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孙罗南
起于山东东营的一场“数字化工程”的探索实践,激活了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新功能。
如今,在东营,市县区“一把手”每天到了办公室,不仅会第一时间查看发改委提供给他们的经济指标,同时也可以打开电脑查看一下“平安东营指数”,掌握每个县区乡镇的平安状况。
(相关资料图)
这一平安指数,即是由东营市委政法委历时1年7个月的时间创新研发的。指数的运行模式在于——用数据思维,在智能化应用的支撑下,动态感知城市的平安状况,智能预警各类安全风险,为平安建设提供全新的“解题”思路。
看似并不复杂的运行逻辑,却是维护一方土地平安稳定的“底座”。平安指数让东营的平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周期,这不仅是东营推进“大平安”理念的一个缩影,更是对城市营商环境打造的进阶认知与探索。这样的先行探索,为精细化社会治理新模式打开了一扇窗。
东营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牛永昌对经济导报记者说,平安指数给东营平安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由原来的“粗放式”到现在的“精细化”管理,由过去的传统模式到现在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治理工程,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由被动变主动:
以数字化突破“堵点”,基层工作触角更灵敏
城市的平安建设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课题。从传统意义上的“小平安”,到涵盖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安全等领域的“大平安”,也催生了治理体系的优化升级。
东营的平安建设同样有着新的诉求。经济导报记者在东营采访中了解到,在过去,平安建设过程中也有些瓶颈,比如,区域间缺乏预测预警;缺乏动态监管、过程性监管;部门之间缺乏对问题事件的及时联动、联治机制等。
东营市委政法委研发的平安指数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突破“堵点”的方向指向几个关键词——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
从具体操作来看,在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要素的加持下,各级职能部门都可以通过平安指数精确诊断各地平安状况。
东营市委政法委综治督导科科长李栋向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以前对平安建设的考察,大多是年底进行统一打分评价,现在由平安指数每月发布指数,就可以实现动态监管,加强过程性的监管,倒逼各个乡镇主动根据指数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整改提升。”
谈到该指数的一大核心作用,他说,“在前期,行业部门对一些案件处于事后处置的阶段,现在指数研发后,把政府、社会组织层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矛盾纠纷化解、盗窃案件等,通过政府层面督促行业部门、社会组织参与进来,能够提前预防化解。”
东营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江华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平安指数说到底就是大数据在平安创建工作中的现实应用,我们经常说,数据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通过数据客观呈现出一个地方的治安状况,针对分值比较低的板块有针对性开展工作,转变为主动抓平安,起到预测、预知、预警的作用,让基层工作触角更灵敏。”
打破数据壁垒:
最原始前端数据,动态指标客观呈现
平安指数究竟搭建起一个怎样的数字化平台?11月17日上午,在东营市委政法委,经济导报记者在“平安东营指数”平台主页面的大屏幕看到,在月度指数展示页面,以地图落点方式,将各个县区的指数情况在东营市地图上进行了标注呈现,点击进去,还可以了解具体得分值、扣分点、排名情况等。
在这样的“指尖点击”中,能够更加准确、客观地能掌握各辖区的平安状况。
除了通过纵深应用判断平安状况,平安指数对数据的横向打通,也强化了社会治理的协同性。
在各地的城市社会治理中,数字化工程日益成为“标配”,不过,各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数据“孤岛”依然是数字化面临的痛点之一。
“平安东营指数”的厉害之处,正在于它打通了各个部门庞大的数据池,平安指数系统可以从中实时抓取信息数据。
“这些数据来自于公安的110警情等,不仅时效性强,而且是最原始、最前端的,没有经过后期处理,客观呈现,这也是考虑到指数权威性。不能从数据池抓取的,我们也是通过行业部门开发端口的方式填报。”李栋说。
“平安东营指数”还将指标进一步细化——将社会治安满意度等值数越高越好的15项指标作为正向指标;将万人起诉率等值数越低越好的19项指标作为逆向指标。其中,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还分为“自比”和“他比”,最大限度实现评价的客观、公平、公正。
垦利示范收效:
社会治理预警,化解基层矛盾
东营市垦利区垦利街道东方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盖霞在向记者介绍社区情况 孙罗南 摄
平安指数给东营带来了什么?从基础数字化框架的搭建,到持续理念上的创新,这背后更深层的逻辑是,通过“平安东营指数”实现社会治理的重大转变。
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过程中,平安指数为城市最小管理单元的精细化治理,提供了全新思路。
