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文:太平洋精锻,何以精彩30年?

2022-12-13 05:29:47    来源:中外管理传媒    

当一个功成名就的成功企业家,到自己足可以对外指点江山、对内网开一面时,却依然保持着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保持着身先士卒的垂范意识,保持着严于克己的自律能力,并用于追求全新的“工业文明”高远使命时,我和我们就可以相信——太平洋精锻,还会有下一个更精彩的30年!

文:中外管理传媒社长、总编 杨光


(相关资料图)

(本文为中外管理出品《太平洋精锻的故事与哲理》一书的序言)

16年前,我就认定夏汉关一定能把太平洋精锻做成功。

2006年,我入企业管理传媒这行刚满“七年之痒”。对于企业管理者,已有了初步的感觉。但没想到,那一年的夏汉关,成了让我当年最有感觉的人物,并结下不解之缘。

那是一件极不起眼的小事,甚至可以说只是一瞬间。但我记忆深刻。

缘起是那年我们《中外管理》意识到:已入世五年的中国企业,要想进一步通过融入世界规则以获得快速成长,就需要从单纯坐在家里做进出口业务,单纯地坐在国内读书、上课、参会,升级为直接走入且不断深入到世界级的管理现场里去。只有钻到人家先进管理模式得以诞生和发展的“土壤”里,真正弄清楚全球最优秀企业的“WHY(为什么)”,也就是人家是“怎么来的”,我们才会想明白我们自己企业的“HOW(怎么办)”,自己下一步“往哪里去”。

2006年,夏汉关随《中外管理》一同求学日本精益生产,与丰田专家佐佐木元深度切磋。那时他还没有想到上市,但其实已为上市打实了企业的管理基础。

于是当年,我们开启了“中外管理全球行”访学项目。第一站,选择了日本丰田。

理由很直接,因为当时丰田汽车的制造业管理水平,是全球第一。当年他一家的年纯利润,居然比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毛利润加起来还要多!而丰田自己的自信也达到峰值,他们面对美国三大汽车商,内部甚至制定了“打倒,再扶起来,然后再打倒”这样惊世骇俗的战略关系定位。

而当年丰田的超高利润,都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营销”出来的。这对正在爬坡起飞阶段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已多年多次访日的夏汉关,却依然始终如一的求知欲,给邻座的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20年的企业管理传媒工作中,我有一个观察,就是中国企业海外访学,经过了三个阶段的进化。

第一个阶段:15年前,是以生产为中心,以提升自身制造管理能力,实现改善效率为目的——这个阶段的访学,就是“看厂”。

第二阶段:10年前,进化为以客户为中心,以提升自身客户管理能力,实现拓展市场为目的——这个阶段的访学,就是“看店”。

第三阶段:5年前,又进化为以哲学为中心,以提升自身文化管理能力,实现基业长青为目的——这个阶段的访学,就是“看馆”。

因此,即便同为访学日本,15年前我们去丰田工厂,10年前我们去711店面,5年前我们去松下哲学馆、盛和塾大会。

这三个阶段,是相互依托又次序固定的。也就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第一阶段的第一站,毫无疑问一定是丰田。而中国企业家参团也相当踊跃,一个团就有40多人。一年要走好几个团。

夏汉关就在其中。

但我一直没有注意到他。因为从参团资料看,彼时的夏汉关与太平洋精锻,还没有任何“出众”之处。直到行近尾声,我们已然从名古屋的丰田车间到达东京郊外著名的温泉度假区箱根时,夏汉关才不经意地“出现”了。

当时,我作为团长正在工作人员专用房间里。这时意气风发的夏汉关,穿着温泉酒店里的灰色日式和服,仙风道骨地走了进来。他当时好像是为一个团友帮忙解决一个团务问题(后来知道他很愿意为人排忧解难)。等待期间,夏汉关带着他那标志性的自信微笑,与另一位企业家团友交流起了互访心得。

我清晰记得他当时笑眯眯地说了这样一句看似很普通的话:“我就对他们讲,你的工厂要让我看,我的工厂也让你看。”

就这么简单一句,却让我印象极为深刻。并从那一刻起,我也对夏汉关留下了深刻印象,并直觉他的企业未来一定会做得很好。

为什么?凭什么?后来细细反刍,我品出了如下味道。

在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夏汉关向数百位企业家讲述自己多年的管理心得

第一,“学习”

