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讯:楼市的猜想:明年的需求端会有什么表现?

2022-12-10 12:42:36    来源:生命可以承受之轻    

楼市最近政策的力度之大,超出了所有专家的想象力。

我们很清楚,楼市现在的根本问题是需求不足,确切地说是有效需求不足。记得前些年看万科的楼盘,一对从陕西延安来的风尘仆仆的中年夫妻,问我万科的房子会不会跌。那个时候二线城市哪里有跌的问题嘛,妥妥的,没毛病。这两口子在大厅的一角小声商量了一会,跑过来握住我的手说道:谢谢,我们准备多买几套。这两农村的朋友也太有钱了吧?差点吓了我一跟头,那时陕北出石油,成就了一大批冒险家。这就是有效需求,手里要有钱呀。

现在又是什么情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近房地产公司融资不下二万亿,这与其说是在救房企,感觉更像是将夜前的一场大兼并,通过统一的大市场进程,加强可控性,避免全面塌方,纯属不得已而为之。有这么多的钱,本来是可以用于支持实体企业减免税的,如此看来,在年末经济的轻重缓急上,政策支持更偏重于土地财政,因为房地产的量级太大,也直接影响到就业与民生。

房地产最根本的问题是需求不足,但是,危机却出在供应端。

房企存在大批破产的风险,这个风险承载不了

中国房企业有九万多家,超过了全世界的总和;而美利坚仅五百多家,它们更多的是景观公司。

如果政策不救房企,失业人数将是千万级的。

恒大爆雷时,大家一起骂他活该,太贪婪,其实,恒大不过是一个标签,标签的背后是数以万计的房企,不独是恒大在负债,是所有的房企都在负债,不独是恒大在“恶性扩张”,以今之眼光看昨日,是所有的房企都在“恶性扩张”。再有一年房子销量上不去,价格又不允许降,所有房企都会步恒大之后尘,那天天都会有某人或某某人跳下去的谣传了。

这是楼市必救的第一个理由。

如果不能保交付,是不可以把风险转嫁给业主的

保交付不用担心,这是我们制度的性质决定的,民生无小事,何况是老百姓集六个口袋买房子的大事呢?

预售制从法规上说,银行与地方都可以超然于事态之外,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但是,从预售制的关联性说,开发商、银行、地方本质是同一个金融游戏中的玩家,都有责任。只要是房地产开发的利益方,就一定有责任。房企都垮了,责任就落到了银行与地方头上,所以,还不如让房企通过兼并,整体上活下来,即便是背上了高负债也必须救。

可以说,这一次政策出手是果断的,应该为之点赞。不管怎么说,开发商、银行、地方都不能自毁市场的信用链,不能把市场的终极风险压在业主身上。

这是楼市必救的第二个理由。

土地财政需要时间

房地产的根是在土地财政。

相比之下,房地产老总的荣光不过是蹭了土地财产的一点油水,关于这一点,有两个数据可以避免太多不着边际的争议,一是地方财政对房地产的依赖度在50%以上,二是房价包含的政府性收入成本在60%以上,其它的就不用多说了。

我们房地产中一切反逻辑的行为,都具有必然性。

还是先看看最近又一个反逻辑的行为吧。按规定地方在集中供地后,允许一年中有三轮土拍,地方年度财政一半的钱要通过土地转让金来实现,土拍是地方财政的命门。但是,最近一些城市开始了四拍,五拍。原因不言而喻,前三轮没拍够,房企拿地不积极。现在,有了这一轮强大的金融支持,应该好做企业的工作了。

也就是说,地方财政非常依赖房地产,如果今年房地产垮了,明年地方财政是没法过日子的。

有没有可以替代房地产的行业?

没有,一个也没有。

有的专家大谈新能源、5G、无宇宙,那是一点边也不沾,这些行业不仅没那么大的权重,一时半会也发展不到什么样,最重要的是,性质不同,这些行业不是政府的公共资源,不是额外税,与其它企业税收是一样的,它是新能源,还是茅台酒,对政府收入来说没什么区别。而土地转上金则是实体税收之外的额外税,是天下掉下来的大馅饼,没有谁能替代。

既然无可替代,那土地财政一时半会还不能退出经济舞台,那房地产就不能崩,五拍不行,还有六拍。

这是楼市必救的第三个理由。

所以,一条救市的逻辑脉络也就清楚了。要救楼市就要救房企,许老板不能走,该开会还是要开会,尽完自己的社会责任。

救房企也就是在救土地财政。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土地财政不能再长期继续了,要用时间换空间,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不能再吃了,老百姓的口袋已经没那么多钱了。今后,财政必须与企业的发展共进退,企业不发展,地方就要精简,没什么道理可讲。如此强大的政策支撑了供应端,而问题的解决是需求端,这么高的代价已经付出去了,相信需求端必有大招。

未来的口号是:销量不涨,救市不止。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