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核酸检测企业扎堆IPO 他们未来还能走多远?

2022-11-30 11:30:40    来源:半两财经    

连日来,涉及新冠核酸检测业务的公司扎堆启动IPO,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因旗下兰州实验室核酸结果异常持续引发舆情的核子基因,于11月28日也传出准备IPO的新闻通报突然将其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即将IPO的这些企业的发展后劲如何?跻身或冲刺科创板时其科创属性怎样?一系列的疑问正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从净利润额与净利润增长率可看出,自新冠疫情出现以来,这些企业普遍业绩井喷并稳定增长,但大多数公司展望未来业绩时并不乐观。就在近日,沪深交易所也发声强调,高度关注相关IPO公司的可持续经营能力。

检测超7亿人次却陷舆论漩涡的核子基因启动IPO


(资料图片)

从上周起,市场焦点突然对准涉及新冠核酸检测的IPO企业。无独有偶,因旗下兰州实验室核酸结果异常持续引发舆情的核子基因,也于11月28日传出准备IPO的新闻。

11月25日兰州市卫健委发布一则通报表示,兰州核子华曦实验室工作人员误将个别核酸检测异常人员名单信息录入阴性人员信息包中上传至工作系统,使个别待转运人员健康码显示核酸检测阴性。通报突然将核子基因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此后这家公司的热度一直不减。

据证券时报报道,“核子基因集团总投资3亿元,IPO上市计划正式启动”。这家公司对外宣传时称,核子基因于2012年4月成立,在全国有46家子公司,31个实验室,取得医学检验所牌照11块,司法鉴定所牌照20块,“是目前国内基因检测行业实验室规模和牌照最多的企业”。

核子基因集团被外界称为深圳市疫情防控的最大服务商,其业务规模大得惊人。核子基因官网显示,疫情发生后,2020年2月13日全面启动抗疫工作模式,无停歇运转至今,核酸检测超7亿人次。

但是,在遭遇这波负面新闻之后,核子基因的上市之路注定将命运多舛。

两大交易所均表示从严审核 高度关注可持续经营能力

11月21日,沪深交易所就个别自媒体报道了部分拟上市公司其业务和收入涉及核酸检测等相关话题回答记者问,称高度关注涉及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

两大交易所均表示,高度关注企业的科创属性和可持续经营能力,重点关注核酸检测相关业务与主营业务的关联性、相关收入的可持续性,以及剔除该等业务收入后公司是否仍满足发行上市条件等。略有区别的是,上交所重点放在科创板上,关注IPO企业的科创属性。深交所则重点放在IPO企业的创业板定位。

据不完全统计,沪深北交所涉及新冠核酸检测业务的IPO公司共计13家。今年先后有菲鹏生物、康为世纪、达科为、致善生物、瑞博奥等5家涉及核酸检测业务企业过会。最新动态是原定于11月25日科创板上会的翌圣生物,于11月23日接到上交所取消审核的通知。

上市一个月的科创板新股康为世纪,11月28日报收46.93元,过半时间处于破发状态,从中可以看出市场的态度。

多家IPO企业称未来业绩有波动风险

种种迹象表明,这些扎堆IPO的涉及核酸检测的企业正面临着不可避免的窘境。因为核酸检测而业绩暴涨的IPO企业,其耀眼的业绩是否可持续?这是市场以及监管层关注的重点。

以科创板新股康为世纪为例,自2019年至2022年三季度末,其净利润分别为897.158万、1.0816亿、1.2585亿和1.4526亿,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6.44%、1105.55%、16.36%和 68.05%。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从净利润额与净利润增长率可看出,新冠疫情出现的2020年,其业绩出现井喷,此后两年仍然稳定地增长。但公司展望未来业绩时并不乐观。公司在招股书特别风险提示中指出,报告期内公司部分收入来自新冠核酸检测需求,由于国内外新冠疫情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存在与新冠相关的业务收入增长具有不确定性、未来业绩出现波动风险。

凯实生物被冠以“IVD仪器CDMO第一股”而备受关注,它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提供体外诊断(IVD)仪器及生命科学耗材定制化解决方案的公司。其产品结构同样显示出未来业绩的风险。市场也发现,公司产品收入结构先是以仪器为主,之后转变为仪器和耗材并重,在疫情期间还出现了耗材营收占比超过仪器的现象。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1~6月(以下简称为报告期),凯实生物耗材业务收入分别为2574.23万元、1.19亿元、3.74亿元、1.5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依次为19.99%、47.13%、66.6%、60.51%。在第二轮审核问询中,深交所要求凯实生物说明“公司收入结构由以仪器为主转变为以耗材为主,是否表明公司主营业务发生了变化,是否存在影响发行条件的情形”。

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瑞博奥回复深交所问询时表示,新冠疫情情况逐步获得控制,公司新冠疫情相关产品及服务收入预计将出现下滑。菲鹏生物也表示,由新冠疫情带来的业绩大幅增长具有一定偶发性,若新冠相关产品未来销售收入大幅下降,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亦存在大幅下滑的风险。

康为世纪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上交所表示,要把涉及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重点放在科创板,关注IPO企业的科创属性。

以刚刚登陆科创板的康为世纪为例,看看这家公司科创属性的含金量如何?这家公司在上市前夕与网上投资者交流时披露了一组数字显示,其主营业务高速发展。 2019年至2021年,公司营收均由主营业务收入组成,分别为7393.85万元、23321.17万元和33846.33万元,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无其他业务收入。其中,2020年度和2021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度增幅分别为215.41%和45.13%,2019年至202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3.95%,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作为一家科创公司,公司表示2019年至2021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394.27万元、2375.94万元和3858.30万元。公司不断致力于产品研发和创新,研发投入不断增加,研发费用呈持续上升趋势。

不过,市场分析指出,公司虽然符合科创板标准,但是公司研发占比却一再下滑。2019年至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支出分别为1394.27万元、2375.94万元和3858.30万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8.86%、10.19%和11.4%。在上述报告期内,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21.78%、11.72%和15.96%,均高于康为世纪。

另一家拟登陆科创板后被取消上市申请审议的翌圣生物,2019-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翌圣生物的收入分别为9786.25万元、1.86亿元、3.22亿元和2.01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751.84万元、5014.27万元、9260.95万元和2547.62万元。新冠相关收入方面,2020-2021年及2022年1-6月,公司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4614.76 万元、8174.13 万元和 7689.73 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77%、25.42%和 38.28%。

北青报记者通过数据对比发现,翌圣生物新冠收入占比快速提升,可是对应净利润快速下滑。升降之间,不禁引发市场对于公司常规业务的核心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的担扰,更对这家公司的科创属性打上大大的问号。翌圣生物也公开表示,随着新冠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终端市场对新冠检测的需求量会不断减少,新冠检测原料市场竞争程度将日益加剧,公司新冠相关业务可能面临销量减少、利润空间缩小的风险。

随着翌圣生物上市申请审议被取消,涉及新冠核酸检测业务的公司要想冲关IPO,无疑将需要更硬的业绩和更强的研发能力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慎良

编辑/田野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