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9元/套都算“地板价”!这个千亿产业,会迎来大爆发吗?

2023-01-12 07:42:2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 者丨季媛媛

编 辑丨张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 源丨图虫

随着带量采购模式日趋成熟并制度化、常态化实施,牙科医用耗材纳入集采的呼声渐高,并在国家医保局推动下开始落地,种植牙集采终于开标。

1月11日,由国家医保局指导、四川省医保局牵头开展的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联盟集采在四川成都开标。本次口腔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产品以种植体、修复基台、配件包各1件组成种植体产品系统,并根据种植体材质分为四级纯钛种植体产品系统和钛合金种植体产品系统两个产品系统类别,年需求总量超过280万套。两种种植体产品系统的最高有效申报价统一为每套2380元,采购周期为3年。

根据本次种植牙集采拟中选结果,共40个产品拟中选。中标企业包括士卓曼、诺贝尔、登士柏等外资品牌,以及威高等国产品牌。从拟中选结果名单来看,多款产品“踩线”中标,例如,常州百康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与山东康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均有产品报出2380的“踩线”价,邦美一款产品报价2371元。

每次集采也不乏企业报出“地板价”,种植牙集采也不例外。 根据拟中选结果显示,在四级纯钛种植体的A组竞价中,最低拟中标价是常州百康特的630元,最高拟中标价1855元。在A组竞价单元中,报价最高者为诺贝尔生物公司和士卓曼研究院股份公司,二者分别为瑞典和瑞士种植牙品牌,两家企业的四级纯钛种植体报价均为1855元/套。另外,北京大清西格科技有限公司以钛合金种植体599元/套的价格在B组竞价单元中排名第一拟中选。

对此,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路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种植牙手术这类过去被认为是消费型、改善型的非基本需求,今后可能逐步会向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转化,集采覆盖的领域实现了提速扩面。同时,过去的采购主体主要针对公立医疗机构, 本次集采将民营医疗机构纳入集采的范围,带量规模更大,更能体现“以量换价”的效果,也为后续集采带量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市场需求推动集采落地

从2018年11月至今,我国已经开展了七批八轮全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集采范围从11个城市扩大到全国,采购内容从口服剂型扩展到注射剂型、从化学药扩展到生物药,品种、数量、竞争程度都在不断实现突破。另外,高值医用耗材方面,也先后将冠脉支架、人工关节、脊柱纳入集采。

随着我国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不断推进,用市场化机制有效挤压了医药价格虚高,截至2021年底,通过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和耗材,累计节约医保和患者支出超过2600亿元,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同时也促进了医药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提高质量上。

口腔种植是缺牙修复的重要方式。 与固定义齿、可摘义齿等常规修复方式相比,种植牙的功能、结构、外观更接近天然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种植牙需求连续呈现两位数高速增长。

据《种植牙行业深度报告》显示,我国2020年的种植牙渗透率仅为25颗/万人,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00~200颗/万人,我国种植牙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种植牙需求日益增长的背后是高昂的治疗费用,种植牙的费用主要分为种植体、牙冠和医疗服务三个部分,整体的治疗费用为1万-3万,而一颗种植体的费用则占到2000-6000元,国内许多对种植牙有刚性需求的人们,由于无法承受高额的费用不得不放弃种植牙。这也成为种植牙被纳入集采的重要原因之一。

CIC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从入院销售的角度,口腔医疗服务机构种植体的进货价格普遍在500-2000元的区间,而消费者终端价格普遍在5000-20000元。因此可以看出,有别于耗材占据主要成本支出的传统观点,种植牙服务消费者实际支付的费用大部分均是流向了口腔医疗服务机构(用于支付医生服务费用、市场推广费用、仪器设备费用和医疗机构盈利等),其费用占比约为75%。

