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信息:广州一夜解封!防控变化背后说明什么?

2022-12-03 22:34:11    来源:单仁行    

-

今天是单仁行陪伴您的第 2438 天


(资料图片)

在11月30日,广州多区发布最新通告,全市范围内解除所有临时管控区,按照“第九版”、“二十条”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封控管理快封快解,应解尽解。

而在11月29日,广州还新增了6995例病例,其中无症状6465例,轻型和普通型286例,没有重型患者。

在11月28日,人民日报也刊发了仲音署名文章《科学精准,提高防疫工作的有效性》。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沪深交易所开始“从严审核”核酸检测企业,本该在11月25日接收科创板IPO审核的翌圣生物被迫取消上市申请。

这些举措传递了哪些信号?

首先,我们来听听单仁牛商董事长,央视凤凰评论员单仁博士的看法。

广州的转变说明了几个问题:

第一、真正落实20条的要求,统一了对防疫的认识。

从三月份以来的九个月时间,全社会的神经已经被持久的病毒传播和层层加码的防控政策,压迫地非常脆弱。

新出台的二十条和第九版防控方案,其实就是在“既要做好防控,又不影响生活、工作和经济的两难选择中,努力寻找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从目前各地行动来看,在国家严令要求执行20条和第九版的防控要求之后,主要的省级、副省级大城市开始落实相关的防控措施,严格的清零政策开始转向严密防控。

核心的防控目标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硬性的目标要清零,一人阳性全小区,全村,全县都要封控,转向精准防控,真正以关注大众健康为核心。

特别是针对有基础病老年人的精准防护,对老年人疫苗种植有了明确要求。

这么去落实的基本前提,是因为有了大量的数据样本,帮助专家团队统一了对奥密克戎致病性的判断:也就是 高传播性、低致病性。

目前,感染奥密克戎的绝大多数患者都表现为无症状或者轻症感染者,极少出现发展为重症的情况,医学界也没有确认新冠的后遗症,至少没有完全的证据链证明一定有后遗症。

致病性减弱,对于疫情防控来说,毫无疑问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指标性意义。

第二,防控方式在变化,但不等于全部全面放开。

新的管控要求,落脚点是在“精准性”三个字上,避免过度管控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商业带来过度的伤害,也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我曾经在单仁行上跟大家讲过,面对灾难,无论我们怎么选择,都会有一定的损失,我们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不是无穷无尽的,只能把资源用在刀刃上。

疫情处理不好会死人,经济不好同样会死更多人。

我们要做的是减轻损失,解决问题。

所以,减少传播,指导并且帮助感染者自我康复,避免大量医疗资源被挤兑,提升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对合管检测处理的明确要求,阳性密集的具体隔离方法,对封锁设施拆除的明确要求,这些都在说明,精准防控要求正在落地。

当然,精准并不意味着全面放开,广州也只是解除了临时封控区,不代表全区域所有人都放开。

第三、防控模式的上下一致,还需要时间。

在精准落实20条、第九版防控要求的道路上,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目前仍然存在着巨大检测成本的负担,从上级对防控要求的变化,到基层落实的执行程度来说,还有着一定的差距,需要时间来达到要求。

比如说如何安排检测地点,谁来承担检测成本?

这都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整个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我们如何保证特定人群工作学习的方便?如何减轻居民的负担?

当然,根据我们的评估和预测,从各地政府防控方式的转变,到落实到基层具体的楼宇,场地和社区,还需要时间去消化,这些可能需要3到6个月,长到更久时间的完善。

所以,对企业来说,防控方式的转变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是目前是企业生存的极限挑战阶段。

我昨天在直播中说到,我们根据学员企业的调研和对行业的研究,未来很多行业中会有20-40%的玩家被淘汰,会遗留出大片的市场空白,经济的拐点会在明年上半年政策适应过后,出现在明年下半年。

在拐点到来前的这一段时间,企业首先要懂得持续经营,稳定发展,优先考虑三大问题:

哪些投入是能带来确定的收益?

