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博士任985高校特任副研惹争议:非在编 |
14岁考入南京大学,4年本科毕业后直博,22岁拟任南大特任副研究员……“天才少女”李悦文最近又“火”了。
7月1日,南京大学人力资源处发布的一则拟聘用人员公示引发热议。公示显示:李悦文,女,2000年6月出生,毕业于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拟定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特任副研究员岗位。
截至目前,李悦文已通过公示期。
曾因14岁上大学备受关注
这不是李悦文第一次引发外界关注。早在2014年,李悦文就因14岁考入南大,成为南大最小的“小学妹”而成为焦点。
据扬子晚报当时对李悦文的报道,她来自安徽,4岁上小学,8岁小学毕业,小学期间就完成两次跳级:一次是在入校时,直接跳过一年级,从二年级开始读;一次是念完五年级后,跳过六年级,直接“升级”为初中生。
初中和高中,李悦文没有再跳级,而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2014年,14岁的李悦文顺利高中毕业,考入南京大学电子工程专业。
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我并不是神童,就是小学时走在前面了而已。”由于读书时借住在叔叔家,教师之家的氛围让她深受感染。暑假里,她会提前学习下一个学期课程,小学里的两次跳级也得益于暑假的自学。
在新生报到现场,时任南大校长陈骏得知李悦文的经历后也感到欣喜,对她说,“南大的教学有着‘三三制’的特色,有一位本科生只用了两年时间就修完了四年的本科课程,欢迎你成为南大‘三三制’教学模式的受益者。”
得到校长鼓励,李悦文很开心,“我会首先努力适应大学的生活,如果能够在各方面都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我的大学也会考虑‘跳级’。”
最终,李悦文在本科阶段没有跳级。
2018年,她被破格推免直博,仅用4年时间,便顺利获得博士学位。一份网传《南京大学2018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拟录取名单(直博)》显示,2018年,李悦文推免直博的导师为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修向前。
据南京大学官网介绍,修向前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基于III族氮化物宽带隙半导体衬底材料与设备以及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等的研究和应用。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10余项。
“特任副研究员”属于什么岗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公示的岗位显示,李悦文是“特任副研究员”。实际上,“特任副研究员”与“副研究员”仅二字之差,意义截然不同。
据南京大学官网介绍,研究系列分为特任系列(特任研究员、特任副研究员、特任助理研究员)和博士后,属于非事业编制岗位,以科研为主,独立于教学科研系列和教学系列的专业技术岗位。
特任研究员、特任副研究员、特任助理研究员岗位,均为全时全职岗位,采用聘期制管理,一般3年为一个聘期。
其中特任副研究员的申报条件分为三类:一是海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助理教授及以上人员;二是国内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优秀的研究人员;三是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优秀博士毕业生或博士后。
特任副研究员实行年薪制,人文社会学科标准为10-36万元/年,理工医科标准为12-36万元/年。
《南京大学研究系列岗位聘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显示,研究系列岗位聘用人员考核分年度考核和聘用合同期满考核。对于年度考核中不能按岗位要求完成岗位任务的人员,予以终止聘用。
此外,考核等级为优秀、良好和合格的均可以续聘,基本合格的原则上不续聘,不合格的不再续聘。
一位南京大学的特任研究员告诉《中国科学报》,特任副研究员和特任研究员可以有两轮聘期。
另一所设有特任系列岗位的“双一流”高校教授宗一(化名)向《中国科学报》透露,特任副研究员类似于“副高职称”,但不是副教授,也没有编制,就像资深博士后,门槛并不算高,只要程序合格就可以。有些高校要求博士后,有些要求博士学位,工资也主要由学校和课题组共担。
李悦文的入职,也引起了一些网友的质疑,有知乎网友指出李悦文读博期间论文发表的期刊并不算出众。
对此,国内某知名科研机构研究员哲明(化名)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正常博士毕业差不多在28岁,22岁就能博士毕业并且做到平均水平已经不错,对于没有编制的特任副研究员岗位而言,不能要求她必须达到超常水平,“但如果是正式的副研究员岗位,那这种门槛就真的‘掉价’了。”
高校设立特任系列岗位,并不罕见
那么,特任系列岗位能获得编制吗?
