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于纸质书,电子书能让人们更容易爱上阅读吗?
(资料图)
撰文 | 林秋艺
去年6月,亚马逊宣布将在一年内关闭Kindle电子书服务,意味着一直以来被调侃为“泡面盖”的Kindle在国内已迎来谢幕时刻。
Kindle退出,看似是对中国市场失去信心之举,但实际上,我国本土的数字阅读产业近几年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市场整体营收规模为415.7亿元,2022年有望超过450亿元。
在这当中,本土的电子书平台迅速崛起,在用户体验、产品功能、服务等多个方向上不断推陈出新,赢得本土用户。
众多本土玩家当中,得到电子书定位于“终身学校图书馆”,凭借严肃、致力于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精选类的优质电子书和独创的全文搜索功能,一直保持着自己的调性。
我们对话了得到电子书的负责人张璐莎,就得到电子书的内容、用户、运营及电子书市场的增长趋势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张璐莎的核心观点如下:
1、前20年里我们需要从西方的书里去寻找一些先进的思想和经验,去了解西方流行的概念,比如“灰犀牛”“黑天鹅”。但是近几年开始,情况变了,我们可能会发现外国学者研究的这些理论,可能帮不上忙了,因为中国有自己特殊、具体的问题。我们希望帮助读者去聚焦和关注中国问题、中国作者、中国议题。
2、获得独家版权对电子书平台来说是增加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像视频平台一样,能抢到大IP、大独家都会是很大的优势。但海外版权书籍的签署有一定的难度,谈判十分漫长,国内电子书平台很难大力发展书籍的海外版权。
3、电子书市场的增长空间并不是在用户数量上的增长,因为阅读这个行为本身需要用户具备高驱动力。增长空间应该是指,电子书市场中还有很多事情和形式可以去探索,而不是阅读人数的暴增。
以下为对话实录:
Q1:哪些词语,可以来总结2022年电子书市场的变化?
A1:我的直观感受其实是有点“失落”,受外部环境影响,这是难以避免的,加上去年亚马逊退出,对于我们的合作伙伴——出版社来讲,失去了一个很大的合作方和平台,对我们来说也失去了一个值得学习的同行,大家可能都会感到有点失落。
另一个就是“细分”。电子书行业进入到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各家有各家的特色,平台细分化,像现在除了得到,还有微信读书、字节的番茄小说等。当然,用户群体也更加细分,虽然大家都是出版物平台,但可能用户群体不一样,运营方式也不一样,这是一个趋势。
第三个是“会员化”。目前国内的出版电子书平台是以会员制为主,除了网文平台是以阅读量和阅读字数为计算逻辑,大部分出版类平台如得到电子书和微信读书,还是以会员付费的方式为主。可能之后的付费趋势上,过去以零售为主的付费方式会更弱化一些。
Q2:2022年,得到电子书在运营方面的规划和成果有哪些?
A2:因为得到电子书的定位是严肃书籍,从这个角度出发,不会因为某些契机和机遇就要在营收方面呈现翻倍式的增长。主要还是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小步慢跑、稳步推进市场规模的扩大。
在内容方面,我们一贯秉持着“精选”两个字,会在品质有保证的范围内,选择值得上架的优质好书。去年上架新书的数量和往年相比,其实没有很大的变化,基本上是一致的。
版权方面,去年一些优质期刊的版权也是保持和往年差不多的节奏,一个一个地争取。
期间也出现过平台想与我们直接合作,由他们来作为一个接口进行联动,得到电子书能借由他们获得成百上千种资源,但评估后没有接受合作。
因为得到电子书不是一个追求量的平台,不需要给用户提供这么多的书,还是应该选取一些比较权威的、优质的刊物。
在运营方面,得到电子书一直在做独家首发。
我们都知道,纸质书出版后会有很多宣发渠道,也会给作者做一些新书见面会活动,但是电子书就很少有针对性的宣传运营。
我们希望把得到电子书独家首发,打造成为出版行业里针对电子书的营销方式,利用得到电子书的资源,同时把新书和作者、还有纸质书的销量带动起来。
当然,独家首发的方向还在探索中,但会更聚焦于作者而不是新书本身。运营的契机是作者出的新书,但主要是围绕作者去做一个IP类的运营活动,得到电子书在其中起到一个宣介联络的作用。
Q3:去年独家首发这样的活动做得多吗?有几场?
A3:开年第一场是馒头大师的《历史的温度6》,紧接着就做了采铜老师的《精进3》,这两场是用户反馈比较好的,后面还会有一些比较专业的。
得到选书的品味也不都是像《精进》这种,经管、财经、自我提升类型的,也会有一些偏文学的,像杨潇的《重走》、杨本芬的新书《我本芬芳》都是在得到独家首发。
去年这样的活动做得相对较多,基本上每个月2-3本,现在每一本新书首发,基本上都会邀请作者来直播,配合罗辑思维、得到头条这些资源,整合起来推荐这本书和作者。
Q4:去年有哪些重要的节点是得到电子书特别想要与读者加深联系的?
