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苑伟斌
日前,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的《深圳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经市政府同意正式印发。在绘制生态底图,找准生态痛点,明晰生态潜力的基础上,此项规划提出“建设安全韧性、山水相融、多样友好、乐活宜游的和美宜居幸福家园”的生态愿景。
据了解,规划按照“生态格局—修复分区—重点片区”的逻辑层次,以“四带八片多廊”生态安全格局为指导,将深圳全域划分为中部生态脊梁保护修复区、西部滨海岸带保护修复区、东部滨海岸带保护修复区、中西部城市生态品质提升区、北部城市生态品质提升区、海洋生态保护区6个生态保护修复分区。
同时,依据自然维育、辅助修复、生态重建三种修复模式,规划划定48片保护修复重点地区,包括自然维育主导区16片、辅助修复主导区25片、生态重建主导区7片。
此外,规划布局六类市级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包括自然生境与栖息地保护重大工程7项、蓝色海湾保护修复重大工程9项、清碧水廊整治修复重大工程6项、山林绿廊整治修复重大工程7项、城市环境品质提升重大工程4项、生态保护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4项。
“十四五”期间,深圳全市计划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44项,重点打造铁岗—石岩库围湿地群生态保护修复、部九窝余泥渣土受纳场生态修复、清林径红花岭废弃石场群整治修复与综合利用、银湖—布心山廊整治修复、茅洲河口湿地保护修复、沙鱼涌—官湖海岸带保护修复等6项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根据规划,到2025年,深圳重要自然生境保护修复成效显著,水生态系统持续好转,生态系统连通性有效提升;到2030年,深圳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持续正向发育演替,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稳定性和持续性稳步提升;到2035年,深圳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示范力的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全面建成和美宜居幸福深圳。
审读:谭录岗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