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简讯:约素炮后,情趣娃娃爆红:“她不会背叛我,也不会图我的钱”

2023-01-21 16:51:47    来源:实用商业心理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点击 实用商业心理学↓, 回复"3030"获取「20节人际高手课:如何用朋友圈赚钱」
作者:凰兮
来源:NLP研究院
(nlpcn1997)
和“”约会
不用负责,也没有道德枷锁
在网上意外看到这样的新闻。
在我们不知道的角落,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某写字楼里,焦急地排着队伍,等着老板“叫号”,期待与心怡的“那位”进行亲密的“约会”
而在此同时,他们也知道,自己惦记着的“那位”,其实正在另一个人的怀抱之中……
虽然描述貌似有点问题,而且本身也的确有人是在ghs。但是,如果告诉你,这些人等待“约会”的对象,其实是一个不会动的“硅胶娃娃”呢?
这个世界存在着太多我们看不懂的事情,本以为“文爱”、“素炮”……已经够震撼三观,万万没想到,居然还有人喜欢“玩”娃娃,还弄出形似“卖Y”的盈利项目。
当然,人家一般称之为“(成人)硅胶娃娃体验馆”
近年来,这种体验馆在全国各大城市悄然兴起。
店里的各种“体验”,明码标价,店家还提供安全T等“用具”,还能加热体温、设置发声器……团购套餐还能有优惠,生意也足够火爆,有时需要预约排队。
据称,前去体验的客户多为男性,有18岁、20多岁的小年轻,也有35岁左右的中年人。大多是单身人士,但也有已婚已育的。
无论是单身还是已婚已育,在硅胶娃娃身上,希望获得的都是 性与爱 。
对于已婚人士而言,他们 不用对一个娃娃负责,没有名为“出轨”的道德枷锁,又不用承担法律后果,这无疑是对“无性生活”的一种排解,还不会影响到家庭。
归根结底,中青年“体验”硅胶娃娃的背后,所隐藏的其实是 人们性生活的缺失,以及无法排解的孤独感。
不是情趣玩具,
而是我的伴侣。
在中国,21世纪以后才开始研发生产娃娃。
而诸如日本等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便生产出专门的“性爱娃娃”,提供给残疾人和老人。
日本就有个六十多岁的大爷,因为工作原因,离开了妻子和孩子,独自一人在东京生活。
感到孤独寂寞的他购买一个硅胶娃娃,并取名字为“沙织”。
一开始,他只把沙织当作普通的娃娃,毕竟“她”不会动、不会说话,也听不懂人话。
可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大爷在工作时越来越挂念沙织,下班后会尽快回家“陪”沙织,开始给“她”换衣服、梳头打扮、出外散步……
在大爷看来,沙织是一个“不会背叛我,也不会图我的钱”的恋人。
无独有偶,英国有个刚刚退休的大爷,他离过两次婚,之后就没再结婚, 虽然有两个孩子,但都去上大学了。积蓄也不多,活得像个“失败者”。
他孤零零一人,寂寞无处排解,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在网上入手了一个娃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家里前前后后进了12个硅胶娃娃。
他给娃娃们起不同的名字,安上不同的生日,到时间了,还给给娃娃庆祝。为了娃娃,还特意在油管看美妆视频学习化妆
或许很多人都没有办法理解这两个大爷对硅胶娃娃的“爱”,但对于孤独的他们来说,硅胶娃娃,堪比灵魂伴侣
从上面两个真实事件可以看出,或许在一些人眼中,硅胶娃娃是个用来doi的成人 玩具 。
而在一些孤独的人眼中,硅胶娃娃是用来爱的“伴侣”,因为“她们”是他们在黑暗中唯一的 陪伴 。
就像是俞飞鸿说过的: “两个人在一起的孤独,比一个人的孤独更悲伤。”
人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想要要找个伴?
亲密关系一个最根本的功能,其实是希望对方能够消除我们内心的孤独,让我们感觉到自己在这世上并不孤单。
然而,对于许多夫妻,尤其是步入中年的夫妻,往往没有性,没有陪伴,也没有爱。
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近80%的人偶尔会感觉到孤独
其中,在18~50岁这一区间,对孤独的感知尤为深刻。
明明是有两个人,却比一个人的时候更孤独。
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悲伤的呢?
硅胶娃娃和“假靳东”
本质上是一样的
