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吴轶群/雷鸣团队合作,在《自然—通讯》发表论文,解析了一种复合物(EDA-A1THD-EDARCRDS)的晶体结构,并通过体外生化和细胞实验及小鼠模型分析,揭示了该复合物在外胚层发育中的重要作用。这有助于扩展对外胚层发育不良(EDA)相关介导信号机制的理解,并为疾病相关EDA变体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见解。
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HED)是一类外胚层组织发育缺陷的遗传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先天性缺牙、出汗能力下降和少毛症。EDA基因由于选择性剪接,与两个不同的受体相互作用。目前尚不清楚两者之间的细微差别,如何导致它们与各自的受体特异性结合。
该研究通过X线衍射方法,解析了人源EDA-A1THD-EDARCRDS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明确晶体结构后,他们选择位于相互作用界面且有病例报道的致病突变,证实不同EDA变异可削弱或破坏相互作用,并定位以及下游信号传导,各种突变小鼠呈现出不同严重程度的外胚层组织发育缺陷。有趣的是,与对应临床患者表型相比,这些结果与人类患者的临床症状相一致。
研究团队通过结构、生化、细胞、小鼠模型和患者分析,揭示了EDA-A1与其同源受体间特定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这为EDA信号传导机制提供了新见解,为系统研究人类EDA的致病突变提供了结构基础,并将有助于HED患者的诊断,遗传咨询和治疗。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6367-6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