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播报:3年3000家,看“汉堡界的国潮之光”火啦

2023-02-04 17:50:05    来源:枫投圈    

继任“中式轻食”、“中式咖啡”之后,“中国汉堡”又火了。

在抖音上有关“中国汉堡”的话题竟高达10亿的曝光,有关“中国汉堡”的笔记更是胜不胜数。在这些“中国汉堡”的话题下,更有个品牌非常引入注目。

它不仅是众多消费心中的“国潮汉堡”,更是门店数量仅次于华莱士、肯德基,别一“汉堡巨头”。2019年门店数还不足百家,可3年后的今天,门店数突破了3000+家,成为“汉堡届耀眼的巨星”。


(资料图片)

它便是“中国汉堡”的代表品牌-塔斯汀。

逆袭翻盘成汉堡巨头

塔斯汀在2012年起家于江西,首家店坐落于南昌,主打的产品是手感松软厚底的披萨。

经过5年的发展,塔斯汀为扩充利润空间,在披上的基础,融合汉堡系列产品,推出了“披萨+汉堡”的双层产品模式。

之后,为让汉堡的味道适应国人的味蕾,2018年塔斯汀重新定义汉堡,推出了"现烤堡胚",以中华面点制作工艺重新设计汉堡皮的制作方式。

可是,即便它定位“超级汉堡”,可面对肯德基、华莱士、德克士等一众汉堡前辈的市场地位,它的发展还是被压制的死死的,很难有所成就。

可是2020年后,它才意识到面对走高端市场的西式巨头肯德基,走大众市场的“本土品牌”华莱士等等,自己再不做出差异性的卖点,未来也恐难有“出头之日”。

意识到了该问题,2020年年初塔斯汀又一次调整了定位,将原本“超级汉堡”的定位调为“中国汉堡”,并同年推出了“东方味觉觉醒计划”。“改头换面”的塔斯汀,像是泄洪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

这一年,塔斯汀的门店数从不足百店,突破到了500家,这也成为了它发展的拐折点,自此门店数不断暴涨。2021年破1000家,2022年破2000家,甚至目前破3000家门店。

据极海品牌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5日,塔斯汀在营门店已经多达3168家,分布在全国21个省份的214座城市。

从门店数来看,塔斯汀已悄然超过德克士、汉堡王和必胜客,位列西式快餐品牌门店数的第四名,仅次于华莱士、麦当劳与肯德基。

塔斯汀从一个汉堡界的“无名小辈”,用了3年的时间,实现了“阶层跨越”,成为下一个“汉堡巨头”。它具体怎么做到的呢?

逆势增长的原因
‍‍
1、产品上,定位“中国汉堡”,主打中国人的汉堡

2018年前,塔斯汀便对汉堡进行了“中式化”的改造。塔斯汀汉堡的汉堡皮,沿用之前做比萨时的手工现烤的饼皮。

它是先把面经过48个小时的冷发酵,再手工擀制,再放入238 ℃的高温链条炉烘烤。烤出的汉堡皮,有嚼劲,还带有黑芝麻的香味。

为突出现烤的卖点,塔斯汀还在官网上,给自己设定的标签是“塔斯汀汉堡品牌-只做手擀中国堡”。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创新突破点!

据传19世纪时传统的美式汉堡一般只用碎牛肉饼。夹鸡肉的统统不算汉堡,得叫“鸡肉三明治”。不过,那时的发明者大概不会想到,若干年后人们把这种高油高盐但能带来快乐的组合玩出了花。只要独立的两片面包状物(米饼、馒头等不限)夹了内馅,都可以叫“某某堡”。

2、比面包皮更动人的是价格

在大众点评上可以看到,包含香辣鸡腿汉堡和冰柠可乐的“看球专属单人餐”9.7元,北京烤鸭中国汉堡19.9元,培根煎蛋中国汉堡15元,蜜汁手扒鸡29元,活动期间还可能以15元买上2个汉堡。

