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作为经济市场中举足轻重的经济实体,长期面临着投融资困境,绿色债券作为直接绿色融资工具,符合绿色经济发展理念,既可以助力公司资金融通困境, 同时又能助推公司开拓新投资项目的利润点。 目前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由金融机构主导。
虽然越来越多类型的企业积极参与发行绿色债券融资,投入绿色发展行业,但是由于绿色债券属于新兴领域,其融资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上市公司在开展业务时需要将环境成本和经济价值进行协调,非金融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依然欠缺,绿色融资的企业结构不平衡性甚为明显。因此本文对 上市公司绿色债券发展现状及问题展开了叙述。
2016年自从我国为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而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以来,绿色债券已然成为了经济创新的突破口。2017年“绿色金融”发展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绿色经济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来源于绿色信号传递与市场投资者选择的碰撞, 积极建立中国的绿色金融市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而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目标,是市场的必然要求。2014年发行的“14核风电MTN001”打开了我国绿色债券市场,2016年中国绿色债券发展规模位列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市场蓬勃发展,市场逐渐向标准化转变,与国际接轨, 到2020年底,符合市场标准的贴标绿色债券达到历史高峰,发行规模空前领先。
突破1万亿元大关,发行量高达711只。在2020整个年度内,境内发行的绿色债券发行量,占同期世界绿色债券发行总规模的12.99%,位居全球绿色债券发行前列,发行规模达2242.74亿元,境内的发行数量共计发行217只;自绿色债券在我国市场发展以来, 我国绿色债券境内发行的累积规模远远高于1万亿元。
具体高达11095.54亿元,绿色债券作为兼具绿色性和效益性的直接融资渠道,对拓宽我国各方经济实体的利润增长点以及企业绿色项目的融资渠道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企业绿色经济创新性转型升级,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我国绿色债券年度发行趋势总体较好,2016年至2020年我国符合标准的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走向,呈先升后降,但是新发行数量呈持续增长趋势,这可能是得益于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基于发行数量分析,2020年度的发行数量共217只, 比2019年197只的发行总数,共增长了10.15%。
基于境内发行规模分析,虽然2020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2242.77亿元,同2019年发行规模2855.94亿元相比,下降了21.47%,但是总体发展趋势依旧保持增长状态。而且规模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使总体经济市场下滑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导致的, 针对此原因,政府推出”宽信用”货币政策和纾困金融政策。
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持续增长。随着复工复产进程的不断加快,疫情所带来的风险在2020年下半年度逐渐释放,新债发行速度趋缓,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和数量随之放缓。 从2018年至2020年绿色债券类型来看,绿色金融债券类别的交易比重呈逐渐下降趋势。
然而绿色金融债在2020年度,占据各分类别总交易量金额的60%左右,总体仍是在多交易类别中占据主要部分。绿色短期融资券和绿色企业债的交易量在2020年度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但依然可以看出,占比较低,表示企业对参与绿色融资的积极性不高。 尽管2020年度绿色公司债和绿色资产证券化品种的交易数量比上年增长一倍。
比重增幅较高,但总交投规模金额的同比增幅缓慢,和2019年相比基本持平,这表示了企业对绿色债券融资持观望态度,参与绿色融资的积极欠缺性。在我国绿色债券品种逐渐增多和创新性经济转型的背景下,通过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以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通过创新性举措的不断完善,协助我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和生态问题。
为实现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绿色债券具有其特有的风险特征,比如绿色债券由于其公益性会导致投资项目的报酬率低,较低的现金流稳定性也很难改变, 会对投资者投资组合的选择以及公司项目融资的选择造成影响。
