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导读:高情商的说法是,百果园是把加盟商当成了下一级的采购商。低情商的说法,它把加盟商当成了接盘的冤大头。
【资料图】
现在不管春夏秋冬,只要你想,总能买到各个时节以及各个地方的水果。而且,不像以前,大家买水果习惯去路边的水果摊或者菜市场,现在则有专门的水果专卖店和水果连锁超市。
但这些店的普遍特色,那就是,贵。
尤其是以百果园为代表的大品牌连锁店,虽然带动了水果精品化、高端化的趋势,但稍不注意,你可能就会中了水果刺客的招儿。
就像我前几天,只是买了一盒阳光玫瑰葡萄,再加半个凤梨,七八十一下就花没了。赶上我两顿外卖的钱。吃不起,吃不起。
很显然,现在的水果品种是越来越多,购买水果也越来越方便,但水果价格越来越贵,也是不争的事实。
今天这一期,我想从百果园展开,和大家来聊聊水果连锁超市这门生意。
和我之前聊过的生鲜市场一样,水果零售也是一门不那么好做的生意。
拿百果园举例,从它的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2019年到2021年,它毛利率分别为9.8%、9.1%和11.2%,净利率则分别为2.8%、0.5%和2.2%。
无论从年度的营收数据,还是从门店数量来看,百果园都是目之所及的行业第一。但连这个老大都只有两个点左右的利润,卖水果不来钱,可见一斑。
另外,去年我国水果零售市场规模接近1.23万亿元,而百果园的营收则是102.89亿元,在这个万亿赛道里面,市场份额甚至不到1%都可以傲视群雄了,可见行业格局之分散,想做成大生意不容易。
利润低,分散度高,是水果零售业最大的两个特点。
而这两个特点,主要还是和中国人买水果的习惯有关。
中国人买水果,最喜欢的方式是路边小贩。
在我小时候,卖水果的很少有在菜场里租固定摊位的。绝大多数都是在菜场附近的一些路边小贩,挑着扁担或者推着板车打游击战。
每到夏天,还有开着大卡车运着西瓜来卖的,算是摩托化部队了。
但和其他行业不同,这20年的城市化,似乎并没有把卖水果的路边小贩从城市里赶出去。如今在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依然可以看到一些流动水果摊。
比如在上海,每到夜晚,街头总会陆陆续续冒出一些水果摊。
尤其是每到草莓季,从某个地铁口出来,你一定会迎头看到亮着一盏小灯的三轮车水果摊,上面摆满了草莓盒,车边还贴着标语,类似「上海的明天更辉煌,吃我的草莓超漂亮」,成为一道独特的街景。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路边小贩卖的水果才便宜,才新鲜。这种观念也塑造了如今水果零售业的形态。
如今是行业老二的「鲜丰水果」,其老板韩树人起初就是踩着三轮车卖水果,积累了几年经验和资本之后,2004年开了一家正式的水果店,名为「群丰大果园」(鲜丰水果前身),开启了之后的扩张之路。
卖水果拥有固定的摊位点,其实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的。1984年,武汉地区开设了全国第一家农贸批发市场——武汉皇经堂农产品批发市场。在那之后,水果就逐渐进入了农贸市场这个渠道。
到了90年代中后期,随着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国际连锁超市进入国内市场,水果也开始在超市售卖。
从那之后,人们才开始在固定的摊位甚至门店里消费水果,才有了后来的连锁水果超市。
2002年,第一家百果园在深圳开业。它的创始人余惠勇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曾经在江西农科院担任研究员。
余惠勇
90年代下海潮,他来到深圳,担任食品公司的配销经理。
在深圳,余惠勇展现出了自己的经商天赋。他把当时还不常见的红富士苹果引入了深圳,并且设立了27个直销点。通过红富士的成功,余惠勇为公司创造了一年近亿的销售额。
这一战打出名气后,余惠勇决定自己创业,就做水果连锁店。
