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而美”的经济时代,“大而强”只要稍微迟疑一点,很有可能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最近,关于超市巨头家乐福的“倒闭”的声音就不曾消停过,不少人觉得倘若家乐福这样的巨头都倒了,传统零售行业或许真就危在旦夕了。
毕竟家乐福已经深耕中国市场28年了,并且一直保持着遥遥领先的水准,若是真倒在了电商时代,还真有些令人惋惜。不过,“倒闭”消息传出不久,家乐福的相关负责人就出面澄清了。
1月9日深夜,在市场的哗然之中,家乐福表示“倒闭是谣言”。官方出面,谣言本应停止,然而消费者们却不认可家乐福的说法,因为家乐福虽是然澄清了倒闭一事,但是对购物卡限制消费一事却只字未提。
(相关资料图)
而对于消费者而言,我们根本不关心你家乐福的营收和运营状况,我们在意的是我们手中的购物卡是否可以正常使用,我们的权益是否能在你们的门店得到保障。显然,对于消费者权益一事,家乐福是绝口不提。最让消费者担心的是,以往家乐福的购物卡也算得上“硬通货”,自己不花也可以直接选择到“黄牛”处变现,可现在以此为生的“黄牛”们都开始拒绝收家乐福的卡了。
一方面是家乐福运营状况频出,一方面是家乐福打死不认账,作为超市巨头的家乐福如今到底是怎么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家乐福的前世今生,寻找家乐福“被倒闭”的真相。
其实说起家乐福,很多人对他的印象还是很好的,这不仅仅源于他的物美价廉,还因为他对中国的友好。1995年家乐福从欧洲远赴我国内陆,落地北京,开了第一家门店。之所以说家乐福对中国友好,有很多方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家乐福的态度。不是说咱们国家落后,而是在1995年的时候,我国确实还没有拿得出手的卖场,还处在遍地都是小卖部、供销社的阶段,即便是首都北京也是这种局面,而且当时不同今日,我国经济虽有抬头之势,但也在混沌之中,而身为欧洲霸主的家乐福却毅然决然的选中了中国市场。
此外,来到中国的家乐福很懂入乡随俗的道理,没有拿着霸主的姿态去面对消费者,而是一改在欧洲的作风,把卖场开到了繁华地带,并且以我们的习俗,将食品放在了第一重要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我国申奥阶段,家乐福也是积极声援,这要比很多赚着中国人的钱却嚼着中国舌根的企业要强上不止多少倍。
家乐福的良苦用心也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信任,短短几年间家乐福便在中国生根发芽,重塑了中国零售业的布局,带动了3万+以上的岗位,打的其他外资零售企业满地找牙,被评为“在华最具影响力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被零售业的朋友们称之为“黄埔军校”。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当下中国的大型超市基本都是在效仿家乐福的“大卖场”模式,这也足以证明了家乐福在零售届的地位。但是被誉为零售业“黄埔军校”,也就意味着家乐福的模式就要被抄,优势就会被减弱,外资企业也好,本土企业也罢,在效仿家乐福的同时,也一直在伺机而动,时刻打着超越家乐福的打算。
当然,作为第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大型超市,家乐福的地位也是很难动摇的,若是没有转机,家乐福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恐怕会一直零跑中国时零售业。但是熟读中国兵法的家乐福万万没想到中国谚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三十年,并不是真实的三十年,只是一个形容数字。
2011年,国内零售行业迎来了转机,巨头家乐福的地位也从稳若泰山变成了朝不保夕。真正改变家乐福命运的就是电商的诞生,其实很多人都觉得互联网和电商的出现,导致了实体行业的破灭,其实不然,电商是时代应运而生的,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实体会受到威胁,但同时实体也会因此找到新的机会。
对待电商的诞生,在我国时至今日还保持着两个阵营。第一阵营就是保守派,他们觉得电商是昙花一现,迟早要崩盘;第二阵营就是进取派,他们觉得电商是趋势,是可以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好时机。家乐福就是保守派的代表,进取派的代表莫过于在家乐福后面紧追不舍的沃尔玛及后来者居上的永辉超市了。
然而2011年诸多同行布局电商并没有让家乐福感到丝毫危机,依然固执的坚守大本营,同时期许着电商的崩塌。可事情并没有按照家乐福预计的发展,电商不仅没有崩塌,发展的还一日比一日好,甚至还出现了升级,一直做到了今日的直播电商。
一直到2014年,家乐福从“万年老大”的地位直接跌出零售界的前三,被高鑫零售、沃尔玛和华润万家超越,列第四位。见大势已去,家乐福不得不向电商低头,于是在2015年和微信支付达成了基于o2o的战略合作。
即便如此,家乐福仍处在心不甘情不愿的地步,也就说,要不是从第一的宝座被人撵下来,家乐福是决然不会选择布局电商的,这也直接导致了即使布局电商的家乐福,也不愿意过多的去投入,只是敷衍了事。这样的行为无异于“一叶障目”,直接导致2017年家乐福出现首次亏损,足足亏了10.99亿,并且亏损势头一直延续到2018年。
