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百多天,曲望、学平等视障伙伴正尝试走出被“视力障碍”标签框定的舒适圈。他们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自不同的城市,在过去二十多年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从校园的象牙塔走出来的那一刻起,已经期许着探寻自己和这个世界的交集,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只是,也是在迈向社会的那一刻,他们发现,视障青年可选的职业方向不多。视力损失造成的障碍横亘在个体和广阔的社会之间,想要碰撞出价值的火花并非易事。而从事盲人按摩,似乎才是更为安全的选择。
然而,也有公益组织在思考——如今是否也有可能和多年前推动盲人按摩从无到有一样,为不同的群体开拓更多的就业可能性。其中,在第十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资助下,广州市合木残障公益创新中心开启了“重塑DNA”公益项目。他们邀请了包括曲望、学平和阿健在内的全国各地残障青年集合到一起,在为期三个月的时间内持续开展突破个人认知限制以及职业发展限制的训练,学会如何运用内外部的资源,成长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他们知道,想从不同途径获得生计,先要掌握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障碍还会出现在各种细节上,但迈出第一步是改变的开始。
(资料图片)
他们想要摆脱桎梏
“让您把花香带回家!”当伴随视力障碍的曲望说出这段话时,身边的伙伴都被他惊艳了一番。这个二十出头的视障青年今年特意从近两千多公里外的山西独自来到广州,当大多数人都以为视力障碍的人生只有“盲人按摩”一条出路时,他在广州市合木残障公益创新中心(下文简称“广州合木”)的支持下走进了名创优品的广州旗舰店,尝试当一名实习店员;当他要站在香薰品牌前与来往顾客互动,而身边的伙伴觉得他只要说出“欢迎光临”就可以时,他还加上了这句自创的“slogan”。在这句“让您把花香带回家”的口号里——他不自觉地跳出了工作的标准流程,想要做得更多,获得更多的认可。也是那一刻,大家发现:这个正在探寻职业规划的年轻小伙子,其实是真的想要打破“障碍”给人生设下的桎梏。
图:曲望(右一)
局外人很难感受到这种“桎梏”的感觉,但曲望等人知道。和大多数视障朋友一样,他在学校里学的是中医推拿,而提到就业,大家能想到的只有盲人按摩。这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事业,在过去的数十年时间里推动了盲人按摩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大街小巷,曾经是视障人士就业的“救命稻草”,在残疾人事业还不够发达的年代里,既不用过多地和社会打交道,而且可以有稳定的工资。三四十年后,社会分工不断细化,最新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收录了1639种职业,然而,视障人士在就业选择上依旧只有盲人按摩一条路,曾经的“突破”变成了“桎梏”,视障尤其全盲人士的人生与“盲人按摩”紧紧捆绑在一起。当无障碍技术得到完善,不少人只能守在狭小的按摩室里,白天到黑夜,不断重复按摩这个事情。
都说人生有无限的可能,可是,当一位残障人士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路径时,为什么反而难以选择,也没得选择?有人认为,这和“风险”有关——要推动类似社会融合这样的突破,高投入、高风险,相比之下,避免社会融合可能遇到的张力,“盲人按摩”做起来确实是更为简单。也有人提出,提起社会融合时,大家更多讨论的是“立场”,这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本来每个人一生都会遇到各种障碍,遇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但一旦加了个“残”字,大家站定了立场,想的都是谁来将就谁,缺陷和风险无限放大,不再涉及具体问题的解决。而在广州合木负责人刘颖璋看来,“助残的本义就是让伙伴不再局限于标签,打开意识,开展自己的生活”,不断成长、不断试错,借助可用的资源,“把好好的自己活出来”。
作为普通人解决问题
问题体现在一些细节上。同样二十出头的视障青年学平在每个人生节点都不想躺平,甚至不惜冒父母所说的风险——“我家在南方,后来考上了北方的大学,我报了名才告诉父母,结果他们骂了我一顿,跟我说眼睛已经看不清,在那出了事怎么办。我不管,还是去了读书”。学平回忆道,自己去年毕业,找到了一个推拿岗位,又因为想要探索更多可能性,于是背着家人放弃了稳定的工作。令他困惑的是——“我平时很少出门,一直过的集体生活,其实挺憋屈的”,但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也需要培养,大多数地方都只有盲人按摩一条路,谁给自己锻炼机会?刘颖璋解释道,从盲校毕业直接到按摩院工作的伙伴,对按摩院之外的生活,自己要做什么获得什么新工作等等的认知和理解,其实是从零到一的过程。