看,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一种心里较着劲、眼里带着勾的学习。这正是我在那个阶段就对中国民营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的最核心理由。那时候,西方各界大多都已在晒太阳喝下午茶,全球几乎只有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不仅通宵达旦地加班工作,更如饮甘泉般地学习和吸收一切先进的管理营养,为我所用。

“我想来看你的工厂”和“你的工厂要让我看”,意思看似一样,实则表达出的言外渴求与目标坚定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后来知道,那时候夏汉关已满世界游走15年了,和他参与创办太平洋精锻的时间几乎一样长,并且日本他也已来过很多次,公司的主要合作甚至对标企业就是日本企业。但这一次,听说《中外管理》组织访学丰田精益管理,他依然像个初来乍到的小学生一样“从零开始”,孜孜不倦。而当他聊天随口说出“你的工厂要让我看”那句话时,眼神里绽放出的坚定,甚至“贪婪”,我至今历历在目。

无独有偶。当年另一位参团钢管企业家,甚至因为不断追问“丰田为什么不实行三班倒”而被团友冠以“三班倒”的外号——后来他的企业和太平洋精锻一样,也成为了“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可见,中国民营企业家整体洋溢的求知欲和学习力,决定了后来必然会支撑中国经济脱颖而出。

第二,“开放”

如果仅仅是前半句,也许夏汉关不至于成为让我印象那么深刻的人物。毕竟“好学”是那一阶段中国企业家积极进取的普遍状态。

但中国企业普遍(甚至至今)不为全球所称道的另一状态,就是在自己吃苦耐劳、自己学而不倦时,很少去为他人的发展去考虑。试想一下,我们去美国建厂,不是为了自己享受税收优惠吗?我们去欧洲并购,不是为了自己买专利吗?我们去非洲开路,不是为了自己挖矿产吗?我们去亚太开工,不是为了自己低成本吗?我们可想过人家因为我们去了而得到了什么?又进而会怎么看我们吗?

而16年前夏汉关主动的一句:“我的工厂也让你看”,就表现出了超越很多同道而卓尔不群的远见与格局。就这短短一句“对等待遇”,展现出的:第一是开放,第二是共赢,第三是长远。因为只有我们积极“取”,同时大方“予”时,一切合作价值才变得可持续,相关各方的收益才会最大化、最久化。

但是,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如果做到“吸收”尚不算很难的话,那么做到“回馈”则要艰难得多。这里的难,不在于技术与能力不足够,而是意识与心胸不支撑。但越是难,一旦心魔突破,自身成长也就越是势不可挡。

第三,“自信”

很多年来,我都在反刍夏汉关当年那一个“看”字。这一个字里有非常丰富的含义。而且前后半句里的“看”,含义还不尽一样。

对于要去“看”别人的企业,“看”字里面包含的是:我很清楚我要看什么,要学什么,自己还欠缺什么,自己要成为什么——目标感非常清晰。一个人和一个企业,在一个阶段做一件事的目标感是不是清晰,往往决定了其最终的效率和效果。我注意到,即便是今天,即便是纯粹的旅游观光,夏汉关的“看”都与众不同。他很少随大流,往往都是不引人注意地溜到他真正感兴趣的一个角落里去了。而这背后,是他对自己的深刻了解。先把自己深刻“看”明白了,才会目标清晰地知道自己要向外“看”什么。

对于愿意别人来“看”自己的企业,“看”字里面包含的是:我很清楚我已有什么,已值得你来看,进而我也不怕你来看——自信心非常扎实。一个人和一个企业,是不是由内而外拥有自信,往往比你所拥有的外在实力更决定你的未来成功。这就是贵族与暴发户的区别。我们企业赚钱了,不代表团队就自信了,优雅了——因为之前穷苦怕了;我们国家强大了,不代表民族就自信了,平和了——因为之前自卑惯了。狂妄自大,本质也是一种自卑。而缺乏自信心的“弱者思维”,看谁都像“亡我之心不死”,才是当前从企业到社会,在“坐二望一”这一关键阶段的最大敌人。

当时夏汉关说这句话时不经意的自信、平和与友善,或许已然决定了这家企业日后将会拥有光明的未来。

2011年8月26日,太平洋精锻在深交所顺利敲响了上市的钟声,一举成为国内精锻行业的首家上市公司

虽然赴日归来后我和夏汉关交集并不多,但当5年后,一次偶然听说他领导的太平洋精锻已经上市时,我很欣喜的同时,却丝毫不惊讶——理应如此。

当时我并不知道几乎与赴丰田考察前后脚,夏汉关报考了中欧EMBA继续深造。他自认为,中欧深造的两年,使他真正明确了公司的战略,公司的目标,包括促成了公司的上市,是具有决定性的。我虽然只能想象,但我却非常坚信,夏汉关在中欧期间也一定是秉承着“学习、开放、自信”的特性,从而精彩绝伦地以“班级小组课题报告(毕业论文)成绩A(优秀)”实现自身成长与公司战略双重涅槃的。