南京大学《办法》规定,研究系列人员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等,可以直接进入准聘长聘体系的准聘助理教授或准聘副教授岗位(事业编制)任职。
宗一告诉记者,设立“特任”“特别”等系列科研岗位是近年来高校和科研机构发展的一种趋势,“学校的事业编制是有限的,课题组也需要大量科研人员来做项目、发论文,所以也需要招聘非事业编岗位的人才。”
这种岗位对青年科研人员同样具有吸引力,“特任副研究员和特任研究员在申请项目和找工作时,可以去掉‘特任’,以‘副高’身份去申请。”宗一说。
他还告诉记者,虽然特任系列岗位也可以转聘副教授,但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年轻人都知道自己难以转聘,但还是会选择这条路。”
“好高校有好的平台和资源,能很快出成果,特别优秀的可能在聘期间就成了优青,转为副教授。还有一部分人以此为‘跳板’,进入层次低一些的高校申请副教授。”宗一说。
但他也指出,不管申请项目还是找工作,主要还是看成果,跟特任岗位的头衔并没有关系。
哲明认为,随着类似的岗位在国内高校越来越多见,“学校一定要把人才未来的‘出口’工作做好,不能用完年轻人就不管了。”
参考信息:
1.https://rczp.nju.edu.cn/yjxlhbsh/zzkyjj/index.html
2.https://rczp.nju.edu.cn/yjxlhbsh/zzkyjj/xgxz/20200814/i125620.html
3.https://ese.nju.edu.cn/73/fd/c22629a357373/page.htm
4.http://www.juchuang2021.cn/upload/201710/27/201710271744188661.pdf
5.http://news.yangtse.com/zncontent/2343471.html
14岁考入南京大学,4年本科毕业后直博,22岁拟任南大特任副研究员……“天才少女”李悦文最近又“火”了。
(资料图片)
7月1日,南京大学人力资源处发布的一则拟聘用人员公示引发热议。公示显示:李悦文,女,2000年6月出生,毕业于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拟定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特任副研究员岗位。
截至目前,李悦文已通过公示期。
曾因14岁上大学备受关注
这不是李悦文第一次引发外界关注。早在2014年,李悦文就因14岁考入南大,成为南大最小的“小学妹”而成为焦点。
据扬子晚报当时对李悦文的报道,她来自安徽,4岁上小学,8岁小学毕业,小学期间就完成两次跳级:一次是在入校时,直接跳过一年级,从二年级开始读;一次是念完五年级后,跳过六年级,直接“升级”为初中生。
初中和高中,李悦文没有再跳级,而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2014年,14岁的李悦文顺利高中毕业,考入南京大学电子工程专业。
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我并不是神童,就是小学时走在前面了而已。”由于读书时借住在叔叔家,教师之家的氛围让她深受感染。暑假里,她会提前学习下一个学期课程,小学里的两次跳级也得益于暑假的自学。
在新生报到现场,时任南大校长陈骏得知李悦文的经历后也感到欣喜,对她说,“南大的教学有着‘三三制’的特色,有一位本科生只用了两年时间就修完了四年的本科课程,欢迎你成为南大‘三三制’教学模式的受益者。”
得到校长鼓励,李悦文很开心,“我会首先努力适应大学的生活,如果能够在各方面都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我的大学也会考虑‘跳级’。”
最终,李悦文在本科阶段没有跳级。
2018年,她被破格推免直博,仅用4年时间,便顺利获得博士学位。一份网传《南京大学2018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拟录取名单(直博)》显示,2018年,李悦文推免直博的导师为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修向前。
据南京大学官网介绍,修向前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基于III族氮化物宽带隙半导体衬底材料与设备以及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等的研究和应用。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10余项。