图:学平(左一)
2023年,学平看到广州合木发起了“重塑DNA训练营”公益项目,并向全国残障伙伴开放报名,前提是要求学员自己解决住房和出行问题,外地来的要自己找房子租。不少报名的学员是人生第一次远门,要四处找房,要面对房东的不理解,会看到无障碍的各种不足,即便是广州合木的工作人员协助部分学员一起找房子,也经历了不少失败和受挫,这个过程是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独立生活的一种重塑。而现实并没有那么不可逾越,学平也在白云区的龙归找到了合适的房子。同时,这里教的不是某一项职业技能,而是自身能力、素养和视野,重新完成作为普通个体的心智成长,走进了各种企业,接触人力部门,重新梳理职业方向——从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到清楚自己要负责任的事情是什么,怎么做。
图:学平
如果只是回避传统的就业,而没有想法,就会陷入困局。而为期三个月的训练里,曲望、学平等二十五名残障青年在这里重新审视“残障”,不再和“残”内耗和纠结,将每一个挑战和期待都去掉标签,尝试作为一个普通人自信地表达和写作,观照自己,探寻这座城市,思考自己、他人和这个社会需要什么,迈出步子,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大家开始知道生计探索的重点不是讨论“残障”的程度,而是要找到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发展方向,并有意识地给探索新工作预备好过渡的粮草、技能和经验。而这个过程中,大家也发现很多问题不是无解的,在无障碍环境或自己的争取下真的可以做到不少事。刘颖璋则总结道:因为走出自己的小圈子,看到更多人、更多行业、更多的需求,才有机会长出真实就业应有的面貌。
一个漫长的融入过程
要实现社会融合,转变了思维模式还不够。据悉,在重塑DNA训练营,会以流动市集摊位模式,带领学员组队进行为期2个月的持续经营实践,通过模拟经营,像一家公司一样分成不同的团队招兵买马,共同学习及探讨生意模式、进货/产品准备、制定销售计划及物料、现场销售、效益核算及复盘等全程的实践,并且在团队PK中学习如何拉资源。同时,为了去掉“模拟”的不真实感,广州合木在实战训练中引入了包括名创优品在内的多家企业品牌,学员不再是基于想象去行动,而是需要了解企业想传递的理念和文化,并通过自己的方式有效传递出来。在广州合木看来,理解要做好一门“生意”背后需要走的每一步并予以行动,需要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发现市场需求等能力,这就是创造价值的基础。
要创造价值,一方面需要无障碍环境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对残障人士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比传统盲人按摩更高的要求,摆在面前的不再是一份重复性的工作。这时,作为普通人思考是第一步,而了解社会所需并回应则是第二步。过去的这些天,曲望深度参与了一系列摆摊销售行动,一直售卖名创优品的产品。最初按部就班跟着销售话术把介绍说出来,接着不断迭代自己的销售方式、风格和语言,后来报名做了摊位小队长,尝试了团队管理,在企业支持下更是和学平等视障伙伴获得去名创优品广州旗舰店实习的机会,而在店内学习与顾客互动时有了企业需求的思维,在说出常规的欢迎光临后脱口而出“让您把花香带回家”。大家在这一次,看到了残障青年有可能创造的价值,这种创造性为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一份全职工作还会涉及很多场景,要获得这个工作,要么在每个场景逐一实现正向价值的突破,要么经过岗位适配,在某一场景可以创造足够大的价值。这些年,不少残障伙伴和广州合木孵化视障咖啡师主营的手心咖啡商业店及愈时间正念按摩舍,推动了视障职业律师、残障导购培训师、互联网创作者等职业。大家意识到每一个职业的突破不容易,残障青年在持续的实践和支持下才能提升能力意识,靠近社会用人标准,而岗位需要开发,直至残障人士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创造,对雇佣残障人士充满顾虑的企业需要深入了解,才能从社会责任合作转化为到人力部门的雇佣,无障碍环境也需要时间完善——这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注定漫长但值得,而残障伙伴得到支持迈出第一步是改变的开始。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琳 实习生:皮俊图/受访者提供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柳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