前不久,关于“假靳东”事件,大家有了解过吗?
一个60岁左右的大妈,在刷某音的时候刷出了“靳东”,在和对方聊了一段时间后,对对方的身份深信不疑,并且还认定了,“靳东”正和自己谈恋爱
为此,大妈跟丈夫吵架,要离婚,要为“真爱”走天涯,但又担心恋情曝光会影响演艺生涯……
事情曝光后,大妈遭到了网友的群嘲,笑她蠢,造假那么明显,居然还分不出来,这明摆着就是个骗局。
但我却笑不出来,尤其是已婚数十年的大妈在接受采访时,明明白白地说,她这“一生没有经历过爱情”时。
就像《亲密关系》里说的: “我们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动机,是为了满足未被满足的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求
在当下,一个普通人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很容易得到满足。之后,他自然会追求更高的需求,比如爱与归属等。
一段幸福、充盈的亲密关系,无疑就是对爱与归属的一种满足。
而在关系中,不仅需要爱,需要性,还有精神世界层面的理解和包容。
如果这些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那么人们只能向外寻找。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爷爱上硅胶娃娃和大妈爱上“假靳东”,本质上是相同的,
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名为 “皮格马利翁效应” 。
该名词源自一个古希腊的神话。皮格马利翁是一名有名的雕刻家,他费尽心血,雕刻出一个完美的少女雕像,并爱上了“她”,给予“她”全部的爱意。
皮格马利翁不再满足于自己所爱的“人”只是一个雕像,寻求女神的帮助,被他的爱打动的女神,让雕像变成一个活人,与皮格马利翁结为夫妻。
“皮格马利翁效应”,即“ 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 ” 。
当你对某人某事产生一种积极的期许时,在潜移默化下,TA就会变成你所期许的模样。
这种变化不只是对应着被期许一方行为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心理也是如此发自内心地相信。
为什么人们会如此“固执”地认定硅胶娃娃就是自己最好的伴侣,认定“假靳东”跟自己是真爱?
因为在现实世界的人事物无法给给予他们爱与归属,
甚至可能给他们带来了伤害时,
娃娃能无条件地接纳他们所有的喜怒哀乐,包容他们的好与不好;
而“假靳东”能够给他们日常中缺失的情爱、赞美和陪伴。
这个时候,娃娃也好,“假靳东”也好,他们的真实形象和身份都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 没有感到爱与归属,只感到孤独的人们,在他们身上获得了人生的快乐。
无论是沉迷硅胶娃娃,还是其他什么事物,终究是世人眼中“出格”的行为。
若然真的渴望爱和归属,最后还是得回归到正常的关系本身。
其实,我们可以试着 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
许多问题,都源于我们不会沟通,不了解彼此的需要。
只有让对方体会你的心情,明白你对TA的需要,TA才会知道,应该怎么做才是你想要的。
夫妻也好,父母子女也好,平时可以多关心身边的人,给予爱和陪伴,以消除孤独感。
希望每个人都能被爱。

-END-

作者:凰兮,一个爱听故事的撰稿人。来源:本文系NLP研究院(nlpcn1997)原创,这里每天分享实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好文好课(婚姻、亲子、职场)。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察人心,不踩坑。你知道吗?懂得人情世故,才能职场上走的更远更强。
如今很多人最缺的就是人情世故,我们没必要吃亏后才长记性。
这次为大家推荐公孙策老先生,他已经好久没出山了。这一次为了更多普通人能有机会学习、改变命运,先生将他培训费用高达29999元的《人情世故练达术》搬到线上。
现在,只需要在线上就能让你掌握职场关系、学会沟通技巧,再也不会不敢说话,当透明人了!
30节课读懂人情,做对事情
不论是走亲访友
还是工作应酬聚会
都能应对自如
学会高情商处世技巧
掌控人际交往主动权
识别二维码,马上获取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