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苹果、富士康,还是经济上依赖富士康的郑州,在一轮疫情中都不会遭受太大冲击。与庞大的公司相比,更脆弱的是个体
文 | 郑可书 柳书琪 刘以秦
记者手记
(资料图片)
2022年10月,新冠疫情在郑州富士康航空港区暴发。核酸异常的人数很快超过富士康的承受范围,厂区出现阴性阳性混住、缺乏餐食药品等乱象,部分员工选择逃离厂区、徒步几日返乡。
返乡之路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与短视频平台流传。这些工厂青年们身背行囊,三三两两地行走在宽阔的马路与尘土飞扬的田野上。“密接”身份与感染他人的可能性,让他们拒绝亲朋接送,转而选择这样原始、孤独的方式,一步步走回安全的家乡,走进家乡物资完备的隔离点。
有好心人看到网络信息,在员工们的必经之路旁边摆摊,提供免费的食物和水;也有善良的货车司机自愿载他们一程。在这些善意面前,他们不再是“阳性”、“密接”与“次密接”,转而成为遭遇不幸、急需支持的普通人。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返乡潮的导火索,是两条谣言:厂区将成为“躺平试验区”;曾确诊阳性的员工将要回到岗位。“再不走就走不了了。”员工间盛传。他们害怕感染,也害怕感染后无法得到有效救治,并将坚守在厂区赚取疫情补贴称作“用命换钱”。
站在大家陆续“阳康”的当下回看,这些忧虑似乎缺乏理性,但当时的恐惧真切而庞大,裹挟着他们踢倒隔离挡板、翻越围墙,甚至钻进墙角的狗洞,离开这家超级工厂。这揭示出信息透明的重要性。当时正是生产旺季,有20余万名员工在总面积近560万平方米的厂区工作,谣言的传播带来巨大混乱。
富士康港区的案例让我确信,体系越庞大,信息透明就越重要;而提高信息透明度,正是包括我们在内的媒体应该做、并正在做的事。但若没有亲历或是知晓内情的采访对象,媒体完成这项使命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想特别感谢愿意接受采访的人们。是你们的善意让我们得以完成工作。
该报道发布于2022年11月2日,我们记录了富士康港区自10月14日至10月30日,约半个月来的境况。当时,富士康员工和我们都不会知道,一个月后,防控举措即将优化,“隔离”、“核酸”行将退场。如今,我们再次推出这篇报道,希望能以此为他们、也是为我们所有人的经历作一记录。
恒大·未来之光楼下,物资发放人手不足,人们自行搬运。受访者供图
类似事件被富士康员工公开曝光,舆论开始发酵。10月26日,富士康官方发布声明表示,网络流传的“郑州园区约2万人确诊”为不实消息。
多位受访者估计,至今约有一半员工离开。一位员工在10月30日徒步6个小时、20余公里返乡。一路上,他的视线范围内,始终有富士康的人在行走。他和另外一位31日返乡的港区员工,都没有见到政府和工厂提供的大巴。
11月1日,郑州富士康iDPBG事业群将出勤补贴提高至400元/天,全勤奖1.5万元。
作者为《财经》记者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