据环境规划院对我国绿色资金投融资研究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在现阶段和未来对绿色融资的需求不久后迎来高峰,报告表示2015年到2030年整个期间, 绿色融资的需求规模可达到70.1Z至123.4万亿元。
面对如此巨大的融资,仅仅依靠财政支持是远远不足的,这也将增加财政资源的负担。 通过绿色融资的方式动员社会资金,实现经济绿色发展,将会成为解决资金缺乏的新风向。
1.绿色债券带来的绿色溢酬受抑制
首先由于投资者越来越关注环境、社会和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继续投资决策时更倾向于具有社会责任认同感的投资产品,绿色债券作为社会责任产品的衍生产品与之相契合。国际上的社会责任意识发展较早,已经根深蒂固,所以社会责任投资市场更加普遍和健全,对于企业而言,企业为了吸引投资者, 会普遍性地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以此降低企业债券的发行成本和财务支出,增强企业的绿色形象,绿色融资由于社会责任感可以向投资者传递良好的声誉。但是由于我国社会责任意识传播相对较晚,社会责任产品投资市场并不健全,社会责任理念传递到市场可能存在噪音。 对于投资者,持股绿色公司股权的投资风险较低且投资回报高,投资者更愿意采取绿色投资组合。
目前我国大多投资者更关注的还是短期回报的经济效益,仍未形成凝聚力极高的责任投资理念,只有极少数投资者才能发现由社会责任产品带来的绿色溢酬,即对于履行社会责任的个体带来的额外报酬,国内对于绿色溢酬的认识和理解还不成熟, 投资者对于绿色债券更多持观望态度。
其次由于绿色债券尚未有统一的认定标准,与国际上绿色债券的标准设定上存在差异,相关制度体系尚不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选择和决策, 目前的信息披露机制侧重财务方面,对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披露和关注欠缺。
而企业在进行绿色债券融资时,环境信息报告和认证评估等额外成本的增加将阻碍经济利益的增长,从而使企业不愿意参与绿色投融资。现如今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结构不完善,参与主体不平衡,处于政府积极推动,而发行人相对主动,投资人则需要拉动的状态。 银行主体占据国内绿色债券发行主体的主导地位。
其他行业主体参与积极性欠缺,发行参与主体的积极性的欠缺以及投资者投资趋向不高都会抑制履行社会责任带来的绿色溢酬,信息披露不足和绿色债券体系不完善也会制约社会责任意识的传递。最后在高质量经济的转型的背景下,为了保证社会责任产品的绿色溢酬优势, 传递给市场、政府、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需要共同努力建立包括生态保护在内的社会责任机制。但是目前国内绿色公司债券市场参与主体中,由于发行人及其投资者等群体仍处于发展初期,社会责任投资尚未成型, 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亟待优化。
2.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优势未充分显现
首先现阶段虽然很多交易所和其他部门,已经简化了债权的传统审核流程,为绿色债券开辟了新的绿色通道,但是由于金融债和公司债的相对特殊性,通常情况下这两种类型的债券需要多部门和机构进行连续审核,对于增加的审核环节,发行人必须支付额外的审核费。 审核程序的繁琐性,以及绿色通道数量明显不足。
都对绿色债券的发行产生了抑制作用。其次绿色债券的利率优势只有在具有优良资质和高级别评级的发行主体中展现,能够吸引市场上更多投资者的认购,存在更大的议价空间,而对一些规模较小的发行主体,由于缺乏官方认证结构, 未形成统一的绿色债券认证标准,缺乏有效权威的债券评估体系。
发行主体在发行绿色债券时仍需支付额外的专户台账管理费,进行环境效益评估时的评估费,信息定期披露的评估费,以及第三方评估认证报告费用、审核费,审计费等外部评估成本,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债券的利率优势的展现。 最后因为绿色债券项目通常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且报酬回报期较长。
发行人面临相对较高的资本风险和政策监管变化风险,绿色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项目建设事故、资金断裂和债务违约的风险,许多投资者都认为绿色债券投资方风险成本较高。 只有通过绿色债券市场中的相关体系建设,优化绿色债券项目实施体系,具有强有力的政府担保,才能大幅度降低投入成本。
在当今社会,发行绿色债券的公司或金融机构获得政府支持和担保的难度较大,在绿色债券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政府力量的支持 ,缺乏相关的市场激励措施,绿色债券相关产业的发展则举步维艰。
综上来看,我国绿色融资缺口大,虽然绿色债券发行规模逐渐增大,但是并没有完成全面贴标,绿色金融债占很大比重,由于绿色债券融资属于新型融资方式,市场状况和发行制度不完善,信息披露不健全,公司和投资者对绿债理念了解并不深入,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债券的发展,抑制了绿色债券对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
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个完善、合理的绿色债券制度体系,尚未形成绿色责任投资理念,市场生态参与还需加强,绿色债券的融资优势尚未显现,发行主体和投资者的绿色投融资理念仍需加强,上市公司和市场参与者尚未意识到,绿色债券对推动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缺乏发展绿色债券的动力和积极性。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