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徐观
(相关资料图)
2019年,名不见经传的《流浪地球》在竞争激烈的新春贺岁档中与三部重量级喜剧厮杀,最终成功突围,一度位列中国影史票房第二名。彼时,影迷们将其亲昵地称为“小破球”。
四年过去,“小破球”完全支棱起来了。
在上映首日,《流浪地球2》一路狂飙,打破22项影史纪录,迄今已突破10亿大关,领跑春节档。在豆瓣开分影片中,《流浪地球2》也以8.3分排名第一。
《流浪地球2》2023年1月24日豆瓣评分
在原著中,“流浪地球”计划具有宏大的世界观与对未来厚重的想象。刘慈欣给原著赋予了一种冷峻而疏离的气质,在人类种族的绝对生死存亡面前,个人叙事被抹去,爱情、亲情都黯淡衰败了。
但《流浪地球》系列电影,是在星系存亡的物理问题上,用个体与种族的微观叙事,给这个史诗般的故事增添了无边的浪漫和无限的感动,最后抵达人性温暖良善的一面。
“小破球”,硬核了
如果说,《流浪地球》是谨小慎微地敲开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那么《流浪地球2》则是真正自信、自在地翱翔在想象的天空之中。
无论是不输国外的电影工业硬核的视觉特效、“太空电梯”“引爆月球”等科幻情节,还是诉说人类、文明与爱的柔软的文戏部分,都能感觉到全面的提升。
从故事发生时间顺序看,《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传,设定在太阳危机发生的初期。由于太阳持续膨胀,整个地球将在一百年后被吞没,太阳系也无法幸免。
于是,人类成立空前的联合政府,提出了数十个危机应对计划,最终移山计划被选定,也就是流浪地球计划的前身。人类规划建造万台行星发动机,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太阳系,开启前往新家园的流浪之旅。
但这一趟前途未卜的太空旅程,注定是艰难的。电影在173分钟里,充分展现了各种科幻奇观。
在第一部里,地下城、地表的行星发动机、空间站构成了主要的科幻场景,这些室内场景,在拍摄上颇有取巧。而到了《流浪地球2》,科幻景象显然变得更加开阔了。
太空电梯
高达九万公里的太空电梯成为连接地球与月球的“主动脉”,电影极细致地展现这座人类未来历史上最高的建筑是如何运作的。
一场太空打斗戏全方位呈现出方舟号空间站的面貌,无人机空中大战展现的是人工智能危机与人类反应之间的搏斗。
月球上的场景同样丰富,有在点火测验中首次亮相的月球发动机,也有月核聚变的震撼呈现……
对比两部电影的科幻场景塑造,显然历经四年打磨的《流浪地球2》要更成熟、更大胆,也更细腻、更经考究。
《流浪地球2》剧照
根据导演郭帆的讲述,幕后团队共搭建102个科幻类主场景。5310张概念设计稿,9989张分镜头画稿,制作超过6000镜视效镜头,以及95000件道具、服装制作……“我们现在基本上能想到的道具都能做出来”,这种底气,代表着中国电影工业水平的进步。
另外,团队还特别邀请20位科学顾问组成专家团队,与导演一同创作十几万字世界观,让《流浪地球2》的故事更扎实、更令人信服。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反复推敲,这才让想象变为现实。
刘慈欣的偶像、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曾给科幻下过一个浅显易懂的定义:“科幻是可能发生的事情——但通常你不会希望它发生。”科幻作家常常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没发生的陌生场景巧妙变成人们觉得有可能发生的事物,并身临其境地产生情感波动。
《流浪地球2》剧照
影视化创作的难点同样在此。
