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一轮积极财政政策从2008年开始,已经持续12年。2021年积极财政政策与之前的有什么不同?如何理解“提质增效”的内涵?“十四五”开局之年的财政政策如何精准发力?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杨志勇。
杨志勇指出,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有为,大力提质增效,就要特别注意政策效力边际递减问题,同时要求财政政策作用方式的变化。同样力度的财政政策,不一样的政策工作和运作方式,就可能产生不一样的政策效果。在他看来,服务于新发展格局,财政支出应有助于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当然,作为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保持一定的政策扩张力度。”杨志勇指出,2021年,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疫情防控任务还很艰巨。在对经济整体上保持信心的同时,要多考虑可能的风险,提前做好准备。财政赤字率还需要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他表示,2021年财政支出有内在的扩张压力。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各类重大项目陆续启动,财政投资相对于平常年份有扩大的必要。财政支出在扩张的同时,政府要注意“过紧日子”,注意财政支出绩效。近年来,随着新预算法的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观念深入人心,预算支出更加注重绩效,财政支出方式创新,建立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收到了预期效果。“因时因势而变且注意防范财政风险,可以说是积极财政政策运作中的一大特点。”
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高质量发展要求高水平的宏观调控。在杨志勇看来,有效的宏观调控首先要求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正确的方向。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需要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有效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减税降费政策仍然很重要。“制度性减税降费本来就可以保持,政策性减税降费要特别注意政策的连续性,多数需要保留,才可以更好地呵护市场主体。政府有效作用的发挥,要与深化改革密切结合起来,转变政府职能,最大限度释放积极活力。”
谈及专项债,杨志勇认为,专项债券只能针对有收益的项目发行,切忌专项债券一般化,以减少地方债增量风险。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保持基本稳定。2021年应多考虑项目的落实,让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不同年份的财政政策落实情况,应重点关注专项债券资金的实际支出情况。与此同时,地方债风险总体可控,但在防范风险中,切忌小看局部风险的危害。要更加强调省级政府在地方债风险防范中的主体责任。各级地方政府,特别是省级政府,应对地方政府资产和负债有统筹对待的方案,并注意资产的流动性问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筹集可支配财力,应对可能有的风险。
杨志勇指出,2021年,适应新发展格局形成的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要更加有机地协调起来。积极财政政策,离不开货币政策的支持。没有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市场就不会有合理的流动性。此外,财政政策应与财税改革紧密结合,让内外循环相互促进,以更大的对外开放,更高的经济开放水平,对接新形势新经济秩序。
此外,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发展理念的落实。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科技创新,解决各种各样“卡脖子”问题,让产业链供应链更加完整,让创新驱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经济形势变得更加复杂,财政政策的实施已不是简单的采用扩张和紧缩就能解决问题,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培育市场力量,尽可能让市场活力释放出来,从而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再上新台阶提供支撑。”杨志勇表示。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