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有绿道、河畔、儿童游乐设施……可以满足大家不同需求,环境又好,我们都喜欢去逛。”对不少市民来说,湿地公园正成为平时放松休闲的好去处。记者了解到,广东在推进湿地公园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生态保护修复,让公众共享生态文明成果。
市民说
【资料图】
湿地公园就在家门口
休闲“遛娃”两不误
沿着香雪大道来到萝岗湿地公园入口处,一株茂密的榕树格外引人注目。记者沿着榕树旁的绿道走进湿地公园,道旁绿树成荫,虫鸣鸟鸣声声入耳,绿道上还有三三两两遛弯或跑步的市民,稍远处则是湍湍流淌的南岗河。邹先生和朋友刚跑完一个来回,大汗淋漓地在路旁拉伸:“搬来附近大半年了,基本每天这个时段来跑一圈,沿着绿道跑上两公里,空气清新,十分舒服。”
沿着绿道继续往前走,转个弯就能看到一片沙池,还设有秋千、滑梯等设施。“下雨啦回家了。”“再玩一会儿嘛。”家长招呼着孩子回家,而兴致正浓的小孩显然还没有玩够。
“我天天都带两个孩子来这里玩。”段女士一边帮女儿推秋千,一边告诉记者,这里有儿童游乐设施,孩子们很喜欢。坐在一旁的李小姐说,家门口的湿地公园为她们提供了一个既能放松休闲,又可轻松带娃的好去处。
萝岗湿地公园颇受周边居民的青睐。
规划说
广州建设中小规模
湿地科普展示区和科普长廊
据介绍,广东省住建厅结合碧道建设、水鸟生态廊道建设等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广州市建成湿地公园25个,设立湿地保护小区32个,建成自然保护地89处。佛山市新建16个市、县级湿地公园,并将湿地公园建设延伸到镇、村,新建镇村级湿地公园13个。
据悉,广州市以各类自然教育学校为基地,结合“世界湿地日”等主题活动日,开展湿地保护相关科普宣传活动。东莞市持续加强湿地环保的宣传工作,以燕岭湿地为基地开展“湿地保护宣传周”“湿地文化节”“湿地课堂”等活动。
目前,广州市正在就《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划(2023-2035年)》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根据《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划(2023-2035年)》(征求意见稿),到2035年,广州全市湿地面积总量保持稳定、保护发展空间格局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划(2023-2035年)》(征求意见稿)还提出,充分利用绿道、碧道、园区步道、沿海防护林带、沿江沿河景观林带等区域,建设中小规模的湿地科普展示区和科普长廊。依托自然学校、市区级科普基地,选择有条件的湿地公园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探索建立具有湿地文化特色的湿地学校(基地)体系,开展湿地教育示范,重点支持海珠湿地建设国际湿地馆。广州自然教育“海珠模式”也已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宣教指南》的鲜活案例。
市民游客在海珠湿地游玩拍照。(资料图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摄
专家说
湿地为打造城市“乡野风光”提供载体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明晶表示,广东省地处亚热带,水系发达,植被茂盛,海岸线绵延4100多公里,具有优越的湿地条件,发展潜力巨大。保护好城市湿地资源,建设好城市湿地公园,对于塑造城市特色景观、激发生态价值、强化生态修复、守护城市安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明晶说,湿地贵在原生态,天然的沼泽、滩涂、生物群落等为打造城市“乡野风光”提供了优质载体,依托广东“南粤公园”品牌创建和系列特色工程及示范项目,可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湿地公园。
李明晶表示,建设好城市湿地公园,可以激发公园经济活力。通过“公园+湿地生态保护”“公园+湿地科普教育”“公园+湿地自然野趣”“公园+湿地科普教育”等模式,促进公园场景营造与湿地综合治理的有机融合,把“自由呼吸”的沼泽草滩变成“大众旅游”的金水银滩。同时,建设好城市湿地公园可以强化湿地生态保护。应当着力保护湿地生态完整性,完善生物多样性,构建动物迁徙廊道,通过蓄洪防涝、促淤造陆、防止土壤侵蚀等方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确保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打造城市湿地“自然博物馆”。
“建好城市湿地公园,还可以提升湿地建设能力。”李明晶认为,应探索构建国家、省级和市县三级湿地公园体系,依托华南地区城市湿地公园碳汇能力研究推进绿色低碳建设管理,引导建立全社会参与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和良好氛围,助力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筑牢城市生态根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卢梦谦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卢梦谦(除署名外)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影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