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头条:失控红星美凯龙,一代家居大佬车建兴谢幕?

2023-01-20 17:38:39    来源:说商道市    
泛消费财经全媒体
-海西领先的财经智库-
-与商业精英砥砺前行-
家居卖场龙头红星美凯龙(601828.SH)的股权出售,迎来新一步进展。
作为目前 红星控股和美凯龙的实控人,车建兴持股比例和对美凯龙的控制权,都将大幅下降。
由车建新所铸造的红星美凯龙“王朝”将成为历史。
一代家居大佬,会不会就此落幕?
建发收购29.95%股份阿里加仓
“家居第一股”“全球Mall王”红星美凯龙的股权争夺战,江湖风云乍起。
1月13日晚间,建发股份和美凯龙共同发布公告,厦门建发股份与红星美凯龙(下称“美凯龙”)的控股股东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下称“红星控股”)、美凯龙实控人车建兴共同签署《股份转让框架协议》,建发股份计划以不超过63亿元价格,收购美凯龙29.95%的股份。
由于红星控股已披露减持计划,并且红星控股作为可交换债券发行人,名下尚存续有以美凯龙A股股票预备用于交换的可交换债券,此次交易可能导致建发股份成为美凯龙控股股东。
与此同时,1月13日晚间,阿里巴巴也有意通过债转股获得美凯龙2.48亿股份。
作为“19红01EB”债券的唯一持有人,阿里巴巴有意向以人民币8.44元/股价格行权,取得美凯龙2.4822亿A股股票。
这意味着,阿里巴巴或以20.95亿元的代价增持美凯龙股份。
按照美凯龙目前43.55亿股的总股本,债转股之后阿里巴巴所持债券会转换为5.7%的股比。 加上阿里巴巴全资子公司阿里巴巴(成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已经持有美凯龙0.98%的股比,阿里系在美凯龙持股比例将会上升至6.67%。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美凯龙总股本为43.55亿股,包括约占82.98%的A股和17.02%的H股,红星控股直接持有美凯龙60.12%股权。
不过根据美凯龙2022年12月25日公告,红星控股会在未来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3064亿股,减持比例不超过3%,西藏奕盈也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清仓。
这意味着,红星控股可能会在未来6个月内将持股比例降至57.12%。建发收购之后持股比例为29.95%,红星控股持股比例降至27.17%。阿里巴巴进行债转股后,红星控股持股比例或许会进一步下降至21.47%左右。
如果交易和债转股均顺利进行,美凯龙股权结构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建发股份将成为控股股东,红星控股降为第二大股东,阿里系升至第三大股东。
这其中变化最大的则是车建兴本人。作为目前红星控股和美凯龙的实控人,车建兴持股比例和对美凯龙的控制权都将大幅下降,未来不排除成为美凯龙投资人的角色。
由于交易各方未签署正式股转协议,尚处于意向协议阶段,最终是否签署正式股转、交易是否完成仍存有重大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红星美凯龙H股从消息公布以来股价持续上涨。
美凯龙在宣布股权转让公告的同时,也表示公司A股将在1月16日开市复牌,届时股价走势如何,市场将拭目以待。

建发股份为何做“接盘侠”?

建发股份有意成为债台高筑的美凯龙控股股东,这一消息引发投资者顾虑。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建发股份从宣布筹划入股美凯龙以来,股价就持续走低,公告后首个交易日股价更出现跌停,至1月13日报收12.93元/股,5个交易日总市值跌去60.1亿元。
1月11日,建发股份证券部在回应媒体时表示,入股红星美凯龙对地产业以及供应链业务中的消费品供应链,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为厦门本土国企和建发股份、建发房产的母公司,厦门建发集团创立于1980年,由厦门国资委100%控股,排名2022年度《财富》世界500强第77位,拥有强厚的经济实力。

尽管美凯龙深陷债务危机,但作为家居流通的行业龙头地位仍比较稳固。有美凯龙内部人士认为,红星美凯龙并非只有家居板块,还有投资、供应链等多元化业务,或可以和建发股份形成联动,这可能也是建发股份愿意收购的原因之一。


【资料图】

2022年前三季度,红星美凯龙总营收为104.8亿元,同比下滑7.67%。其中自营业务收入64.19亿元,同比增长2.8%,占总营收的61.25%,毛利率为74.4%。

从数据可以看出,尽管红星美凯龙营收下滑,但其自建商场靠收租金的业务增长了2.8个百分点,并且毛利超过70%。

建发集团旗下有七大板块,建发房产原为建发集团旗下的房地产开发业务板块,供应链运营主要做大宗商品的采购、运输和销售。

近几年,建发股份供应链运营板块的业绩表现一直不错。从其财务数据看,2022年前三季度,建发股份供应链运营业务分部的营业收入5,276.93亿元,同比增长19.34%;供应链运营业务分部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14亿元,同比增长22.10%。

