献和重要进展。

扎根西部潜心培育新人

2016年10月,28岁的卓拉在荷兰特文特大学博士毕业,义无反顾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自己的母校。“因为我的根在这儿。我乐意扎根西部、尽我所能,为学校的发展出一份微薄之力。”说这一番话的时候,卓拉清澈的目光中透着坚定。

为了促进在校研究生与国际知名学者的充分交流。2019年11月,卓拉作为主要召集人和会议联系人之一,组织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荷兰特文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世界水足迹联盟联合主办的“全球视角下的区域水资源管理国际研讨会”。来自9个国家的27位知名专家,围绕不同视角下水资源管理决策如何应对全球变化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拓宽了在校研究生的视野,搭建了学生与国际知名学者沟通的桥梁。

这也是卓拉扎根西部潜心育人的一个缩影。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近年来,卓拉指导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6篇,在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作口头报告9人次,国际会议海报展示2人次;3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人获第二届资源流动与管理学术年会最佳报告三等奖。

目前已毕业硕士研究生,其中2人分别赴中国科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人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荷兰莱顿大学继续深造。另1名协助指导的博士毕业生以副教授身份工作在山西农业大学。

用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请问喝完这杯绿茶,用掉了多少虚拟水?”记者问。

“绿茶需要栽培采摘,并且需要加工。”卓拉看了看手边的绿茶,思考了片刻,认真地说,这些综合在一起才有了这一杯绿茶,大概已经用了30升虚拟水。

虚拟水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词。

实际上,虚拟水并不以实体的形式存在,因而是“看不见的水”。

卓拉娓娓道来,“看不见的水”是指那些在生产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的过程中被消耗掉的大量的水。这些水被“内嵌”在我们的日用商品和服务当中,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我们的日常消费和贸易行为却时时刻刻影响着它们。我们把这些看不见的水按照生产过程中所消耗掉的看得见的水附加到产品上,就是虚拟水。

为了普及前沿的水科学知识,帮助更多人了解“看不见的水”在地球家园行走的足迹,构建节水型社会,更好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十六字重要治水思路,卓拉积极推动科研成果“上书架”“进课本”、科普化,参与开设国内第一门水足迹相关本科生课程《看不见的水》和慕课《虚拟水与水足迹》,担任主讲教师。参编国内第一部《虚拟水与水足迹》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在北京市科协科普创作出版资金项目支持下,出版国内首部关于水足迹与虚拟水的科普著作《看不见的水》。

相关研究表明,全球水足迹的92%来自农产品生产。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农业。“农业水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是保障国家水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卓拉说,粮食安全用水应对全产业链的实体水与虚拟水进行统筹管理,运用实体水-虚拟水耦合流动调控方法,提高水资源管理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

“我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卓拉微笑着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script src="/html/js/share.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打印  发E-mail给: 
    
 

工作中的卓拉


(资料图)

卓拉和她的研究团队(图片均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供)

她致力于区域农业高效用水科学研究,在作物生产水足迹与区域虚拟水流动方面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她获得第18届陕西省青年五四奖章,入选国家青年人才项目;她留学归国义无反顾回到母校,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批立项国家农业行业标准2项,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学科决策支持……

她,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青年研究员卓拉。

“如何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找准位置是我研究的初衷”

水足迹就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水资源消耗。卓拉告诉记者,她所做的工作,是尝试打通从生产到消费整个环节的全覆盖,通过构建和改良一些计算方法,从而给出农业节水的更多可行性方案。

“我出生在黄河流域,黄河又是我们的母亲河,如何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服务国家战略是我科学研究的初衷。”怀着质朴的情感,拥有13年党龄的卓拉聚焦国际水科学前沿,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

卓拉创建的基于土壤水分动态平衡的作物生产水足迹计算方法,在国际上率先解决了多尺度定量表征难题,大幅提高了计算精度,并实现了大区域、长时间的作物生产水足迹定量评价。她将黄河流域近60年来22种主要作物生产水足迹系列数据发布在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共享服务平台,上线5个月访问量近4万次,为破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农业水问题提供了一定数据支撑。联合国粮农组织相关报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气候变化报告采用了相关成果。

卓拉还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将经典局部分析法与蒙特卡洛法相互嵌套,突破了水足迹数据质量分析方法瓶颈,明确了作物生产水足迹敏感因子与不确定性阈值。系统揭示了国家、流域、区域农产品生产水足迹和虚拟水流动的演变过程和响应模式。研究成果被中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等多国院士和专家学者评价为国际水足迹领域的关键贡献和重要进展。

扎根西部潜心培育新人

2016年10月,28岁的卓拉在荷兰特文特大学博士毕业,义无反顾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自己的母校。“因为我的根在这儿。我乐意扎根西部、尽我所能,为学校的发展出一份微薄之力。”说这一番话的时候,卓拉清澈的目光中透着坚定。

为了促进在校研究生与国际知名学者的充分交流。2019年11月,卓拉作为主要召集人和会议联系人之一,组织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荷兰特文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世界水足迹联盟联合主办的“全球视角下的区域水资源管理国际研讨会”。来自9个国家的27位知名专家,围绕不同视角下水资源管理决策如何应对全球变化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拓宽了在校研究生的视野,搭建了学生与国际知名学者沟通的桥梁。

这也是卓拉扎根西部潜心育人的一个缩影。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近年来,卓拉指导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6篇,在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作口头报告9人次,国际会议海报展示2人次;3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人获第二届资源流动与管理学术年会最佳报告三等奖。

目前已毕业硕士研究生,其中2人分别赴中国科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人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荷兰莱顿大学继续深造。另1名协助指导的博士毕业生以副教授身份工作在山西农业大学。

用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请问喝完这杯绿茶,用掉了多少虚拟水?”记者问。

“绿茶需要栽培采摘,并且需要加工。”卓拉看了看手边的绿茶,思考了片刻,认真地说,这些综合在一起才有了这一杯绿茶,大概已经用了30升虚拟水。

虚拟水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词。

实际上,虚拟水并不以实体的形式存在,因而是“看不见的水”。

卓拉娓娓道来,“看不见的水”是指那些在生产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的过程中被消耗掉的大量的水。这些水被“内嵌”在我们的日用商品和服务当中,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我们的日常消费和贸易行为却时时刻刻影响着它们。我们把这些看不见的水按照生产过程中所消耗掉的看得见的水附加到产品上,就是虚拟水。

为了普及前沿的水科学知识,帮助更多人了解“看不见的水”在地球家园行走的足迹,构建节水型社会,更好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十六字重要治水思路,卓拉积极推动科研成果“上书架”“进课本”、科普化,参与开设国内第一门水足迹相关本科生课程《看不见的水》和慕课《虚拟水与水足迹》,担任主讲教师。参编国内第一部《虚拟水与水足迹》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在北京市科协科普创作出版资金项目支持下,出版国内首部关于水足迹与虚拟水的科普著作《看不见的水》。

相关研究表明,全球水足迹的92%来自农产品生产。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农业。“农业水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是保障国家水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卓拉说,粮食安全用水应对全产业链的实体水与虚拟水进行统筹管理,运用实体水-虚拟水耦合流动调控方法,提高水资源管理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

“我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卓拉微笑着说。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