A4:423世界读书日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日子。得到电子书这个产品的正式发布,就是在2019年的4月23日,当时也发布了“全文搜索”这个最亮眼的功能。
423本身是一个读书的节日,从2020年开始,得到自己给423定了一个节日,叫“423破万卷节”,运用了电子书的概念,因为纸质书真的要破万卷是非常难的,物理上也很难,但如果有电子书的会员,每天随身翻一翻,这不是一件不能实现的事,所以用了这么一个意象。
423破万卷节会推一个年度精选好书书单,去年的筛选原则聚焦在中国读者、中国作者、中国问题,只选中国作者的书。其实这是一个内容方向,希望能够唤起大家对中国本土作者和问题的关注。
Q5:为什么会选择聚焦于中国,背景原因是什么?
A5:其实一直都有在关注,只是之前没有一个契机来确定。
首先是因为推这么多书的过程中,得到发现了中国本身是有很多非常优秀的社科学者、文学作者、年轻作者。
其次是形势,整个外部形势的变化,尤其是过去这两年。在纸质图书时代,出版社引进了很多国外非常优质的商业、经管、社科类的图书。
可能在前 20 年里,那些图书确实能够帮中国人解决很多问题。西方的很多想法和理念是非常新的,比如灰犀牛、黑天鹅这样的概念,但是从近两年开始,我们发现情况变了。
大家的情况都不一样,这些理论可能无法解决我们的问题了。你会发现外国学者研究的那一套理论,在中国其实帮助不了我们什么,这是读者渐渐产生的心态。
Q6:得到内部对电子书的定位和期待如何?
A6:因为得到的定位是一个终身学习的学校,得到电子书更像是学校的图书馆,希望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再加上全文搜索的功能,所以得到电子书是一个适合学习和查阅资料的平台,在营收数值上就没有很高的期待。
学习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阅读,书籍是一个很重要的资料,得到要服务专注于学习的用户,书籍就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基于电子书市场或者说是出版行业的现实情况,我们也知道不可能出现一夜暴富式的增长。
Q7:得到在培养用户使用电子书的习惯上有什么巧思?
A7:会推出一些功能辅助,比如阅读挑战赛、阅读计划。
阅读计划是去年新推出的一个功能,用户可以设定自己的阅读目标。这个功能的目标是针对轻度的阅读用户。可能阅读习惯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希望有这么一个小功能来帮助养成习惯。
比如,我们可以设置一周只读一天,一天只读5分钟,给自己一个最轻量的阅读计划,只要一周打这一次卡,就可以完成这周的计划任务,当然这也看大家各自的情况。所以希望是通过一些小功能,让大家慢慢地降低阅读的心理障碍。
运营上也是一样的思路。
每天中午会有一个“八段锦”直播,给大家分享8个书里面的段落,把电子书页面的文本呈现给大家。它更像是电子书的一个种草栏目,用户不用有太多负担,每天就读书里面的一两段,也是一个挺有收获的事。
因为读书这件事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其实是一个启动成本很高的事情。
Q8:目前得到电子书的独家版权有多少册?今后在发展独家版权上有什么规划?
A8:现在应该是在百册以上。
得到电子书肯定是希望增加独家版权的。就像在视频平台一样,谁能抢到大IP、大独家肯定是很大的优势。
能有好的作品、好的作者,在得到独家上架,对得到的用户来说是好事,对得到肯定也是好事,这也会成为我们的竞争力之一。
Q9:海外版权书籍会是得到电子书接下来的发展目标吗?
A9:暂时还不是。
一方面是因为,确实有版权签署的难度。国外出版的书籍不能直接在国内上架,需要经过指定的几个图书进出口公司、中介机构来审核、引进,之后才能和平台签署。
得到电子书也有两家外国出版社的书,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和牛津大学出版社,因为需要三方签署,整个谈判过程非常漫长,基本上一家都要谈2年左右。
另一方面,得到本身是一个以中文内容学习为主的平台,国内好作品的覆盖度也还没那么高,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所以短期内没有大量扩充外文书的计划。
Q10:截至目前,得到电子书已上架书籍6.1万册,今后在书籍规模上有何预期?
A10:其实得到对书籍数量没有太大要求,主要是质量需要把关,要把头部的、优质的书籍找出来。每天上架的新书数量是30-50本。
上架书籍是我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在书籍运营上会更花时间一些。
比如现在每天中午的“八段锦”直播就占用了很多时间。直播前需要消化书籍的背景资料,把书整本看完,做做功课,是比较耗费时间的。
Q11:得到电子书已上线书籍中,比重偏向经管、财经、社科,未来在增加书籍题材上还有怎样的计划?
A11:得到电子书对书籍题材一向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但是由于得到的定位,加上用户的学习习惯,会更偏向个人成长、经管这一类书籍,所以给大家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但实际上,电子书方面文学、历史类型的书籍覆盖度也很高,像上海译文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些文学类出版社的书,得到电子书基本上是全覆盖的。从得到电子书每年的年度书单里可以看出来,其实是没有偏向性的。
Q12:有声音认为电子书、阅读APP用户市场已趋近饱和,您认同这个观点吗?
A12:电子书市场的增长空间还是有的,但这个增长并不是在用户数量上的增长。
阅读和学习的群体相对于大众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小的部分,但这并不代表电子书市场不会再增长了,而是因为阅读这个行为本身需要高驱动力。
增长空间应该是指,电子书市场中还有很多事情和形式可以去探索,而不是阅读人数暴增。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