东营市垦利区垦利街道东方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盖霞,对于“利用平安指数来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颇有感触。
11月17日下午,经济导报记者来到东方社区东方红服务社。在这里,盖霞向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东方社区新东方小区于2006年开建,共7008人,“原来的新东方小区是垦利区第一个高层小区,人员结构相对复杂,矛盾也较多。近几年通过治理,再加上平安指数的运行,现在小区和网格里的社会治安已经和谐稳定起来。”
盖霞对经济导报记者说,“自从平安指数试运行以来,我们会定期到街道查看每个月治安方面的数据,比如,纠纷、诈骗等数据,进行提前预警,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这不仅让基层的决策更精准科学,还打开了平安建设的“进阶之路”——让每个老百姓都可以参与平安建设。
在东营市垦利区,这仅仅是被平安指数影响的“冰山一角”。
在东营市垦利区政务服务大厅,垦利区着力推动的“一站式”调解平台,发挥着多元化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方面的作用。
11月17日下午,东营市垦利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孙磊在政务服务大厅向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平安指数与我们大厅最紧密相结合的就是诉前化解和诉讼立案数这两个指标,今年8月份时,我们的得分只有80分,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都是80分。我们就加大了诉前化解和立案数,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现在我们达到了83分、85分,指标都在向上走。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是通过平安指数的运用,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几个指标分数提升的背后,是东营平安建设交出的一份法治答卷。
改善营商环境:
法治指数化,线上线下相结合
平安指数带来的成效,就像“蝴蝶效应”,正在给东营带来一个引领性的创新生态。这不仅助力了平安建设,最终更是指向营商环境的改善——以法治化的“确定性”应对不确定的环境变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淮河路商圈,位于东营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最繁华的地段。市场商贸活动最活跃的地方,同时也有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需求。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负责人丁彤彤11月30日对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淮河路商圈有着东城最大的便民早市,这里大概有商户382家,1460多人。因处在最繁华地段,也会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商户之间,早市的摊位之间,经常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产生矛盾。”
如何破解商圈的发展难题?东城街道探索出一条商户自治的道路,成立了淮河路商圈专属网格工作委员会(下称“专属网格工委”)。“这是由商户通过投票选举出来的一个群众性自治组织。”丁彤彤说,“群众自治性组织,针对群众需求,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更为灵活。商户自己从内部发现矛盾,自己去协调解决,我们的行政力量给予辅助,效果就非常好。”
今年7月9日成立的淮河路商圈专属网格工委,当地社区和街道对其给予了充分支持,将社区的党群驿站交给专属网格工委自己打造。
专属网格工委承担着发现矛盾隐患的职责。“他们通过平安指数系统,实时查看所在街道的平安状况、风险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整改措施,相当于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工作,在线上时刻监视着动态,再联合派出所进行巡逻。”丁彤彤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李栋介绍说,正在研发行业平安指数,让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部门更加深度地参与进来。比如对商圈早市的食品安全问题、占道经营问题、乱停车问题等,群众可以通过平安指数系统随时反映问题,这样行业主管部门就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治,既有靶向性又有成效。
从中不难看出,依靠平安指数这一数字化平台,再加上群众组织自我提升的创新管理逻辑,正在构成东营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土壤”,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平安指数所发挥的多重效能即在于此。作为平安建设的“新引擎”,“平安东营指数”的探索实践提供了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也让我们看到了以平安指数促进社会治理、赋能城市发展的更大空间。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