有地产行业人士表示,建发股份仍在重仓地产板块,红星美凯龙作为地产的下游重要环节,可以和建发股份的地产板块形成联动,并与建发股份的供应链运营形成业务协同。假如此次收购成功,美凯龙的体量和专业度,加上建发股份在融资方面的优势,或能带给美凯龙新的改变。

2009年,建发房产被建发股份收购部分股份,现由建发集团与建发股份共同控股,分别持有其45.4%和54.6%的股份。

背靠国企背景,建发房产无疑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凭借母公司的有力支撑,建发房产在深耕本土市场之外,截至2022年,建发房产业务已遍及70余城,初步形成全国性战略布局。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建发房产以1673亿元的销售额位居第10名,首次成为TOP10房企,作为难以忽视的力量,重构行业新格局。

不仅销售规模实现高增长,建发房产去年还逆势拿地、积极扩张,以544亿元力压招商蛇口位居房企拿地金额排行榜第4名。

建发房产在多个热点城市的销售业绩居前。如在发家之地厦门,凭借172.3亿元的权益销售金额、38.38万方的成交面积居于房企销售排行榜榜首。在福州,建发房产也以61.67亿元的销售金额位居第一,以22.09万平方米的销售面积排名第三。

当众多房企在土地市场“大撤退”时,建发房产表现得异常勇猛。

在2022年房企拿地排行榜上,建发房产是唯一跻身前5名的地方国企,排在它前面的分别为华润置地、中海地产、保利发展,均是全国性央国企。

建发房产尤其在上海、厦门、福州、杭州等高能级城市集中供地中的表现突出,特别是在大本营厦门拿地凶猛,登上2022年厦门集中供地拿地金额榜首。

“车建兴时代”宣告结束

身处事件和舆论漩涡,红星美凯龙的创始人车建兴,白手起家的故事令人津津乐道。

车建兴1966年出生于江苏常州,最初在当地从事木工,20岁左右向亲朋筹措600块钱,创办了手工作坊“红星家具”,正式开启了其家具生意。

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两年后,在常州开设门店“红星家具城”,开创了“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除开创自身品牌的同时,还代理多家知名的家具品牌,4年设立24家连锁店。

1996年,车建兴正式关闭工厂,专注做大型家居卖场;1997年,开始借鉴“Shopping Mall”的模式,打造南京红星美凯龙家具城,“家居Mall”概念正式建立。之后,红星美凯龙开始一路高歌猛进,快速扩张。

近年来车建兴一直扩展产业链,搞多元化,打着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的旗号到处圈地,建商场也卖住宅。

通过卖场运营,美凯龙构建了横跨电器、建材、家具三大品类的流量池,并于2019年成立装修产业集团,装修业务提升为第一业务,希望实现家装家居消费一体化。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了94家自营商场,284家委管商场,通过战略合作经营8家家居商场,以特许经营方式授权57家特许经营家居建材项目,共包括476 家家居建材店/产业街。

但近年来其财务状况却开始恶化。

2022年三季报显示,美凯龙拥有货币资金57.38亿元,短期借款、1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合计96.17亿元。这意味着,目前其能立即变现的资产无法覆盖短期负债,缺乏清偿能力。

曾经,红星美凯龙凭借着持有大量投资性房地产而实现“躺平”,一度被称为“隐形商业地产大佬”。有业内人士认为,红星美凯龙负债规模的快速扩张是源于给地产业务输血,红星地产公开融资渠道不多,主要依赖于红星美凯龙提供资金支持。

从2021年开始,为填补债务窟窿,红星系先后出售旗下7家物流子公司及红星地产70%股权给远洋系,随后又将美凯龙物业80%股权转让予旭辉永升服务。价格也称得上是甩卖价。

全国多家红星美凯龙也走上了闭店这条路。红星美凯龙的疲态,同样严重波及福州区域的正常运营。

2021年11月,福州市民发现,原红星美凯龙三迪商场已经正式更名易主,被月星家居取而代之。

位于福清市石竹街道清昌大道299号的福清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生活广场A号楼1-6楼集中式商业房产也多次流拍。

然而,到今年,美凯龙还是出现了债券到期不能正常履约的情况,实控人车建兴不得不以个人名义承担连带责任,为延期债券增信。

其母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据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发布在上海清算所的债券发行人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集团总资产1874.88亿、总负债1229.18亿,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662.25亿,而集团账上现金只有87.56亿。

“掌舵人”车建兴一旦失去控制权,红星美凯龙将何去何从?

来源:说商道市综合整理

— E N D —
欢迎对商业/地产/新零售/IT数码
话题感兴趣的铁粉入圈交流!
长按扫码加客服进群
免费品牌诊断、营销策略
勾搭主编:GuTianRed

说商道市,有一说一

海峡领先的财经智库 与商业精英砥砺前行

全案策划/投诉维权/ 媒体公关

头条抖音/创意视频 /直播带货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