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去年将“直播带货”首次写入文件,首提预制菜,关注即时零售、灵活用工,中央一号文释放啥信号? 预制菜 接下来会如何?
(相关资料图)
01
历史首次
预制菜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其中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 "数商兴农"和"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
而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则是首次提出 ,这给了预制菜行业强心针,也是 重中之重 。
据了解,城市化推进,催生生活方式变迁,显著特征是家庭用餐频次减少,转而针对社会团餐和外卖的需求增加,团餐和外卖是预制菜应用的重要场景。
社会成本居高,倒逼餐饮门店引入预制菜以提升运营效率以及降低成本。
餐饮连锁化以产品规模化和标准化作为前提,因而也强化了餐饮业对于预制菜加工和配送的普遍依赖程度。
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的规模达到3000亿元,预计2022年将突破4000亿元。
参照2017至2021年期间上市公司销售收入的增长情况,到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到6000至7000亿元,未来三年的年均增长率在18%至20%区间。
近年来,在广东、山东、河南、福建等地,已有省级层面与预制菜产业相关的政策意见陆续出台。而在具体内容方面,相关政策规划思路明确,覆盖面广,针对性强。
以山东省为例,其发布的《关于推进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便包括建设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培育壮大预制菜加工企业、发展冷链物流、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推进预制菜标准体系研制、构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研发、培养预制菜产业人才、强化财政扶持等多个方面,既有政策支持也有监管规范;既关注预制菜企业也强化冷链等相关配套行业的发展;多部门、多举措共同引导预制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信建投分析指出,当前,预制菜行业整体仍处于发展阶段的前期,短期内行业热度的上升吸引了众多资本和企业的进入。
而鉴于行业自身产业链的延展性较强,使得参与者类型众多,不同市场参与主体基于各自的禀赋优势,定位于不同的销售渠道和产品切入市场,特别是在互联网营销日益丰富的背景下,触达消费者的渠道更为多元,众多新兴品牌得以趁势兴起,行业竞争较为激烈。
从终局视角看,在产品研发、渠道推广、品牌运营等方面具备综合优势的企业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具备更大的发展潜力,有望从中脱颖而出。
02
预制菜概念股走强
部分企业市值超千亿
证券时报统计,A股市场上,已有84家上市公司涉及预制菜产业。
近期,预制菜概念板块持续走强。截至2月13日收盘,广州酒家、三江购物、金陵饭店、西安饮食股价涨幅在6%以上;预制菜概念股合计A股市值1.36万亿元,金龙鱼、通威股份、温氏股份等市值超千亿。
2月13日晚间,叮咚买菜发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叮咚买菜该季度实现营收62亿元,同比增长13.1%。
叮咚买菜在财报中解释称,销售和营销开支的减少主要是由于用户获客成本的下降。与此同时,销售成本在总营收的占比从2021年同季度的72.3%下降到67.1%,主要是由于产品开发能力的提高。
千味央厨、四方科技等股涨幅排在前几位,其中千味央厨涨幅最高,该股1月至今涨幅达到21.1%。该公司已于2022年5月设立河南御知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预制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已披露2022年业绩预告的预制菜概念股业绩整体向好,过半公司业绩预喜。净利润增速最高的是湘佳股份,公司预计2022年净利润为1.05亿元至1.35亿元,同比增长3.09倍至4.26倍。
2022年,国联水产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00万元至4000万,成功扭亏为盈。
国联水产尝到甜头后今年持续聚焦预制菜赛道!国联水产表示:“2023年,公司将继续聚焦预制菜,通过强化产品力、渠道力、品牌力建设,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制造标准化,狠抓质量安全建设、营销推广和品牌建设,多举措比学赶超,竞标争先,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随着疫情对餐饮、消费行业影响消退,公司对2023年充满信心。”
日辰股份已在谋划启动定增项目,新建预制菜、预拌粉产能,准备向下游预制菜领域延伸。公司在定制复调业务上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和配方经验,在服务大B客户时有更快的响应速度。
日辰长期服务于大B客户,与呷哺、味千等客户合作的黏性强,可以从连锁餐饮渠道切入,从单纯的调味品供应商变为调味品+预制菜的餐饮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安井食品传统速冻火锅料业务相对承压,而速冻面米及锁鲜装中高端火锅料在C端渗透率提升和囤货需求下则表现优秀,预制菜亦快速上量,安井小厨聚焦调理肉制品成功打造明星单品小酥肉,冻品先生聚焦C端川湘菜单品酸菜鱼具备爆款迹象,充分拉动公司收入及利润增长。
春节期间餐饮回暖,节后有望持续,公司火锅底料B端业务具备弹性空间,C端速冻面米和火锅料锁鲜装系列保持良性增长,预制菜战略清晰延续高增,成长势能充足。
五芳斋上市将加速产能扩张,伴随公司募投项目达产,公司将新增1.2亿只粽子产能,产能增幅约达27%。
此外,将新增4350万只烘焙类食品(月饼、绿豆糕、蛋黄酥)及1304万袋速冻类食品(汤圆、烧卖、馄饨)。利润端看,近两年利润率低主要系受疫情影响连锁渠道,随着连锁渠道恢复以及公司自产率提升,未来利润率有望继续提升。
广州酒家品牌与产品优势突出,渠道持续拓展(广东省外经销商占比超40%),2018-2022年份额从1.5%提升至2.5%,预制菜增速迅猛。
从海外经验看,餐饮业疫后将快速修复,广州酒家稳健发展;陶陶居快速拓店;新股东旗下存在同类资产,具有整合机会。
03
商品化任重道远
预制菜市场规模虽然未来可期,由于众多商家在同一时间涌进预制菜赛道,食品口味参差不齐、原材料来源不明、食品安全缺乏标准、 冷链物流无法保障等诸多问题也开始集中“爆发”,成为阻碍预制菜口碑,横亘在餐饮从业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一道“屏障”。
例如在某平台上搜索关键词预制菜,能找到34条投诉,其涉及的主要问题大多集中在 “变质”“有异物”“吃完生病”等食品安全方面。
而在价格上,预制菜似乎只解决商家成本的问题,对于消费者而言,很多预制菜并不便宜,从分量、便捷度、综合成本来计算,和外卖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甚至比外卖更贵。
“首要目的还是降低成本。”在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曹雁平看来,预制菜特别适合连锁快餐企业,符合当代食品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可以低成本地解决百姓“吃饱吃好” 的问题。至于进入普通家庭厨房的预制菜品,他认为资本的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更多的还是一种商业化现象和行为。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建议,国家应该有更高的行业标准,进一步对预制菜的配比、成分含量、食品添加剂、何种工艺延长保质期等进行规范标注。“从行业长远看,有必要加强标准化要求。此外,参与生产预制菜的加工企业,也应该具备符合不同类型产品生产的资格资质。”
预制菜品行业其实具有一定门槛,在品牌规模、食品质量及安全、渠道及客户、研发及创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壁垒,需要企业紧跟客户及消费者需求,持续创新,快速研发、迭代新产品、精细高效管理满足客户要求。
-END-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