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成品年夜饭走俏,到预制菜概念股飘红;从各路资本加码布局,到各地争当预制菜之都,再到各项团体标准密集出台……预制菜愈发火爆,尤其是受益于“懒人经济”和“宅经济”的兴起,预制菜成为餐饮行业的香饽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数据显示,今年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达4100亿元,未来5年内将达到万亿规模。而如今,随着全面放开的后疫情时代的到来,预制菜还能保持异常火爆的状态吗?而作为调味品的上游产业链该如何接招呢?
01
预制菜到底有多火?
2022年1月,预制菜概念股飘红。国联水产、得利斯等相继出现“3连板”“7连板”;“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横空出世,水产预制菜鲜美来提交招股材料,多个预制菜品牌获亿元融资,就连瑞幸前董事长陆正耀也孵化起预制菜项目“舌尖英雄”。
百度指数显示,疫情期间“预制菜”搜索热度达到峰值,2020年天猫预制菜销量同增111%。京东今年5月发布的《2022年京东超市即享食品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21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156%。
商务部数据则显示,“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中,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45.9%。
同时,产业基地、研发平台、仓储冷链物流的日趋完善,也“恰到好处”地助力了预制菜行业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快速发展。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是十年来新增预制菜相关企业最多的一年,新增1.28万家,尽管2021年增量同比减少了67.34%,但在疫情情况下依然新增0.42万家。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则显示,2021-2022年我国预制菜行业融资事件20余起,融资金额达数百亿元。2021年4月,赛道还诞生了首个上市公司味知香。
在消费经济承压的背景下,广东、江浙等不少地方政府也看到预制菜在促进创业就业、消费升级等方面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积极布局预制菜产业。
从预制菜第一股到预制菜之都,预制菜频频登上行业热搜。
02
资本纷纷加码预制菜
预制菜爆火,让各路企业纷纷选择加码预制菜。2022年上半年, 京东和顺丰相继宣布推出一系列针对预制菜行业物流供应链的解决方案。比如京东依靠过去沉淀出的一套从-22℃至15℃的商品分温层包装方案。实现了在物流运输中可视化的温度监控。
再比如顺丰对外宣布要提供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包括打造食品溯源系统、全程仓储运输、以及温湿度实时可视化监控系统,全面满足了预制菜产业链上游短驳到仓、冷运大件到港,中游全温层仓储,下游高效同城速配等需求。
2022年9月,格力电器宣布拟跨界入局预制菜 ,董事长董明珠表示,“格力电器将结合企业自身优势,成立预制菜装备制造公司。预制菜装备制造公司将注重研发、生产和运销服务,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022年以来,安井食品成立“安井小厨”事业部,聚焦B端调理菜肴产品。海欣食品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过5.2亿元建设水产深加工及速冻菜肴制品项目等。千味央厨围绕B端客户投资设立河南御知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预制菜研发、生产和销售。惠发食品也在7月宣布,拟在山东设立大国味到子公司,开拓预制菜供应链赛道……
速冻企业争食预制菜市场背后,与赛道快速增长、速冻食品企业产业链优势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有关。预制菜在B端需求旺盛,C端市场也逐渐打开,且有更高毛利率,被速冻行业普遍视为第二增长点。
03
预制菜“核心问题”仍待破局?
预制菜的爆火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无法复制的餐饮现象。疫情期间,很多消费者消费预制菜更像是“无奈之举”,是消费者在特殊时期对饮食方式的妥协,一旦有机会在餐厅吃饭,预制菜就可能失去市场、销量回落。而预制菜的“核心问题”仍待破局。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口味和食品安全是消费者认为预制菜最需要改进的部分。
町芒研究院统计数据也显示,含限量添加剂的预制菜占比为43.4%;其中1-3种限量添加剂的预制菜占比为29.3%;4-6种限量添加剂的预制菜占比为13.1%;超过6种限量添加剂的预制菜占比为1.0%。
虽然这些添加剂种类、剂量都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但在消费者对食安问题愈加敏感的背景下,无疑会增加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不信任感。
除了食安外,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另一大担忧主要集中在营养健康上。《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在C端预制菜需求中, “健康”高于“性价比”,仅次于“省时”排在第二位。营养搭配不均衡、看起来不够健康,也是一部分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预制菜的口味标准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预制菜是为了省时、方便,口味地道,但自己购买预制菜的话,还得自己加热、二次加工后,口感还无法满足自己的预期,那么很多消费者往往不会二次购买。
未来,预制菜的发展或许要从三个维度来看。从市场端来看,过去三年预制菜发展火爆,但是行业标准仍不统一,从这个角度来看,“预制菜”热度减弱或是趋势。从资本端来看,资本纷纷加码预制菜成为常态,参照其他国家发展,预制菜长远发展局势是明朗的。
从消费端来看,食安问题、营养问题、标准统一问题、冷链运输问题都需要预制菜企业加大研究力度,解决核心问题,才能适应消费需要。
总的来看,在后疫情时代,预制菜在市场的发展,需要参与企业有更大的耐心,等待市场、产品的逐渐规范,以及更适合消费者的解决方案的出现。
而作为上游的调味品行业,面对预制菜的变革或许紧随其后是大方向,毕竟只有紧跟形势才能更好的发展。但本身就是刚需品的柴米油盐,还得多元化才能适应消费差异。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