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小冰早就已在科技圈掀起过多次浪潮,但AI聊天机器人ChatGPT火遍硅谷还是让人猝不及防,连大洋彼岸的中国同行们也正抓紧“蹭”热度。12月8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AI虚拟聊天社交应用Glow近一周内下载量猛增,微博上甚至出现相关超话。Glow上线于10月30日,是一款能够让用户与基于AI技术创造的“智能体”之间实时沟通、互动并建立情感连接的应用,也支持用户自定义智能体并参与到各种类型的话题中。
考虑到正值ChatGPT大热,Glow又具有相似功能,有人认为Glow是ChatGPT的国内“平替”,另有观点直言,或许会冒出一批类似产品快速完成推广并“收割”用户。AI产业发展至今,用户对AI的toC应用与服务已司空见惯,但AI商业化路径仍较模糊,ChatGPT、AIGC(利用AI技术自动生成内容的生产方式)因新奇有趣、使用门槛低被圈内外热捧,会是一条新路径吗?
【资料图】
ChatGPT是什么?
如果你看过GPT-3构建的两个人工智能有关如何成为人类的对话,或许会理解ChatGPT大火的原因。ChatGPT是GPT-3的升级版,处于GPT-3和即将发布的GPT-4之间,同属于OpenAI推出的语言模型系统。
ChatGPT具有流畅对答、写代码、写剧本、辩证分析问题、纠错等能力,如今它风靡全网,连联合创建OpenAI的特斯拉CEO马斯克都公开评价ChatGPT,“我们离强大到危险的AI不远了”。
根据OpenAI官网的介绍,ChatGPT是用于对话的最优化的语言模型,以对话方式进行交互。ChatGPT能够回答后续问题、承认错误、质疑不正确的前提和拒绝不适当的请求。
根据海外网友分享的与ChatGPT互动的内容,包括用特定风格改写歌曲、参加美国高考SAT考试之后的得分、用热门剧集主角口吻创作剧本对白,基于某教授撰写维基百科式的生平条目等。当然,ChatGPT也有“翻车”或不准确的时候,比如在回答“有哪些著名的风险投资人”时,给出了一串大众熟知的名字,但大部分是企业家。
单从人工智能、交互对话这两个关键词看,让人不由想起小冰,一套完整的、面向交互全程的人工智能交互主体基础框架,18岁人工智能少女小冰,是该框架孵化的第一个人工智能交互主体实例,注重人工智能在拟合人类情商维度的发展,强调人工智能情商,而非任务完成。
谈及小冰和ChatGPT的区别,易观智慧院分析师陈一墨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功能来看,小冰与ChatGPT间就存在明显差别。小冰作为聊天机器人,更注重持续与人的互动,擅长的是如何延长与人的对话。但ChatGPT明显功能性更强,注重对文本的准确理解并给出准确答复。两者在应用中也存在非常大差别,ChatGPT已经可以完成部分工作,而小冰则难以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因此ChatGPT明显可以带来更大冲击”。
谁是追随者?
不论按小冰立项、还是推出第一代产品的时间算起,较ChatGPT以及背后的OpenAI都是前辈,在ChatGPT火爆期间,则另有后辈冒出。
12月8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10月30日上线的AI虚拟聊天社交应用Glow,近一周内下载量猛增。七麦数据显示,近7日Glow日均下载量估算值3805,12月7日下载量估算值4911。近7日在苹果应用商店免费社交榜排名从88位上升到截至发稿前的35位。
根据Glow方面的介绍,“Glow是一款能够让你与基于AI创造大的‘智能体’之间建立连接并实时沟通的产品,Glow中的‘智能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也可以根据喜好定制和创造属于你的‘智能体’”。
北京商报记者体验Glow发现,Glow App页面分为话题、对话、智能体,用户既可以创建话题也可以创建智能体。
具体到如何创建新的智能体?Glow方面表示,“可以给ta取昵称、选性别、描述ta的人设,也可以点击随机生成,人设越丰富越详细,ta在聊天中的表现可能会越好。也可以根据你的描述,通过AI自动生成头像,同时提供音乐选择/混合能力选择语音沟通”。
“和小冰相比,Glow对人机对话的引导性不那么强,陪伴的感觉更浓,Glow更强调话题,似乎更在乎社区的营造。和ChatGPT相比,Glow App上互动的话题更接地气,遇到一些专业性更强的指令或话题有时会避重就轻,比如我确定主题让Glow撰写一篇论文,它会推脱说十天半个月完成”,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不论如何,从Glow的下载量和榜单排名变化上看,ChatGPT火爆是Glow破圈的利好。
谈及ChatGPT风靡对国内同行的启发,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按照惯例,国内可能会冒出一批类似的产品,借助于本土汉语的优势,积累一批初期用户,接着通过市场运作建立口碑,快速完成用户推广目标,然后基于积累的流量,开始“收割”粉丝。他同时强调,“ChatGPT背后需要较大资源,需要高级研究人才优化调整算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建设算力,更适合大厂跟进”。
商业化新路径?
AI大厂和创业公司的区间在产品商业化进展上也可窥见一二。北京商报记者体验发现,目前Glow的功能toC均免费,对未来会否考虑toC收费以及对Glow商业化的计划,Glow品牌市场相关人士未予透露。
反观小冰,“多年前已涉足AIGC领域并有稳定的商业落地,覆盖金融、文化、纺织、旅游等多个垂直领域,形成了文本、声音、图像的产品化阵列。比如,小冰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合作推出的AI图案设计平台,已有超过400家企业注册并在生产中使用。小冰的金融文本生成产品覆盖了国内约90%的机构投资人等”,小冰公司CEO李笛表示。
李笛看待小冰和ChatGPT的区别也是从商业化的角度出发。他向北京商报记者强调,“需要区分实验室技术与产品化框架之间的巨大区别。小冰框架当前所支撑的对话交互量,一天就达到14个人类一辈子的对话交互量。若使用ChatGPT的方法,每天成本将高达3亿元,一年成本将超过1000亿元。对于产品化而言,即使再将成本下降10倍,这个商业模式也是无法成立的,因为这个成本与人类相比没有优势。但这不影响ChatGPT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只是落地的时候要考虑更多事”。
第三方观察者对于ChatGPT商业化则见仁见智。“ChatGPT类产品不能适应各种商业场景的需求,在旧的场景里应用,有可能替代一部分搜索引擎的作用,替代问答或者作为类似知乎社区的一部分作用,但没什么更强有力的新场景”,张孝荣认为。
陈一墨要说明的是,“这类产品的需求是硬性存在的,但就目前看可能商业逻辑还需验证,且相关生成式AI的商业逻辑与商业闭环成熟速度与变化速度可能会大幅超越业界预期。ChatGPT与AIGC的火爆对AI从业者来说最大的启发也应该是在商业逻辑上。长久以来公众对AI的期待甚高,但直到各类AIGC与ChatGPT出现,才部分满足了C端对AI功能的预期与AI对C端的开放度。另一方面,目前已经有人尝试将AIGC与ChatGPT联合应用,产业界已经有很多人准备探索相关的应用”。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