那是连锁模式在国内各个行业大行其道的开始,但唯独在水果市场还是一片空白。不说国内,在国外也是如此。无论是经济学专家的分析,还是按照客观规律来看,大家都觉得单独水果一个品类,很难做连锁。
水果连锁模式的难点,基本可以参照我在里的判断。
首先,水果是非标准化产品。
哪怕最简单的苹果都会因为个头大小,产地不同,价格不一。再加上大多数水果的保质期短,损耗率高,第一天卖的价往往和第二天又不同。
商品非标准,就很难管理,商业模式就很难复制扩张。
其次,水果保质期短,损耗率高,卖不出去就尴尬了。这让连锁店在库存管理上,天然就不如小摊贩灵活。
第三,前面我提到,水果零售利润不高。超市卖水果,可以用快消零售商品的高毛利来覆盖水果生鲜的低毛利。但如果只卖水果,就很容易亏损。
在余惠勇的操盘下,第一家店做到了一个月40万的流水,很快就有了第二、第三、第四家店。但到第五家店的时候,余惠勇发现虽然每家店看着人来人往热热闹闹,每月的营收也不错,但偏偏就是赚不到钱。
余惠勇认为,赚不到钱,是因为没有拉开规模,没有足够的门店来分摊成本,于是他又引入了加盟模式,疯狂开店。
到2008年,百果园以华南为中心,已经有了100多家店的规模。但多了这么多家店,也没能阻止百果园继续亏损。
百果园创立早期,也是全国大范围内兴起水果超市的第一波热潮期,差不多是我在上高中那会儿,但这些店面招牌改头换面也很快,你会发现,常常一段时间没见,就换了一波人在看店,没有多少人能坚持下去。
余惠勇意识到,是时候改变一下思路了。
在我看来,无论是水果,还是整个生鲜品类,想要做大,改造供应链都是必经之路。
这里我举个例子。
在某些水果大省,比如广西、云南等地的同学会觉得很幸福,因为从小就有吃不完的又便宜又好吃的水果。而且很多人应该都有个共识,那就是想要买最便宜和最新鲜的水果,最好直接去果园,去水果的原产地。
原因很简单,水果行业的价值链上,农产品本身和终端销售的价值并不高,相反,大量的中间商才是价值脸上的大头。
水果从果农采摘离地之后,至少要经历批发商采购、冷链物流、配送、再到零售几个基础环节;多的还要在中间经历几级的批发商、经销商转手,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加价,毕竟大家都要赚钱。
可能从果农手里收上来的时候,只有两三块一斤的水果,但经过层层中间商的加价,到最后卖出去到我们普通消费者手上,就变成了十几二十块钱一斤。
所以对水果商人来说,比起在消费者身上下功夫,不如去问供应链要利润。
2008年左右,百果园就逐渐介入到了水果产业链的上游,发力投资果园,从水果种植、研发以及质量管理这一源头抓起,并且和全球很多热门的水果供货基地建立直接联系。
此外,百果园还在各大城市兴建了仓储中心,缩短运输路程,以保证水果的新鲜供应。
到目前为止,其已经在全国拥有了30个仓储中心,在全球建立了230个水果特约供货基地。
反正中间商都要赚差价的,不如我百果园自己当这个中间商把钱赚了,何乐而不为呢?
掌握了供应链,那改造起来就方便了。
既然大家都说水果难以标准化,那我自己输出一个标准好了。
2013年,百果园率先推出了以口感为导向的水果品质分级体系。从水果的肉质、糖度、外观、规格等几个维度,将产品分为招牌、A、B、C等几大等级,然后按照等级,从采购到配送至销售各方面都实施标准化的流程运作。
标准化的好处,一方面是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另外一方面,也为后来进一步的扩张打下了基础。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谈谈百果园的开店方法了。
前面说到百果园引入了加盟模式,但加盟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效益。
在我看来,早期余惠勇并没有意识到加盟的本质。从直营到加盟,根本的变化在于赚钱对象变了。
直营是从顾客身上赚钱,而加盟是从加盟商身上赚钱。总公司负责做好品牌管理,做好供应链的建设,然后就有底气从加盟商那里收加盟费,收原料和设备的费用。
这一点,蜜雪冰城做得就很好。
作者:IC实验室
1.
2.
3.
4.
5.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