本次集采成功实现从医保领域扩围到非医保领域,是国家医保局首次以综合治理的形式开展价格治理工作。 考虑到提供种植牙的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中,民营医疗机构占80%,因此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专项治理》)为动员工作提供很好的指导方向。”路云指出,该文件也要求各地按照“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的原则,对包含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种植牙全系统价格的调查。综合治理的开展意味着对于群众呼声强烈,消费者权益、患者健康权得不到充分保障的领域,医保局就会采用多种治理措施对价格进行管理。

实际上,早在去年9月,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办公室(简称“省际联盟联采办”)就通过四川省医保局官网发布《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号)》(以下简称《公告》),明确了具体的产品品类和构成、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参加(医保定点需按要求参加)、竞价规则和方式(按产品系统类型分AB两个单元组)等;由于《公告》对参与主体、产品系统类型和注册证归属、报价方式等均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要求从企业角度规范产品供应和定价体系。

降价背后也存挑战

本次集采的提速扩面无疑是一大成功,不仅成功动员了31个省份积极参加集采,大量的民营医疗机构也积极响应本次集采。

根据公开信息,此次集采全国共有超1.7万家口腔医疗机构参与集采,其中民营医疗机构13500家,占比接近80%。此外,此次集采报量规模巨大,种植牙产品系统的四级纯钛材质和钛合金材质首年报量分别达到了249万套和37万套,完全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充分体现“以量换价”的策略。

有投资者近期对德伦口腔提问, 本次采购分为四级纯钛种植体产品系统和钛合金种植体产品系统,首年采购需求量分别为249.5万套和37.5万套。 公司是否参与报量?对公司后续经营有何影响?

对此,德伦口腔方面称,已向广东省医保局上报了2023年度各品牌植体的采购量,待医保局下发正式采购通知文件后,公司启动采购工作。2022年,德伦口腔已经对种植体集采带来的业务影响进行充分论证,并按试点价格对公司产品结构、营销渠道及内容进行了相应调整,以提前适应种植体集采实施后带来的市场价格体系变动。在已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德伦有信心迎接并参与到本次种植牙集采的工作中。

但想要推动集采有序落地也并非易事。 路云认为,种植牙集采的特殊性主要在于两点,一是种植牙手术主体主要是民营医疗机构,这与以往的公立医疗机构为主的集采有很大的不同。带量采购的核心是“以量换价”,确保带量规模大,是挤出虚高价格水分的关键,这也就需要医保局充分调动医疗机构,特别是民营医疗机构参与集采的积极性,这也是本次集采的难点之一。

二是,是目前口腔种植体厂牌较多,收费差异巨大,国外品牌从2000元到6000元不等,而国内品牌的价格和需求量都相对较低。 在厂牌价格高低差异大的情况下,如何全面掌握所有种植厂牌的有效采购价格,将为后续细化制定集采规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本次集采的又一大难点。

当然,种植牙集采对于相关企业是机遇也是挑战。 集采的顺利推进可以促进上游种植体市场形成优胜劣汰的正向竞争机制,让积极参与集采、有效控制成本、努力提升品质的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国产企业近年来不断进行研发,追赶国际领先技术,获批上市的种植体数量逐渐增多,具有质优价廉的优势。

“集采的落地有利于国产种植体品牌的放量,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进而实现国产升级。而对于细分领域专而强可替代性低、规模化生产能力强、市场布局全面的进口企业,集采可能会影响短期内的利润,但长远来看稳定的需求量和良性的竞争环境更有利于其整合和发展。”路云说。

需要重视和关注的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种植牙的社会需求快速增长,过去高昂的口腔种植医疗费用使部分患者不得不放弃修复。 随着种植牙集采的落地以及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控,种植手术的医疗费用将大幅下降,群众的需求短期可能有较大程度地提升。

对此,路云建议, 面对短期内爆发的市场需求企业需要做好应对准备 :一方面,中选企业应重视自身信用水平,保证供应充分;另一方面,中选并不意味着集采的结束,中选企业作为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应对产品全流程质量负责,确保中选产品的“降价不降质”,避免出现质量问题而导致中选资格被取消或影响参与下一次集采的情况出现。此外,可以采用信息化支持手段,建立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及时响应医疗机构反馈的不良反应事件,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对企业影响几何?

