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文/陈根
今天,合成生命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细胞重编程和人造子宫技术,是目前“合成生命”研究最热门的两个方向之一。一方面,细胞重编程让普通细胞变成“生命之源”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人造子宫则给“体外培育生命”带来了希望。
此外,从受精卵到完全形成胚胎的过程也已经在小鼠和人类的细胞水平上进行了详细绘制。但是,驱动这一过程早期阶段的分子机制仍然知之甚少。现在,“类胚”模型让研究人员更清楚地了解可以决定胎儿发育成败的重要早期事件。
加州理工学院和英国剑桥大学的发育生物学家Magdalena Zernicka-Goetz的团队在2022年证明,他们可以完全从胚胎干细胞(ES)生成可植入阶段的小鼠胚胎。Zernicka-Goetz团队学习了如何诱导ES细胞形成胚胎外细胞,并表明这些细胞可以与ES细胞共同培养,以产生成熟到以前在体外无法达到的阶段的胚胎模型。
在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所,干细胞生物学家Miguel Esteban及其同事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对人类干细胞进行重新编程以模拟发育的最早阶段。Esteban的模型展示了天然八细胞胚胎中细胞的关键特征,并强调了人类和小鼠胚胎如何启动向八细胞阶段过渡的重要差异。
不过,随着类胚胎模型进一步发育并形成更复杂的结构,新的伦理问题将会出现。比如,这些模型中的神经元可能会开始放电,心脏细胞可能会开始跳动。此外,虽然大多数胚胎模型缺乏形成完整胚胎所需的全部生命支持性组织,但这些模型可能会拥有进一步发育、超出当前实验模拟阶段的能力。
“合成生命”当然是迷人的,并且也将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但也是危险的。如何如何确定合成生命的可控,尊重生命的价值,成为合成生命技术发展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