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观点:分拆海外业务赴港交易 海底捞再助张勇拿下一上市公司

2022-12-31 16:42:42    来源:北京商报    

在跨年夜的前一天,特海国际上市事宜尘埃落定。12月30日,海底捞海外业务运营主体特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海国际”)于港交所开始交易,开盘价7港元/股,收盘价9.94港元/股。从7月透露分拆海外业务上市意向,到如今上市交易,特海国际的上市速度并不算慢,而这似乎也是其扩张计划的一部分。盈利状况并不如意,外加扩张面临风险,海底捞的“海外历险记”并未因上市而画上句号。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特海国际还需专注于各个板块的协同与支撑,从而创造更大股东价值。

第三家上市公司

一家火锅店竟然“捞”出了第三家上市公司。12月30日,特海国际以介绍方式于联交所上市并进行买卖,开盘价为7港元/股,收盘价为9.94港元/股,今日股价最高为14.5港元/股,总市值超61亿港元。值得注意的是,特海国际曾在招股书中表示,分拆不涉及特海国际股份或任何其他证券的发售和认购等,也将不会募集任何资金。


(资料图片)

在业内人士看来,特海国际之所以采用介绍方式上市,是希望能够快速上市。的确,在7月11日晚海底捞发布公告称,正考虑将特海国际的股份分拆并于港交所上市的可能后两天,特海国际便于7月13日晚提交了上市申请,后于12月9日聆讯。也就是说,海底捞从表达分拆特海国际上市意向,到特海国际正式上市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

关于公司的未来发展规划,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到海底捞,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特海国际曾在聆讯资料中表示,“未来将提升餐厅业绩、开拓新收入来源,以及战略性扩展并优化我们的餐厅网络。同时公司将识别有机增长机会,寻求潜在收购机会”。据了解,特海国际及其附属公司主要负责海底捞的海外业务,于2012年在新加坡开设了首家餐厅,如今该公司上市成功,也意味着继海底捞、颐海国际后,海底捞创始人张勇的火锅板块上又多了一家上市公司。

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扩张

特海国际只花了5个多月便完成上市,如此高效的举动似乎与其扩张计划存在关联。不过,在全球市场中寻求更大市场规模的特海国际,同样面临着一定风险。

聆讯资料显示,特海国际2019-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餐厅数量分别为38家、74家、94家和103家,扩张速度呈放缓趋势。而特海国际曾在招股书中表示,分拆能为各板块业务更好地分配资源,使海底捞海外业务能够获得独立的上市地位及独立的募资平台,有利于海底捞和其海外业务的现有业务及未来扩张。如此一来,特海国际似乎能够加快扩张。

然而,伴随品牌扩张而来的不仅仅是渗透率,也增加了经营的不确定性。特海国际在聆讯资料中表示,该公司计划继续扩大餐厅地理覆盖范围及提高国际餐厅渗透率,但扩张可能导致企业文化及餐厅质量恶化,从而可能对品牌声誉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特海国际还将面临人工成本增加、门店开业前大额成本及食材供应等方面的压力。在此背景下,上市后的扩张节奏似乎尤为重要。

盈利能力仍是研究课题

作为火锅市场的头部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布局的海底捞一直在寻求增长点。国内市场中的海底捞关闭了部分餐厅并放缓脚步,国际市场中的海底捞则在寻找业绩增长的良药。即便特海国际此次上市成功,但要走的路仍旧很长。

从特海国际披露的业务数据看来,公司虽然并未实现盈利,但仍在不断追赶业绩。聆讯资料显示,特海国际2019-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的营收分别为2.33亿美元、2.21亿美元、3.12亿美元和2.46亿美元,对应的期内亏损分别为3302万美元、5376万美元、1.5亿美元和5572万美元,亏损率分别为14.2%、24.3%、48.3%和22.7%。

资深连锁产业专家文志宏表示,由于国内外市场情况不同,海底捞拆分海外业务上市的举动能够聚焦业务,并在品牌战略、管理和资源调配上更加专注和灵活,从而创造更大的股东价值。不仅如此,海底捞此前还尝到了分拆业务上市的甜头,具备一定经验。

众所周知,盈利能力是资本市场判断企业的重要标准,如今看来,上市之后的特海国际还有许多功课要做。文志宏指出,对于特海国际而言,盈利尤为关键,但目前盈利数据并不乐观,还需思考相关问题。未来,海底捞需注意整个体系中各业务相互协同和支撑,并基于自身情况扩张发展各板块,从而保持品牌的独立性和灵活性。此外,海底捞还需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消费者体验等,以高标准布局海外市场。

北京商报记者 张天元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