家乐福总部也深感懊恼,因为此时不仅中国市场不振,就连本土的业绩也进入到了下滑阶段,于是法国总部便打算剥离中国业务。前文也提到家乐福于中国零售业的影响,所以此消息传去,还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的,但是碍于家乐福的体积过大,能一口气吃下它的人屈指可数,很多人都是有心无力。
可是在中国,你千万不要怀疑有钱人的实力。家乐福的出售之时,也正是苏宁“买买买”之时,当时刚助力前首富王健林脱离险境的张近东听闻家乐福出售一事,紧锣密鼓的就张罗了起来,豪掷48亿现金收购了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
要说48亿买下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并不算太亏,但是为什么说张近东是豪掷呢?因为这48亿的全花在了家乐福的授权上,也就是说家乐福在中国的房产土地之类的并不属于苏宁,这也为家乐福后期的衰败,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其实按照张近东所想的“苏宁零售体系的4 亿会员与家乐福中国的3000 万忠实会员将形成互补。”这对于苏宁和家乐福来说都是极大的好事。因为当时家乐福在传统商超里有着庞大的用户群体,线上却迟迟没有发力;苏宁则正处于线上布局关键阶段,全力发展“智慧零售”,而因为布局较晚,无缘与一线零售商超达成合作,所以此时收购家乐福则是最好的机会。甚至张近东觉得此次收购以后,苏宁的时代就要来了。
然而,苏宁的时代并没有来,甚至越走越远。苏宁收购家乐福以后,家乐福确实积极的在向新东家并拢,张近东也在努力的让苏宁吸收家乐福在快消品上的运营经验及供应品能力。然而家乐福自身上却并没有太大变化,回顾双方融合的历史,我们惊讶的发现看似做了很多的家乐福和苏宁,事实上并没有改观,只是贴上了苏宁的牌子,打开了线上支付渠道,在运营端和销售端还是和电商有着极大初入的。
电商时代,大多数都是在争分夺秒,本就失去先手机会的家乐福和苏宁又只在表面上下功夫,这就使得本就不堪的处境更加难堪了,因为这一时间,生鲜电商、新零售等电商升级版再次袭来,再看家乐福,昔日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
此时苏宁本身也遭遇了危机,不仅主业被电商时代分流,就连自己巨资“买买买”的一系列资产也都陷入膏肓。四面漏风的苏宁再次面对家乐福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当初买入时的喜爱,反而全是厌烦,因为当年收购留下来的灾患已经随着苏宁现金流的断裂显现出来了。
因为家乐福是大型商超,还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大量门店,直接导致了家乐福房租的成本升高,以往这些费用对于苏宁而言不过是毛毛雨,但是随着苏宁近年来的大笔开销,苏宁的“金库”存银早已所剩不多,此时家乐福的房租成本对于苏宁来说就是最大的负担。
要是2011年以后,家乐福因电商失去了地位,丢了半条命;那么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直接导致家乐福剩下的半条命也没了。
根据苏宁易购2022 年三季报显示,公司营收183.28 亿元,同比下降16.57% ;净亏损18.05 亿元,同比扩大56.16%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亏损为24.63 亿元,同比扩大41.24% ,其中家乐福方面极为惨淡,无新开门店,且闭店数量达到了54 家。
闭店的原因不必多说,自身因为高额的房租所导致的。最让人想不到的是,曾经对家乐福是百般喜爱的苏宁,此刻已经换了一副嘴脸,他们认为,苏宁净利润亏损就是因为受到了家乐福的拖累。苏宁表示:“下滑的业绩难以分摊家乐福高租金成本”,这也就说明了家乐福关店确确实实是因为交不起房租,谁敢相信?中国商超巨头居然有一天就交不起房租,这不就相当于“首富”交不起房租,沦落街头的新闻一样震撼吗!
就连房租都交不起,也难怪市场上会掀起家乐福倒闭的谣言,虽然当下家乐福已经澄清“即将倒闭”纯属无稽之谈,可从家乐福交不起房租、购物卡限制消费等情况来看,这个昔日的巨头,大有时日不多之意。
更能说明家乐福日子不好过的,就是其背后的大股东张近东父子了。虽然前段时间有新闻爆出,苏宁太子爷张康阳手持百万名表现身球场,也难掩其一身债务的事实。早在2022年7月,张康阳就曾被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追债,即便张康阳极力为自己辩解,声称自己不知情,也难逃一纸诉状,最终败在香港。
反观苏宁的创始人张近东的日子也不好过,虽然其曾执掌苏宁缔造了一个商业神话,可后期的盲目扩张,致使其盘子越来越大,大到从家电走进体育,从家电包罗万象,大到了自己根本无法掌控,最终失去了苏宁的控制权,易手国资前来救场。
苏宁也好,家乐福也好,一个企业的崩塌决然代表不了一个行业的存亡,虽然它们倒下了,但是曾经不如他们的对手却乘势而起,借着电商这条赛道实现了超越,而这些昔日的巨头,因为夜郎自大,目空一切失去了市场。这也说明了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没有永远的英雄,只有那些跟上时代步伐的人,才能保持住自己的地位。
您觉得呢?电商时代是成全了实体还是打败了实体?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