根据《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文件》,此次,各产品系统类别的首年意向采购量按参加本次集中带量采购的每一家医疗机构报送的各产品系统首年采购需求量的 90%(如出现非整数则向上取整至个位)累加得出。其中,四级纯钛种植体产品系统首年采购需求量为249.4956万套,首年意向采购量为 225.3818万套;钛合金种植体产品系统首年采购需求量为 37.5087万套, 首年意向采购量为 33.9335万 套。

从具体种植牙品牌来看,奥齿泰、登腾、士卓曼这三家厂家对四级纯钛种植体产品的采购需求量排名前三,系统医疗机构首年采购需求量分别达60.4455万套、49.7017万套、31.1098万套,累计占据该材质分组的五成以上。在钛合金种植体产品系统医疗机构首年采购需求量上,士卓曼、莱顿生物、红实医疗排名前三。

另据灼识咨询相关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种植牙的颗数大致在300万颗左右的量级,每万人的种植颗数约为21颗,相比于邻国韩国每万人约630颗的种植颗数以及欧美发达地区每万人超过100颗的种植颗数,中国种植行业的渗透率具备极大的提升空间;从出厂价口径计算,中国目前种植体的市场规模约为25-30亿人民币左右。

当前,中国种植体市场目前整体以进口玩家为主,国产化率低,以韩系和欧美系品牌为主。其中市占率前5大品牌分别为韩国品牌奥齿泰Osstem、韩国品牌登腾Dentium、瑞士品牌士卓曼Strauman、美国品牌丹纳赫(收购了诺贝尔Nobel)以及美国品牌登士柏西诺德Dentsply Sirona,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其中,韩系品牌相比于欧美品牌,采取了低价销售的定价策略,为广大价格敏感度高的刚需群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因此迅速蚕食了以士卓曼为代表的高端欧美品牌市场,韩系品牌目前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

王文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本次集采对国产厂商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是借助价格发力销量、推出品牌并带动高端产品研发的时机。

谈及当前口腔医疗领域的发展形势时,毕马威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主管合伙人姚凤娥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集采的大环境下,口腔医疗上下游企业将面临短期内利润下降的影响。但长期而言,集采将提升口腔服务的渗透率,实现整体口腔行业的快速增长。从应对短期挑战的角度,建议上游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产品进行持续升级换代。口腔服务机构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等有效收入比例,控制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相较其他类别的耗材集采,口腔医疗领域的集采面临民营口腔市场占比远远高于公立口腔的情况,同时口腔医疗集采带来的价格降低,能够直接带来渗透率的提升,利好口腔行业的快速发展。针对口腔医疗集采的特殊性,需要关注降价对当地口腔服务供需关系的影响,病人的体验以及对治疗质量和效果的评价。”姚凤娥说。

在推动国产升级的过程中,也需要真正将集采推进到有种植牙需求的老百姓真正享降价实惠,但需要迈过多重关卡。 对此,路云建议,企业需要做好种植牙集采的落地执行。首先是切实掌握中选产品的质量,确保中选产品降价不降质。其次是确保产品供应,明确中选企业的供应责任,做好应急调配机制,避免出现因需求量短期快速增加带来的断供风险。

此外,协同推进口腔种植价格专项治理工作。种植牙费用的组成比较复杂,单单口腔种植体系统就包括种植体、覆盖螺丝、修复基台以及愈合基台、转移杆等配件,在进行种植牙手术时,还会产生牙冠耗材费用和各项医疗服务费用。针对此情况,国家医保局开展了口腔种植体系统集采、牙冠竞价挂网和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调控等三项治理措施并举。

“随着种植牙集采的顺利开标,医保部门还需要逐步完善牙冠挂网价格形成机制以及持续推进的医疗服务项目专项整治,三项治理措施协同才能彻底实现种植牙整体费用降低,老百姓真正享受降价实惠的目标。”路云说。

E N D

本期编辑 林海铭 实习生 黎蔼慧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