《流浪地球2》从头到尾紧密地安排了方舟号空间站遇袭坠毁、移山计划卫星发动机点火测验时遭遇太阳风暴、三步解决月球危机等情节。
每一步都惊险无比,挑战重重,但每一步都表现了可能发生的合理之处,有的是因为政治意见分歧而引发的恐怖袭击,有的是因为宇宙环境的瞬息万变,有的则是因为人类社会中的历史遗留问题……
“移山”计划
人类在现实社会中无法解决的难题,在科幻世界里并不会因为天马行空的想象就能迎刃而解,相反会因为技术进步而产生更大的影响力。这种从现实中滋生的威胁与紧张感,让这个关于未来的故事更具逼真感。
因爱自私,还是为爱牺牲
原著里,地球停止自传不久后,疯狂的反叛军将太阳危机渲染成统治者的阴谋,最终集结叛乱,阻止了流浪地球计划。当他们朝着心中的太阳奔赴,最终见到了太阳氦闪的爆发,这一情节充满着对民粹主义的讽刺。
但《流浪地球》并无对这一情节并无多少笔墨。当时不少人都遗憾地认为,整个故事里真正具有讽刺意味与反思价值的内容被割舍了。
但这种反思性,在《流浪地球2》里回来了。在电影中,太阳危机出现的早期,移山计划的推行也并不顺利。其施行难度和高昂成本,导致全球各国产生强烈的利益冲突,矛盾激发,引发各种干扰和破坏,最终造成危机。
其中,数字生命派是电影里最大的“反派”。他们并不相信移山计划的可行性,他们投降于虚无主义,笃信人类的生存是没有意义的,转而寻求在数字世界得到永生的途径,并向现实社会发起恐怖袭击。
可以看得出,数字生命计划支持者与联合政府之间的矛盾,近似于与原著中有政治分歧的两派。
整部电影中,数字技术的线索贯穿其中,并为续集埋下伏笔。前期是数字生命派对于移山计划的验证计划发起攻击,后期则是浓墨重彩地借由数字技术的发展来探讨人类生命的价值。
《流浪地球2》剧照
跟第一部相比,《流浪地球2》的人文气质与思考深度显然要更甚一筹。郭帆表示,第二部的故事的确尝试再往前迈了一小步,更接近所有科幻片的母题,即人与技术的关系——数字生命。
“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被各种虚拟的数字技术包围了,开始虚拟化。假设未来有一个临界点,虚拟化到一定程度时,人工智能就会介入,它们会拥有自主意识和智慧。那时候,我们定义的‘人’和它们定义的‘人’就可能会不一样,到时,‘人’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郭帆抛出来的问题,本质还是那个无数科幻片都尝试解读过的问题:“我是谁?”
具体到《流浪地球2》中,这些引人深思的问题是:人的定义究竟是什么?数字的人对于人类的意义是什么?人类文明的传承内核是什么?……
在第一部的结尾,联合政府为了延续人类文明,选择了执行“火种”计划,他们在空间站里保存着大量人类受精卵、农作物基础种子以及文明成果。而地球上的人们,则徒劳于已经验证过失败的拯救计划。某种程度上,他们已经背弃了让更多人活下来的流浪地球计划。
不过,隐匿于幕后的联合政府并不完全等同于冷酷无情的人工智能,他们给予了刘培强一次拯救地球的机会。最终,刘培强牺牲了自己,选择了他想守护的“人”。这一举动充满风险,但捍卫了人类的精神与意志。
《流浪地球2》对于人与技术关系的探讨要更复杂,这种复杂,由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来呈现。图恒宇因女儿的意外离世而成为数字生命的坚定支持者,他希望通过数字技术来给女儿完整的一生。
这是一个深陷于悔恨、父爱与挣扎中的父亲,他并不在乎宏大的移山计划与其他人类,他的人生停滞于妻女死去的那一刻。
刘德华饰演的科学家图恒宇,偷偷用精密的高科技,来延续女儿的数字生命
末世之中,一个为爱自私的父亲活在自我偏执的世界中。他不单纯是个对移山计划造成破坏的反派,他更多地代表着人类群体身上犹疑、不团结、苦寻希望的一面。
这个复杂、阴郁、疲惫但令人动容的角色,极大地丰富了《流浪地球》系列的人物群像。这个流浪时空中已经出现了太多为感召而无畏的小人物,而只有图恒宇,完成了从肇事者到拯救者的艰难蜕变——因为他的牺牲,解决月球危机的最后一步才得以完成。
