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思一个现象,2022年以来中国房贷利率一降再降,银行的提前还款却排上了长队,大额存单额度持续告急!美国的利率一涨再涨,居民却大幅透支消费,储蓄率创历史新低。
不得不说,美国的加息似乎不但没有抑制经济,反而在拉动经济,当然这是特定时间段的特殊情况。
美国劳工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51.7万人,远超预期18.5万人,可见经济的热度有多强。
【资料图】
反观国内,疫情放开后,春节的消费市场也爆发了一波高潮,但是作为居民消费主力的房地产市场却差强人意。
第三方平台克而瑞显示,与2022年春节月相比,2023年1月房地产市场供应规模下降33%,成交面积下降15%,平均地价下降至近一年新低。也就是说,“面包”和“面粉”都在降价。房地产依然处在冬天。
但是,从长远看, 房地产市场目前处在发展方式转变、产能出清、产品品质提升、行业重塑的阵痛期 ,各方利益博弈,但最终必然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上层多次表态,房地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经济比重、银行信贷、家庭资产、地方收入中占有较高比例。
之所以出现现在的低迷情况,是因为与房地产相关的部分主体出现了金融监管不严、经营主体盲目扩张、内部人控制不利等因素共同造成的金融风险。我们必须化解它,叠加经济下行和三年疫情,就出现了现在的情况。
当然,化解完风险就出现了救市举措,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释放利好。目前看,政策不断突破历史记录,有拉不起来不松手的趋势。
现在的数据是,土地供应下滑的速度大于房地产成交的速度,这有点类似于前几年煤炭行业的产能出清,最后能活下来的企业都是最有实力的,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巨头。
从增量上看,还有1亿多人要进城,刚需是实实在在的,不管是保障房还是商品房,总之还要建造。
从存量上看,不要被专家说中国的人均面积超过40平米了,够34亿人住了给吓懵了。 原来我们是数量上不够,现在我们是质量上不够。 这就像过去农村都是草房也够住,现在都换成了洋房,那个时候咋没有人说房子够住了呢?那面积不比现在大多了!
人们总是喜新厌旧,过了几十年老房子不还要换新房子嘛,想想看,同一位置上的老房子拆了建成新房子,是不是价格要比之前高很多。
现代货币发行机制各国都是建立在信用体系之上,经济的增长伴随着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央行总是在刺激经济增长和防止金融风险之间控制“水龙头”的大小,但是“水流从未间断”。
任何一个强大国家都不可能允许自己国家的货币出现主权信用危机,为了确保币值的相对稳定,债务对应的资产必须具备“价值”。
美国对应的是国债,我们也受美国影响,外汇占款发行的货币和自身信用发行的货币多数进入了房地产和大基建。
你会发现,美国遇到危机了就会天量向市场“注水”,购买各种债券;我们遇到经济下行了,就是启动天量基建。本质上都一样,就是“天量债务”向市场提供货币“洪水”。
这种机制下,只要主权信用没问题,债务就是个数字,流向的地方一路上涨。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