要做什么事不是最重要的,以什么心态、思维、模式去做事,才是最重要的。夏汉关以他创业的30年,太平洋精锻以它跌宕的30年,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并用结果来说话。

天道酬勤,也酬精,酬强。2019年6月,我到泰州邀请夏汉关成为我们“中外管理联合出品人”时,不仅一拍即合,而且他还兴趣盎然地给我讲述了一个例子,足以证明如今太平洋精锻的行业地位。太平洋精锻历史的一个国际化里程碑,就是成为德系主流车型的齿轮供应商。当随着不断成长,太平洋精锻的表现越发优秀,以至于一枝独秀,进而让德国厂商都心有不安时,德国人决定转而扶持韩国人,压制太平洋精锻。结果几年下来,强者依然是强者,不是压能压得住的,如果实力不济也不是扶能扶得起来的。最终,德国人不得不承认,最可靠的齿轮供应商,还是太平洋精锻。

从那之后,夏汉关可以自豪地对外讲:“不用我的齿轮,你的车就不是好车。”

于是,当时光转到了2022年,太平洋精锻走到创业30年之际,夏汉关邀请我和《中外管理》团队一起,让我们有机会通过撰写一本书,来为大家讲述“太平洋精锻30年的故事与哲理”时,我和我们所有人才更加明白,进而也让广大读者明白:这家“中国造隐形冠军企业”,这家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这家创业板资深上市企业,这家“江苏省省长质量奖”当选企业,这家把汽车行业不可或缺的变速箱差速器精锻齿轮细分领域做到“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企业——“为什么它会有这30年的纷呈精彩?它内在真正精彩绝伦的,又到底是什么?它值得传承且能支撑未来的精彩本质,又包括了什么?”

随之问题就来了:精彩了30年的太平洋精锻,就必然还会精彩下去吗?不尽然。过去,只意味着过去,顶多延展到现在,但绝不必然昭示未来。直到我和夏汉关围绕这本书进行交流创作时发生的两件事,一件很大,一件很小。

先说大事。

这很大的事,到底有多大?当一家企业做得成绩斐然,站在一个历史节点上足可以自顾自地讲述自己的心得经验时,我却从夏汉关嘴里听到了与16年前一样的语气,却截然不同的内容,那是一个很大的词:“工业文明”。

当它并不是由一家老牌欧美企业,也不是由一家下游集成企业,不是西门子,不是GE,不是三菱,而是由一家仅在产业中上游的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掌舵人来着重提出时,一切本就已经不同寻常。很显然,什么样的格局和什么样的使命,决定了未来什么样的空间和什么样的贡献。超越个体得失,超越短视私利,心系产业,心系文明,这就意味着眼界,意味着担当,意味着自律,意味着利他,就意味着发展的一切可能性。

再说小事。

其实这事起因并不小。什么时候,培养人才,都是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也是促成工业文明的首要基础。就在公司创业30年时,夏汉关决心要成立一所符合时代与企业乃至产业需要的“企业大学”。在他谦逊地与我一起商量,最终定名为古色古香的“精锻大学堂”,并邀请我用毛笔楷书来题写校名时,殊不知这其实是一所紧跟时代气息的“线上培训平台”。

但重点并不在此。而在于这所线上培训平台,是面向公司所有人的,包括夏汉关自己。于是,当夏汉关和我一起共修的“中外管理-冠军私董会”,在2022年下半年继续共创商业智慧时,我会时而听到作为班委“纪律委员”的夏汉关随口对我讲:“今天晚上时间不行。我必须要完成大学堂的课堂作业。”日前,我又听他耳语相告:“我在6月30日已被录取为中欧DBA博士课程2022级学员!去年第一次没被录取,但这一次我成功了!”这位已有不少白发的冠军企业董事长,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小事支撑大事,小我昭示大我。

当一个功成名就的成功企业家,到自己足可以对外指点江山、对内网开一面时,却依然保持着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保持着身先士卒的垂范意识,保持着严于克己的自律能力,并用于追求全新的“工业文明”高远使命时,我和我们就可以相信——

太平洋精锻,还会有下一个更精彩的30年!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