哪些战略行动是能带来确定的回报?

哪些经营手段是能带来确定的增长?

保住现有的,再去制定我们明年的年度计划,思考我们想要的“确定性”,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接下来,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的观点。

我的看法是在未来三个月,我们的焦点会放在“逐步开放和恢复经济“上。

疫情进入三年,我大概梳理一下,我们经历了四个阶段:

2020年第一阶段:应急式防控;

第二阶段:常态化防控;

第三阶段:精准防控;

第四阶段:逐步开放,恢复经济。

我们正在进入第四阶段,逐步开放恢复经济,在这个阶段很多政策和工作重点侧重有所不同。

从应急防控到产业链商业化,从检测的华大基因营收暴涨三倍,到连花清瘟的以岭药业营收翻倍,疫苗的科兴生物营收暴涨40倍,催生出了特殊的“疫情经济”,商业效应非常明显。

但很显然,这些行业无法抵消疫情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冲击。

随着疫情发展,过度商业化的弊端也呈现出来,像最近核酸结果造假、疫苗行贿、方舱拉人头等等,都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查监管。

在资本市场上也出现了政策调控。

11月25日正在进行科创板IPO审核的翌圣生物,也被迫取消上市申请;医药器械行业近年也开始集采,也就是由医院统一采购,价格大幅度下降,导致在资本市场上,医药公司的股价也出现大幅度下跌。

在经过两年医药行业集采、互联网行业反垄断、控制资本无序扩张后,上周GDP比重6.8%的房地产行业出现政策回暖,恢复了涉房企业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

万科率先推出发债和增发新股的融资计划,接着福星股份、世茂股份、北新路桥、陆家嘴、天地源、华夏幸福也公布融资计划。

对于敏感行业的刺激,我感觉到在第四阶段,恢复经济的力度会逐步加大。

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在11月初已经开始在资本市场加大布局。

未来在本月底高层的经济和金融会议上,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前提下,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开放和刺激经济的政策出台。

最后是资深企业家、单仁行专栏作者士老帽老师的看法。

说着念着,新冠疫情从人类最初的恐惧,迎来了拨云见日的曙光。

古人讲:大疫不过三年。

刚刚过去的三年,是人类社会大环境,与每一个个体小境遇之间,发生最强烈碰撞的三年。

这三年,天灾人祸战争,许多领域按下了暂停键,不知道有多少企业步履维艰,一切的一切被浓缩稀释,被重新审视。

所有能想象的危机都发生了,发生过,也即将过去。

肆无忌惮的是不良商贩,忧心忡忡的是万千商家;民间苦不堪言,政府财政吃紧,发国难财的难免面对秋后算账,公信力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冠病毒,千夫所指,世界范围,民不聊生。

它挑战了人类社会的底限,人类也必将深刻反思自己的渺小。

人类文明的底线,与科技进步的天花板,在疫情面前,轰然坍塌,所谓预案,在突如其来面前可以说是不堪一击。

20大召开之后,我国各地疫情防控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颁布了一系列新举措,说明什么?

世界范围,尤其是世界杯开幕之际,我们的疫情防控带来的“次生灾害”,正在与它形成巨大反差。

伴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们国家的工作重心正在转移到经济建设中去。

人身难得,人民热爱生活,先要热爱健康,珍惜生命的意义。

战疫的共识正在重新形成: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之于企业,要有“重整河山”与“东山再起”的勇气。

企业的经营目的,不外乎“以企业员工为中心,把幸福辐射出去”。

幸福辐射半径的大小,决定了企业规模与造福人类的水平,至于方法,不外乎挖掘人性的弱点,找到痛点,创新科技,实现突破。

如果不能,那就是学习任正非的那句话“老老实实做豆腐”。(任正非语)

最后,祝愿每个人,在后疫情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