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卤味界“门店王”的绝味食品,日前交出了今年第三季度的答卷。
财报显示,绝味食品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大跌73.85%至1.21亿元,该项指标已连续四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
(相关资料图)
利润的下滑,一定程度上与绝味食品的多项费用增加有关。
近年来,绝味食品凭借着以直营连锁为引导、加盟连锁为主体的销售模式飞速扩张,在门店体量和市值上将同为卤味头部梯队的周黑鸭、煌上煌甩在身后,但加盟的模式也容易使得绝味食品在食品安全管理上产生纰漏,进一步导致不少消费者投诉。
利润失速、食品安全投诉屡现的同时,绝味食品在资本市场上也遭“冷眼”。
截至10月28日收盘,绝味食品的市值为290.01亿元,一年内市值蒸发90.38亿元。
绝味食品盈利失速
财报显示,第三季度绝味食品的营收为17.84亿元,同比增长4.77%。
绝味食品前三季度的营收借此达到51.2亿元,同比增幅为5.64%,其中主营业务的营收达到49.85亿元。
按产品来看,前三季度绝味食品鲜货类产品对所有主营业务的贡献达到85.21%。其中,禽类制品取得32.76亿元的营收,在所有鲜货类产品中贡献最大,占比达到65.71%;排在第二位的产品是蔬菜产品,前三季度录得4.92亿元的营收,占比为9.88%;其他产品次之,4.54亿元的营收贡献9.11%的比重;畜类产品的贡献最低,营收为2522.38万元,占比仅为0.51%。
利润方面,绝味食品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大跌73.85%。前三季度绝味食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减少了77.24%。
事实上,这已是绝味食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连续四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年第二季度,绝味食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685.47万元、8906.68万元、952.59万元,同比降幅分别为90.71%、62.24% 、96.42%。
绝味食品利润的下滑,一定程度上与其营业成本攀升有关。前三季度绝味食品营业的总成本为47.47亿元,与去年同期的38.98亿元相比增加了8亿多。
具体来看,前三季度由于原材料成本的上涨,绝味食品的营业成本由去年第三季度的32.2亿元同比增长16.89%至37.64亿元。
前三季度,绝味食品的销售费用高达5.13亿元,去年同期绝味食品的销售费用为3.35亿元,该项支出同比增加了五成以上,这主要是绝味食品的营销推广费用有所增加所致。
前三季度绝味食品的管理费用为3.94亿元,去年同期绝味食品的管理费用为2.95亿元,同比增长33.64%,该项费用的增加主要系加速计提股份支付费用。
前三季度绝味食品的研发费用为2706.66万元,去年同期绝味食品的研发费用为1147.26万元,同比也有所增加。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鸭货产品作为卤味行业中的细分品类,其增长空间是有限的。即便是以规模取胜的绝味食品,也不可能无限制地开下去,再叠加整体供应链成本上升、疫情反复和消费疲劳等因素,“绝味们”盈利已变得越来越难。
“加盟后遗症”:
急速扩张,口碑暴跌
截至上半年末,绝味食品位于国内大陆地区的门店数量达到惊人的14921家,其中近半年时间内净增长的门店数量多达1207家。
可以作为参考的是,截至上半年末,周黑鸭线下开出的门店一共3160家,其中包括1342家自营门店及1818家特许经营门店;与此同时,另外一家卤味品牌煌上煌的肉制品加工业的专卖店数量达到4024家,其中含289家直营门店及3735家加盟店。
绝味食品的门店在三者中一骑绝尘,其门店数是周黑鸭的4.72倍,是煌上煌的3.71倍。
即便已经在门店数量上大幅领先,但绝味食品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仍将继续坚持扩张的策略。
绝味食品不仅推出鼓励骨干雇员返乡开店、加快下沉市场布局的星火燎原计划,还推出了其他下沉市场中小型副食品店面进行加盟翻牌,供货渠道完全纳入绝味工厂的海纳百川计划。与此同时,绝味食品还打算在年底前实现净增1000家至1500家门店的目标。
然而,正如其他靠加盟模式实现快速扩张的品牌一样,虽然绝味食品通过跑马圈地的扩张在门店数量上一马当先,但绝味食品也没能避免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
