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不少家居卖场不是倒闭,就是在奔向倒闭的路上,除了疫情和地产遇冷这两大客观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家居卖场“坐店等客”的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消费者不爱逛卖场,客流量也不断从线下往线上靠拢,不少家居卖场沦为了“空城”。
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居卖场已经站到了变革的十字路口,对于卖场、家居品牌方,以及经销商而言,想要“活下去”就必须学会转型。
从“散养”的街边门店,到“一站式”的精致商场,家居卖场这些年也经历了不少变化。最初的家居卖场大多被称为建材城、家具城、电器城,虽然环境简陋,却能给消费者带来不少采购便利。
【资料图】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如红星美凯龙这类家具专营店在90年代陆续出现,不仅家居建材样样“配齐”,还引入了“品牌捆绑式”经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品质保证和售后服务。
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家居产业链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家居卖场开始跟不上变化了。
家居卖场进入没落时代
今年以来,不少家居卖场先后宣布闭店停业。10月,陕西咸阳市的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生活广场宣布正式闭店;11月,红星美凯龙北京全球家居1号店宣布暂停营业。截至三季度为止,红星美凯龙的家居建材店较去年年末减少了15家。
居然之家济南北园店也在今年8月发出闭店通知,当中提到了闭店原因是“亏损太严重”。数据显示,居然之家2022年减少了 5家各类超市,三季度多家门店均出现临时闭店。
此外,宜家在今年3个月内连续关闭了贵阳和上海杨浦区门店;阿里旗下家居品牌homearch首店仅开业半年便于今年7月正式闭店;7月,一统国际家居及其子品牌尚欧国际家居关闭了西安、昆明等多地的门店,还一度引发了客户“提货挤兑潮”。
家居新范式发现,家居卖场的突然闭店,也让不少商户叫苦不迭。今年6月,福州海峡会展中心月星家居商场突然宣布停业,并要求商户在7天内搬离,不少商户投入了大量装修费和营销费,卖场突然结业给商家带来不少损失。
由此可见,家居卖场“闭店”并非个例,正如居然之家济南店所言,收入骤减、亏损扩大才是卖场不得不关闭的原因。
就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红星美凯龙累计实现营收104.84亿元,相比下降了7.67%;归母净利润为13.18亿元,同比下降36.17%。居然之家则实现营收94.29亿元,同比下降3.84%;归母净利润为15.35亿元,同比下降10.27%。
不过,家居卖场的悲欢并不相同,虽然宜家今年也关闭了部分中国门店,但据其2022财年报告显示,其零售额达到约3136亿人民币,同比上一财年增长了6.5%;其门店销售额较2021财年增长13%。
家居新范式认为,尽管家居行业今年遭遇了疫情、地产遇冷等客观因素,但并非整个家居行业都进入了寒冬。
在成品家具、定制家居、地板、卫浴、建材行业共49家企业中,据它们前三季度数据显示,营收实现正增长和负增长的比例约为5:5。其中,5家地板企业中4家利润为负增长;其余行业利润正增长和负增长的比例也约各占一半。
相较于家居卖场三大上市公司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和富森美营收、利润双降,家居行业似乎并没有那么“冷”,消费者的购置需求仍在,那么家居卖场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被商家和消费者双向抛弃的卖场
曾经人头攒涌的家居卖场,如今为何“人去楼空”?家居新范式梳理发现,核心原因还是其“坐店等客”的模式已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抛弃卖场的不仅是消费者,还有品牌商家等租户。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在互联网还未普及时,由于家居产品在交易的过程中会存在较大的信息差,同样一件沙发,在品牌店和普通零售店之间,可能存在好几倍的价差,拥有品牌集中优势的家居卖场自然有其存在的意义。
