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一个“三稳”:稳增速、稳就业、稳物价。
稳就业被排到了第二位,其实,在任何经济体中,它都是第一位的;不要说我们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即便在腐朽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也是竞选中的主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过去十年,我们一直争论以投资拉动经济,还是以消费拉动经济,其中有一个说词,就是投资拉动可以保就业。去年砸下去了十四万亿,年底保楼市又砸六万亿,M2增加了二十八亿,就业的形势又如何?十分糟糕,因为决定就业的不是计划性强拉的增速,而是取决于市场中资本与劳动的供求关系,即便在国家资本垄断下的中国,就业也是以民营经济为主导推动的。
2022年十二月份的失业率为5.5%,青年失业率为16.7;均相比上个月回落了0.2%,但是,这仍然是一个很糟糕的数据。何况,统计的数据经常夹带一些新名词,比如:磨擦性失业、灵活就业什么的…..。民企每天有四万家关门,仅此一条就够了,不用再纠结失业率是多少了。
2023年疫情放开了,就业形势会不会趋好?
不会太乐观,看看政策都在做什么就清楚了。去年是鼓励国企支持就业,但是国企提供的就业岗位远不能与民企相提并论,按常规统计民企对就业的支持高达80%以上,国企为7%,这说明决定就业的是民营,如果不能重建民营的市场地位,失业率只会越来越高。
最近政策又全面鼓励能用人工的不用机械;能用市场组合的不用专业队伍。可见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当然,这主要是控制农民工返乡,既提供了灵活就业的岗位,又把农民工留在城市里,支持了另一个梦想:鼓励农民入城买房,加入城市人口。问题是经济不是被“计划”的。你计划稳就业,按照计划指令提供就业计划,那国企的各种优越性立即荡然无存,回到了改开前的包裹沉重的小社会。民营更计划不了,没人替它的负债埋单,该裁员裁员,该减薪减薪,如果资本不赚钱,资本就会退出中国市场,这就是民营的生存逻辑。
所以,稳就业,根本上是要重建民营的市场地位。
新的一年新气象,疫情放开了,一些惨遭打击的行业开始有了人气,电影大片又迎来了爱国主义的火爆,各地景区再现人山人海。但是,龙脉己断,今年将是就业最困难的一年,千万数量级的毕业生很快要加入就业竞争,很多僵尸企业已经无力回春,外贸离不开中国的神话也结束了,我们又如何稳就业?
民营的问题,在去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毫不含糊”地又是支持,又是鼓励,但年初的各项政策嗓门大,着力不大,不过是在重复去年的故事。更令人不解的是,政策刚刚安抚了一下,网络上却又是一片对民营不屑的责问:民营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合法经营谁打压你?赚钱的时候也没见民营多捐些款?这就不是一个政策导向的问题了,而是整个民族的文化结构出了问题。这些嘴上春秋的东西都留给网V们去扯淡吧,就业是实打实的事。
如果失业率高居不下,不但薪酬上不去,弄得不好,连被剥削的权利都失去了。
2023年中国经济看就业,就业看民营。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