据NCBD发布的《2020中国卤味熟食差评大数据分析与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绝味鸭脖的差评率为8.19%,在所有卤味品牌中排名第二。
截至发稿,黑猫投诉平台上与绝味鸭脖有关的投诉多达453起,其中近30天新增的投诉有18起,而“卤味三巨头”的两外两家品牌周黑鸭和煌上煌同期的累计投诉量分别为384起、75起,均低于周黑鸭。
雷达财经注意到,消费者反映的这些与绝味鸭脖相关的投诉,不少是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问题,如消费者在购买的商品中发现蟑螂、苍蝇、毛发等异物,食物不新鲜或变质,以及消费者食用商品后出现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
此外,还有部分消费者反馈其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差,购物体验不佳。
业内人士指出,通过加盟的模式,品牌可以快速实现扩张,但由于门店数量的不断增多以及加盟模式在管理上存在的弊端,品牌对于门店的管理难度加大,这种情况下便容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绝味食品的资本之路
虽然首店来得最晚,但绝味食品仍旧通过急速的发展赢得了资本的认可。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绝味食品累计共获得过6轮融资。
继2017年3月在A股挂牌上市后,绝味食品后续又先后获得4轮融资,吸引来了包括腾讯投资、泊通投资、复星集团、建设银行在内的投资者。
其中,复星集团已非首次参与绝味食品的融资。2011年3月,复星集团便与九鼎投资一同参与了绝味食品的A轮融资,彼时绝味食品这轮融资的规模达到2.27亿元。
资本的助力之下,绝味食品的规模飞速增长,知名度也大大提升,但绝味食品却也因此陷入大量的商标纠纷。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绝味食品和包括绝味凉皮、绝味兔、绝味鱼及其他多家在店名中使用了“绝味”字眼的商家打过官司。
天眼查显示,绝味食品的运营主体绝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卷入上千起司法纠纷,这些纠纷中尤以商标纠纷居多,其中涉及侵害商标权纠纷的数量超过900起。不过,绝味食品在其中大多担当的是原告的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正如最晚开出首店一样,绝味食品也是“卤味三巨头”中最晚实现上市的。2012年9月,煌上煌率先于深交所挂牌上市,成功摘得“鸭脖第一股”的名号。2016年11月11日,周黑鸭紧随煌上煌的步伐,在港交所敲响上市的钟声。次年3月,绝味食品才姗姗来迟,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即便绝味食品是”卤味三巨头“中最晚登陆资本市场的,但绝味食品的市值却高出对手周黑鸭和煌上煌不少。
截至10月28日收盘,绝味食品、周黑鸭和煌上煌的最新市值分别为290.01亿元、87.22亿港元、50.41亿元,绝味食品的市值在三者中位居第一。
雷达财经注意到,随着品牌的不断壮大,绝味食品不断加速自己对外投资的步伐,以建立起更大、更广阔的资本版图。据了解,绝味食品自2014年8月起便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深圳网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进军投资领域。
结语:
自2018年起,网聚资本先后投资了和府捞面、幸福西饼、餐北斗供应链、千味央厨、鲜生活冷链等多个项目,其中部分项目已经为绝味食品带来明显的收益。
去年第三季度,绝味食品通过转让和府捞面股权以及千味央厨上市,为其带来了约2.1亿元的投资收益。彼时,绝味食品还因未及时披露转让和府捞面股权一事收到上交所的警示函。
受业绩不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绝味食品近段时间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并不理想。
截至10月28日收盘,绝味食品报收47.65元/股,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3.5%,其最新的290.01亿元市值相较一年以前蒸发了90.38亿元。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