电影中,图恒宇对生命的探求与理解,充满着个体的痛苦与人性的伟大。他的故事,书写了人类从小爱到大爱的进化。
正是这些痛与爱,让人类与其文明不断延续下来。
移山的中国浪漫
2500年,100代人,这是“流浪地球”计划的时间。听起来,那就像是《格林童话》里永恒的时间,一只每隔百年飞来的鸟要啄光钻石山,如此漫长。
人生不过百年,全体人类却要凝聚百代人的意志,来共同执行这个恢弘无比的星际移民计划。而且人们不再是乘坐航天器求生存,是要带着自己的母星流浪,这趟旅程注定漫长而沉重。
《流浪地球》剧照
这种想象无论从时间还是与空间上来看,都散发着迥然于其他科幻作品的光芒。
这种光芒,是产生在人类命运的脆弱与艰难之上。
在小说里,人类在逃逸时代面临着火山喷发、岩浆渗入等大灾难,在木星危机解除后又遇到叛乱,步履艰辛。到了电影,流浪计划推行的每一步同样夹杂着重重危机,杂糅着血泪,被无数渺小的牺牲托举着。
“事实上,我们的星球还没起程就已面目全非了,谁知道在以后漫长的外太空流浪中。还有多少苦难在等着我们呢?”小说的主人公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流浪地球计划,是一个背负着巨大希望的计划。但正因为负重太大,前程太过遥远,压迫着这一百代人。“我们只是那漫长阶梯的最下一级,当我们的一百孙爬上阶梯的顶端,见到新生活的光明时,我们的骨头都变成灰了。我不敢想象未来的苦难和艰辛,更不敢想象要带着爱人和孩子走过这条看不到头的泥泞路。”
主人公无力的心态,同样出现在电影里的一些人心中:“一百年后的事,跟当今的人们有什么关系呢?”
《流浪地球2》剧照
在电影里,中国政府是移山计划的坚定推行者。对于找到2500年后的新家园,李雪健饰演的周喆直先生这样回答:“我的孩子会信,孩子的孩子会信,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
对于从农耕文明走来、心存安土重迁观念的中国人来说,带着地球走,凝结着千百年来的故土情怀,也带着独特的中国浪漫。周喆直的话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愚公移山寓言中愚公的精神:“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周喆
移山精神,是扎根于中华民族文明中的一部分。中华文化之所以能绵延五千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包容兼蓄的同时注重文化的传承,并在一代代传承之中丰富、成长。在延续文明火种的过程中,离不开人与人、种族与种族之间的互助、团结。正如一万五千年前那根断裂后又愈合的大腿肱骨,蕴含着在残酷的自然竞争中生存的希望。
这一次,这根“断裂的肱骨”再度摆在全人类的面前。电影里,周先生两次问过助手:“你觉得这样公平吗?”一次,是在移山计划面临威胁之际,中国政府选择承担更多责任;另一次,是个体为流浪地球计划选择牺牲。
《流浪地球2》剧照
许多人都在观后也提到影片里那个催人泪下的情节。当人类需要三百人到月球上引发核爆时,一批50岁以上的航天员自愿顶上,把活下来的机会留给了年轻人。
这样的牺牲,也似曾相识地发生在历史长河里,大到忠义,小到护犊。师傅把返回空间站的机会留给徒弟,当下的人们也把看到阳光的机会留给后代……
每一次做出的选择,或许很难用公平去评价。只不过是,危难当前,唯有责任,唯有大义,唯求希望。
编辑 | 吴擎
新媒体编辑|江江
排版 | 八斤
点击图片 即刻订阅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newmedia@nfcmag.com
广告、商务合作:
NFCmagJiang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