与标价19-46元的肯德基相比,塔斯汀以其低廉的价格,下沉至三四线城市甚至县城的打法,被部分网友戏称为“县城青年最爱汉堡”。

县城是塔斯汀的重要战场。该品牌联合创始人杨克盈曾表示:疫情对塔斯汀影响并不大,原因之一归功于其进入县城的布局模式。

3、国潮概念起了推动作用

在中国汉堡概念的带动下,塔斯汀构建了一个从产品到品牌IP的一整套国潮概念玩法。

首先是打造出了品牌专属IP“塔狮”,该形象以中国醒狮为原型。随后以该品牌IP形象进行周边设计、IP联合,与百事可乐联名国潮手办,发行可乐罐手办盒设计。

此外,塔斯汀还推出了古风概念店“十二时辰”,设有时间博物馆、食钟阵、深渊镜、双层亭台等国风特色造景。

但塔斯汀在走上国潮汉堡这条路之前,也经历了漫长的探索期。

公开资料显示,塔斯汀汉堡有三位创始人:魏友纯、杨克盈、二福。他们均为80后,都有餐饮从业经验,自称为“狮三角”。他们的创业之旅自2012年从江西南昌开始。

从做披萨起家,短时间内塔斯汀发展到十余家店铺。从江西返回福建后,塔斯汀找到了新的发展突破口——进入县城。

4、加盟模式逆势增长

定位于“中式汉堡”的塔斯汀以连锁加盟模式快速扩张,并未因疫情停下脚步。

根据塔斯汀官网信息,塔斯汀只开放单店加盟合作方式,店面的实际可用面积为60㎡。

加盟费用合计需要369800元,其中包含3.88万元的加盟费,9.6万元的装修费用,总计12万元的设备费用,3万元的物料,9600元/年的线上运营费,营业额不抽点。

据美团点评发布的《2022年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率从13%提高到了18%,两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

采取以上的措施,塔斯汀确实实现了“身份逆袭”,从曾经一届“布衣”逆袭成为除麦当劳、肯德基、华莱士之外,别一位“汉堡霸主”。

新国产化”席卷餐饮业
和西式轻食相比,“中式轻食”在制作、口味以及形式都更“丰富多彩”。如制作上,有蒸、煮、炖、焖、拌等比西式轻食更复杂;口味上,有麻、辣、鲜、酸、甜比西式轻食更丰富;形式上,有火锅类、凉皮类、面食类比西式轻食更多样。
除了轻食外,“国产风”也在咖啡的山头插上军旗。这些咖啡口味、杯子、场景也纷纷被“国产化”改造。
如咖啡口味“国产化”,咖啡+茶云南的茶叶/玫瑰花/牛乳等茶咖、咖啡+鲜果的果咖、咖啡+酸奶/牛奶的奶咖等等;咖啡杯“国产化”,咖啡杯被换成了瓷盖碗或竹筒;咖啡第三空间“国产化”,“竹隐公馆”把800年历史的古宅改造成咖啡馆;角落咖啡将岭南传统建筑和药房结合。
外来品类刮起了“国产风”,这其中又有哪些底层逻辑呢?
1、稀缺性和新鲜感消失,脱掉“洋装”回归“吃”的本质
疫情这些年,随着消费者的钱袋子被掏空,消费者对未来充满了各种担忧。
这导致他们不再为“不必要的需求买单”。如“杜绝不必要产品份量”,所以小份量菜受青睐;“不为过量的空间买单”,所以星巴克的第三空间失效;“不再为过度的欲望花钱”,所以喜茶、奈雪等高端茶饮的品牌溢价不再灵验。
消费者在需求上的“断舍离”,让其非常在意产品价值,外加他们对产品口味的挑剔“近乎苛刻的程度,他们不再能忍受口味单调,形式单一的西式餐品,而更加青睐口味丰富,形态多样中式轻食、咖啡、汉堡等等。
2、国潮文化强势觉醒,中式餐饮对“西式餐品”大改造
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年轻人对我国的文化重新燃起信心和兴趣。
这时他们也开始从崇拜外来文化,到现在逐渐认识到我们自身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
这也倒逼一大批精明的餐饮创业者,重新挖掘自身文化元素融入到产品和模式中。如通过挖掘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元素,来对“外来餐品”进行改造让其更符合我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通过对传统古朝、民俗文化的元素挖掘,来对产品形态和场景进行升级,让品牌更符合我国消费者的品味。
3、收入降半,内卷加重,迫切以“国产化”来求突围
疫情期间,各品牌之间的内卷严重,产品结构和商业模式越来越“双胞胎”,为寻突围,各路品牌和网红餐厅开始寻求突围之道,于是纷纷“外来餐品国产化”来寻求产品上的突破和“装修场景国潮化”来寻求场景上的突围。
中国几千年的餐饮文化和饮食传统早已在根深蒂固,外来的品类想要长足发展下去,要么适应生存,要么淘汰出局。而在这场外来餐饮品类“国产化大改造”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更多的餐饮新机遇。

(转载自36氪未来消费等,由枫投圈整编而成)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