在家居卖场,人们可以快速浏览不同的家居品牌,在这里获得更多的选择,以及更透明的信息,甚至在促销期间,还能获得卖场所提供的统一优惠。
但来到互联网时代,所有的价格差、折扣差及品质差几乎都可以通过网络来消弭,消费者动动手指就能筛选好商品,去卖场购物显然更浪费时间。
当然,出于体验等需求,还是会有消费者选择逛卖场,但却未必会在卖场下单。消费者是否愿意掏钱包,终究还是看哪个渠道的价格更便宜,而需要支付租金、人工等成本的卖场渠道跟线上渠道相比,其价格优势并不明显。最终,卖场只能成为消费者的“免费试穿店”,留不住流量,也留不住消费者的钱包。
从商家的角度来看,入驻家居卖场显然也成为了越来越不划算的生意。正如上文所言,线下流量正不断向线上靠拢,卖场已很难为商家提供自然流量。
因此,不少品牌商家开始走出卖场,通过自建电商、抖音、小红书等线上渠道,以及自建大家居店态来招揽客流,如欧派整装大家居门店、顾家的定制成品融合大店等。
这些大店的特色一则是面积较大,从过去的几百平到现在的两三千平,甚至接近1万平,给消费者更大的体验空间;另外,除了常规家居产品之外,也会加入家电或其它相关品类,打造一体化的购物体验。
家居新范式发现,品牌商家出走之后,反而成为了卖场的竞争对手,从不同渠道与卖场抢占流量。据《2022年建材家居市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显示,近48.08%卖场表示,招商一线品牌入驻是当前主要困难。
另外,卖场高昂的租金也是吓退商家的另一原因。《2022年建材家居市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显示,2022年合同期的租金水平与2020年相比,超过半数的卖场租金持平,上涨的占比33%,下降的占比26%,整体来看,卖场租金仍是逐年上涨的。
据《陶城报》报道,有南京经销商在建材市场有一家约300㎡的门店,2006年进入时,该店1年租金为18万多,目前已增长至近90万元。不同卖场的租金水平不同,但不少经销商均表示,卖场租金的年增长幅度约在10%左右。
当然,这还只是租金成本,除此之外还有物流、安装、仓储、运营等多处“烧钱”的地方,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又有几个经销商可以承受?商家另谋出路,卖场又该如何留住它们?
家居卖场该如何自救?
家居新范式发现,为了留住商家、吸引消费者,不少卖场都纷纷选择减租、发放消费券、加大促销运营力度等方式,来帮助商家和自己渡过寒冬。
比如家居卖场富森美,在9月便发表公告称,拟将减免成都各自营商场/市场商户的商铺租金及服务费,涉及金额约为1亿元;8月,红星美凯龙表示将对符合条件的相关商户进行减租,涉及金额约为5亿元。
此外,富森美还在9-10月发放了2500万家居消费券,并上线了“家居好物推荐”等短视频活动,希望借此激活家居消费。活动期间,产生订单和意向订单6000多个。
不过,阶段性的促销、让利活动虽然可以让卖场增加活力,但活动过后,卖场仍然需要考虑如何持续引流,卖场必须找到新的粘性着落点。
一方面,可以将卖场打造成综合商业体,增加如餐饮、娱乐、母婴等不同业态,吸引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比如富森美此前便推出了自营店“焦糖盒子”,定位家居好物严选品牌,除了常规的家居业态之外,还包括焦糖咖啡馆、治愈杂货铺、孩童游乐园、宠物乐园等,在家居SKU的选择上,也增加了更多艺术调性的产品。
另一方面,家居卖场也可以寻找新的增量业务,比如涉足装修业务、从品牌卖场转型为自营零售品牌等。
红星美凯龙早于2019年便成立装修产业集团,据美凯龙家装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家装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此外,红星美凯龙还积极向高端家电市场扩展,2021年就已经开业了104家智能电器生活馆,2022年上半年又增开34家。
总的来看,家居卖场早已通过不同方式进行“自救”,只是无论是颇具创造性的场景店态,还是试水家居产业链的其它业务,想要看到成效,或还是需要一定时间。
在此之前,对家居卖场来说,仍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商家的服务能力,毕竟,商家和卖场之间是相互成就,只有卖场能够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洞察能力,为商家带来流量,商家才会愿意留下。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