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资讯】中国不存在中收陷阱的问题:专家到底想证明什么?

2023-01-23 06:41:38    来源:生命可以承受之轻    

正能量,几乎成了这个时代的政治站位。


(资料图)

然而,为了正能量而正能量,那就成了低级红。中国经济的实践证明,当我们实事求是,正视问题时,我们就会大踏步地前进。

新的一年,舆论出现了两种极端,不是太兴奋,就是太沮丧。曹德旺说:”活下去是硬道理,死是死不了,就难受一点“,这是他在新的一年中对企业主的祝福,这个祝福实在不怎么正能量。然而,专家与企业家的感觉简直就是生活在别处;上海复旦大学的刘元春最近发文说,中国将在2025至2027年突破中收陷阱,那意思在暗示,二、三年内,我们将与世界任何发达国家比肩,中国经济又要腾飞了。马光远却玩了一个冷幽默,他嘲笑说:只要愿意,随便哪一年我们都能跨越。

我想说的:中收陷阱是个护身符。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看看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的经济到底怎么样?对经济的判断有一个角度的问题,如果想展示一个正能量的姿态,我们可以说去年在疫情的冲击下,仍然实现了GDP3%的增速,中国经济的基本盘继续向好。但是,如果谈感受,谈自身的比较关系,无论是个人的感受,还是宏观经济数据,都不是那么好。我们很清楚,2022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拐点,而且拼尽了全力。

为什么会呈现出经济增长的拐点?我们能否在温和的兔年里一扫尘埃,走出拐点?这才是企业家与学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刘元春不是这样做的,他努力在解释,想说明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是因为“中收陷阱”,是所有发展中的国家都会遭遇到的一个坎,一旦跨越了这个陷阱,中国就穿越了,又将引领全世界。这与其说是一种学术性研究的成果,还不如说是一个政治站位。

为赋新词强说愁。

中国的经济一定要披上神一般的光环吗?

疫情的彻底开放,我们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开放具有了一个象征性,它不仅仅打开了居民正常的生活空间,也打开了我们思想的禁锢:世界上没有不可改变的政策。全世界都放开了,我们不能让自己成为真空的国度,在无际的大海中去捞那些看不见的病毒,你可以锁住小区的大门,锁不住空气中病毒的轻舞飞扬。

什么叫神一般的光环,就是不顾苍生在那证明一切都正确。

刘元春又为什么要谈突破中收陷阱?因为在近些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实际上一直在收缩,这当然是一个问题,中国经济的神话被打破了,于是,学者们找到了一个护身符,去解释中国经济下行趋势的合理性,这个护身符就是“中收陷阱”。把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趋势归结为中收陷阱,而不是我们经济的选择有什么可探讨的问题。

中国存在"中收陷阱"吗?

什么是中收陷阱?

中收陷阱并不是严格的一个经济学概念,它只是在描述一种令人困扰的现象,当一个经济体进入到中等收入水平时,向上与发达国家比,追不上高科技领先的经济体,向比与落后国家比,又失去了低收入国家的人力与资源廉价成本,以至于经济长期停上不前。这只是一种现象学的说法,它既不是原理,也不是经济发达与贫穷的分类标准。这就好比我们对疫情做了一个假设,传播一定要突破一个量级,一旦突破了,我们就进入了自动清零的时代,实际上的情况是,病毒与人类的战争远没有结束,它的存在与传播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分界。

刘元春又是依据什么定义我们将在2025—2037年将跨越中收陷阱呢?是依据统计学意义上的人均GDP。

预测2025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13700美元;2027年将达到15700美元,而到了2025年,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将在14000美元左右,也就是说我们彻底进入了高收入国家的水平。他似乎忘记了,美利坚现在的的人均GDP不是14000美元,而是75000美元以上。我们在五年内谈居民收入的“发达”,太超前了。标准本身就是动态的,何况还有通胀的因素。

关键在于,人均GDP水平与中等收入群体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对比一下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清楚了,美利坚的人均GDP是我们的五倍,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我们的十倍,这说明人均GDP不能准确地反映老百姓实际收入水平,中国人均GDP已经进入了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水平与经济发达的程度不成比例。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消费下沉的情况,并引发了中国经济内需不足的深层矛盾,这个矛盾必然是长期性的。

现在的问题不是去突破什么现象学假设的中收陷阱,而是再不真诚地去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虚假的生产过剩将断送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事实上,我们根本没有任何可能在2027年前修正居民收入在GDP中的占比,根本没有任何可能将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五倍,实现与人均GDP的平衡,从而真正进入发达国家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所以,就算达到了人均GDP14000美元,也与能否突破中收陷阱没有什么逻辑关系。那就是专家自己编写的一个故事。

严格地说,中国根本谈不上什么中收陷阱。

按中国的标准,月工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就定义为中等收入群体,如此之低的标准,目前也只有四亿人。即使这个2000元的生活水平可以让我们成为中等收入的国家,当我们的人均GDP再增加1300美元,即从现在的12700美元增加14000美元,我们应声真的富裕了吗,亦或说我们的经济就将走出底部吗?这其中的逻辑是什么?大概刘元春自己也说不清楚。

看一下最新的统计吧:

月薪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群体为13.28亿人,占总人口94.87%, 这就是中国式的中收陷阱吗?月收入20000元以上的有多少?70万。

如果中国经济真要走出什么陷阱,那一定不是刘元春说的中收陷阱,因为,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为要不要尊重民营企业在争吵不休,大家关心的不是民营的生存环境、市场地位,而是他们之中有几个人能称得上是企业家,又有多少是在合法经济?无知岂知无畏,无知压倒了常识,扭曲了现实。

看来历史必须经历一个轮回,考验一下一个民营每天有四万家企业在破产的时代,如何扩大内需,如何突破刘教授的‘中收陷阱“?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