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州推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举措不断:5月30日,郑和纪念碑在阿曼佐法尔省正式竣工;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推出八大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6月19日,还将举办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高端峰会……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首先要得到世界广泛认可,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说。
作为中国的“南大门”,广州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交流的重要窗口。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要求下,广州正探索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能级,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正日益成为广东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基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讲述“海上丝路”故事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牵头城市。曹劲建议,广州应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深度挖掘遗产价值、讲述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将和平、开放、包容的理念落实到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方方面面。
支持郑和纪念碑落地阿曼项目,正是广州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和理念融入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举措之一。
5月30日,由中国驻阿曼大使馆、阿曼外交部、广州市人民政府、阿曼佐法尔省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阿曼建交45周年-郑和纪念碑竣工仪式”在阿曼佐法尔省萨拉拉市举行。广州作为郑和纪念碑项目的支持方,与阿曼的渊源受到当地媒体关注。据阿曼《青年报》5月31日报道,公元750年,阿曼航海家阿布·奥贝德从阿曼港口城市苏哈尔出发,驾驶木帆船成功航行至广州,成为载入中国史书的第一位阿拉伯人。
5月30日,中国驻阿曼大使馆在阿曼塞拉莱举办郑和纪念碑竣工仪式。图为纪念碑外景。(汪强 摄)
1980年11月,阿曼仿古木帆船“苏哈尔号”重走奥贝德的航海路抵达广州。1995年12月,阿方出资修建的“苏哈尔号”纪念碑在广州海珠区洲头咀公园建成揭幕。
据了解,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早在秦汉时期,广州就成为岭南海上门户。据广州城市规划协会会长潘安介绍,唐宋时期,广州海上贸易的成功为中国对外开放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次落成的郑和纪念碑形如扬帆远航的帆船,寓意“云帆高张 昼夜星驰”。曹劲表示,海上丝绸之路让广州更早地投身商业文明,更早学会交流包容,更早了解到世界的辽阔,这对于塑造广州文化特质具有重要意义。海上丝绸之路是和平、文明、友好、交流和互惠的纽带,本次纪念碑的落成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精神的延续。
加强历史遗产创新保护
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陈同滨看来,广州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不仅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还见证和完整展现了两千年来中国的海上贸易史。
南越国宫署遗址见证了广州海上贸易的演进历程;光孝寺见证了伴随着贸易路线的开通而开展的文化传播交流活动;南海神庙与码头遗址、怀圣寺光塔、“十三行”等则见证了我国古代贸易制度从“朝贡贸易”向“市舶贸易”和“公行贸易”的转变……
广州近年来还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伴随着各项政策的有序推进,广州在迈向世界文化名城之路上获得越来越多的全球认可。
今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遗产中心李昕副秘书长一行到广州开展“广州记忆”交流。此前,“‘广州记忆’:历史文化名城数字平台建设”项目刚刚获评2022“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卓越之星奖。评委对其评价为,多方协同,推动历史文化名城数字化保护的体系化与制度化建设,在推动遗产地创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较强的全球示范意义。
广州还有不少历史文化项目赢得了世界赞誉。如东山少爷南广场社区公园改造项目荣获亚洲设计大奖“GOOD DESIGN AWARD 2021”、“2020AHLA亚洲人居景观奖”金奖,又如“广州东山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复兴工程”项目荣获“2019亚洲都市景观奖”。
打造独特历史文化名片
广州历史文化魅力及其推进成为世界文化名城的举措在海外舆论中引发反响。阿联酋《国民报》就曾在报道中将广州比喻为“磁石”,以形容其历史文化对海外人士的强大吸引力。在海外社交媒体中,也有越来越多网友关注广州。
潘安表示,广州特有的市井文化、市舶文化和务实文化令其打造世界文化名城更加具有优势。
此外,广州的侨乡特征,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广州和世界的共融共通。他认为,世界文化名城是一个开放概念,广州可依照自己的理解打造城市。
当前,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正加大力度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先行军”,广州在各个领域均有新尝试。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或将成为广州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选项。
刊于《参考消息》2023年6月15日第10版
来源:参考消息(记者张陆煜 崇珅 武剑)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