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鸡大学”通常以虚假宣传、伪造招生办学资格、伪造招生宣传材料、谎称国家承认学历等伎俩,来诱骗考生。高考招生录取季,“野鸡大学”屡打不绝,有的“野鸡大学”甚至10年前就被曝光过。
“克隆官网”真假难辨
2022年高考前夕,网上一所名为“河南传媒大学”的学校就曾通过其网站发布招生消息。该网站网页设置与广西某艺术院校官网高度相似。通过教育部官网查询发现,无论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还是全国成人高等学校名单,均没有“河南传媒大学”。
(资料图)
半月谈记者近期发现,网上一所名为“河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机构,通过其网站不断发布学校办学、科研和招生信息。其网站从界面形式到具体内容,均与一所正规高校官网高度相似,而校名仅有两字之差。
半月谈记者点击这一“克隆官网”上方的“招生信息”一栏,直接跳转至另外某招生网站,“河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招生简章、招生章程、分专业招生计划、学费等虚假招生信息一应俱全。
其中“招生章程”一栏,还按照相关规定对“统招”和“单招”进行了明确区分;更做到了分不同时间段分别发布招生计划和征集计划,这些都和正规高校的招生录取流程极为相似,考生很难分辨。通过教育部官网查询发现,无论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还是全国成人高等学校名单,均没有“河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虚假招生难查处
查阅不同网站发现,该机构“办学地址”反复修改,有的标注为“石家庄红旗大街323号”,有的则显示“学校位于唐山市丰润区”。
完善高校招生有害信息监测
专家表示,“野鸡大学”通过“偷梁换柱”的方式伪造或假冒网站,制作虚假录取通知书的成本较低。如虚假网站被关停,可以“另起炉灶”,彻底查处难度较大,也折射出目前相关部门的监管仍有漏洞。
据警方介绍,按照相关案件管辖规定,受害人所在地、犯罪行为的实施地、嫌疑人户籍地等都有管辖权限。现实工作中,招生诈骗这样的案件,多是由受害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受理报案,由于受案机关的地域、人力、资源等因素限制,可能存在对同一犯罪团伙多头立案、只立不侦的情况。
针对此类现象,专家建议教育部门建立和完善高校招生网络有害信息监测制度,一经发现涉嫌招生录取中的诈骗信息,立即核查,并通报公安机关予以处理。公安机关要将招生诈骗纳入常态化打击轨道,加大对相关行为的惩戒力度。
(原标题:十年后,这所“野鸡大学”又来了)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