“特任副研究员”属于什么岗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公示的岗位显示,李悦文是“特任副研究员”。实际上,“特任副研究员”与“副研究员”仅二字之差,意义截然不同。
据南京大学官网介绍,研究系列分为特任系列(特任研究员、特任副研究员、特任助理研究员)和博士后,属于非事业编制岗位,以科研为主,独立于教学科研系列和教学系列的专业技术岗位。
特任研究员、特任副研究员、特任助理研究员岗位,均为全时全职岗位,采用聘期制管理,一般3年为一个聘期。
其中特任副研究员的申报条件分为三类:一是海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助理教授及以上人员;二是国内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优秀的研究人员;三是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优秀博士毕业生或博士后。
特任副研究员实行年薪制,人文社会学科标准为10-36万元/年,理工医科标准为12-36万元/年。
《南京大学研究系列岗位聘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显示,研究系列岗位聘用人员考核分年度考核和聘用合同期满考核。对于年度考核中不能按岗位要求完成岗位任务的人员,予以终止聘用。
此外,考核等级为优秀、良好和合格的均可以续聘,基本合格的原则上不续聘,不合格的不再续聘。
一位南京大学的特任研究员告诉《中国科学报》,特任副研究员和特任研究员可以有两轮聘期。
另一所设有特任系列岗位的“双一流”高校教授宗一(化名)向《中国科学报》透露,特任副研究员类似于“副高职称”,但不是副教授,也没有编制,就像资深博士后,门槛并不算高,只要程序合格就可以。有些高校要求博士后,有些要求博士学位,工资也主要由学校和课题组共担。
李悦文的入职,也引起了一些网友的质疑,有知乎网友指出李悦文读博期间论文发表的期刊并不算出众。
对此,国内某知名科研机构研究员哲明(化名)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正常博士毕业差不多在28岁,22岁就能博士毕业并且做到平均水平已经不错,对于没有编制的特任副研究员岗位而言,不能要求她必须达到超常水平,“但如果是正式的副研究员岗位,那这种门槛就真的‘掉价’了。”
高校设立特任系列岗位,并不罕见
那么,特任系列岗位能获得编制吗?
南京大学《办法》规定,研究系列人员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等,可以直接进入准聘长聘体系的准聘助理教授或准聘副教授岗位(事业编制)任职。
宗一告诉记者,设立“特任”“特别”等系列科研岗位是近年来高校和科研机构发展的一种趋势,“学校的事业编制是有限的,课题组也需要大量科研人员来做项目、发论文,所以也需要招聘非事业编岗位的人才。”
这种岗位对青年科研人员同样具有吸引力,“特任副研究员和特任研究员在申请项目和找工作时,可以去掉‘特任’,以‘副高’身份去申请。”宗一说。
他还告诉记者,虽然特任系列岗位也可以转聘副教授,但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年轻人都知道自己难以转聘,但还是会选择这条路。”
“好高校有好的平台和资源,能很快出成果,特别优秀的可能在聘期间就成了优青,转为副教授。还有一部分人以此为‘跳板’,进入层次低一些的高校申请副教授。”宗一说。
但他也指出,不管申请项目还是找工作,主要还是看成果,跟特任岗位的头衔并没有关系。
哲明认为,随着类似的岗位在国内高校越来越多见,“学校一定要把人才未来的‘出口’工作做好,不能用完年轻人就不管了。”
参考信息:
1.https://rczp.nju.edu.cn/yjxlhbsh/zzkyjj/index.html
2.https://rczp.nju.edu.cn/yjxlhbsh/zzkyjj/xgxz/20200814/i125620.html
3.https://ese.nju.edu.cn/73/fd/c22629a357373/page.htm
4.http://www.juchuang2021.cn/upload/201710/27/201710271744188661.pdf
5.http://news.yangtse.com/zncontent/2343471.html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