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一些乡镇变身街道,实现层级和规模的跨越。然而,近日,有东北城市却开始“撤街设镇”了。这是不是在逆城镇化?背后又释放了什么信号呢?
(全文2557字,阅读需要9分钟)
记者| 宋霞
(相关资料图)
编辑|田野 实习生| 林杰瑜
东北多地“撤街设镇”引争议
据报道,黑龙江伊春、齐齐哈尔等地正在推动部分街道“撤街设镇”,且已有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伊春市乌翠区撤销四个街道办事处,设立翠峦镇、乌马河镇;在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则撤销富强街道,设立华安镇。
2022年12月,伊春市乌翠区传达了黑龙江省民政厅文件《关于同意伊春市乌翠区撤销四个街道办事处设立翠峦镇、乌马河镇的批复》。之后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透露,撤销富强街道设立华安镇等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据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区委宣传部微信公众号消息,2023年1月9日,友好区委二届四次全体会议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强镇扩权,有序实施双子河、铁林撤街设镇工作。
“好好的街道,为何要重新回到乡土气息更浓厚的乡镇?”对于这种调整,有人表示,当年是撤镇改街,村委会变成了居委会,农村户口变成居民户口,现在又改回去,这是不是在逆城镇化?
但也有人认为,资源型城市在资源耗尽后,没有其他产业支撑,加上大量人口外流等因素,导致无法支撑一个街道的规模。不过,乡镇作为最低一级政府,比街道拥有更大的自主决策权,改为乡镇后也许能搭上乡村振兴的东风。
乡镇街道之争背后有何深意?
同济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孙文华介绍,乡镇体制与街道办体制的区别有两个方面:一是职能的区别,乡镇有经济发展的职能,街道没有经济发展的职能,街道办只有公共服务的功能;二是财政收支的区别,大部分乡镇有相对独立的收支权力;而街道办没有独立的收支权力,以转移性支付作为收入为主。
其实设镇还是设街道,都是有相关的标准的。依据2021年1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的《黑龙江省设立镇标准》和《黑龙江省设立街道标准》,均设置了人口、经济、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具体指标。
其中,设立镇的人口指标要求,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00人以上的县(市、区),总人口不低于3万人常住人口,拟设镇政府驻地人口不低于6000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00人至200人的县(市、区),总人口不低于2.5万人,拟设镇政府驻地人口不低于5000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50人至100人的县(市、区),总人口不低于2万人,拟设镇政府驻地人口不低于4000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50人以下的县(市、区),总人口不低于1.5万人,拟设镇政府驻地人口不低于3000人。
而设立街道的人口指标则为,建成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万人以上的不设区的市或市辖区,拟设街道区域常住人口不低于5万人,城镇人口不低于3万人;建成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0.5—1万人的不设区的市或市辖区,拟设街道区域常住人口不低于3万人,城镇人口不低于1.8万人;建成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0.5万人以下的不设区的市或市辖区,拟设街道区域常住人口不低于1.5万人,城镇人口不低于0.9万人。
为何这些城市敢这么干?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则表示,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在黑龙江,齐齐哈尔、伊春等很多城市人口在逐步减少。而且相关的产业规模,尤其是城市产业规模、相关的市政服务、营收税收都有所萎缩,这就跟以前城市化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行政体制等已不相符,撤街设镇是符合当地的实际发展需求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公共资源的浪费,减轻当地的财政负担。
孙文华表示,城镇化以来,撤镇改街是普遍现象,为了更好地体现城镇化,撤镇改街为市民化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但街道办与园区、开发区等行政体系一起遇到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功能破碎、协调效率低下”等现实问题。
孙文华认为,这次伊春和齐齐哈尔撤销街道改乡镇,是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将街道办改为乡镇,也就是对原有的乡镇经济发展功能恢复了。乡镇发展经济需要依赖于当地的实际情况,东北拥有丰富的黑土地,拥有特有的冬季美景,东北需要利用好乡村振兴的契机,做好乡村产业,以“东北文化”、“健康东北”等地域特色推进乡村旅游,振兴东北。
撤街设镇是逆城镇化吗?
王鹏表示,所谓城市化与逆城市化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常态化的正常现象,本身没有好坏的评价,黑龙江伊春、齐齐哈尔撤街撤镇,实际上表明的是当地整体经济发展、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的变迁,街道承担的更多的是城市功能,包括人口、产业、相关的配套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而乡镇更多的是农业功能,产业上以农业为主,人口相对较少。
王鹏指出,我国的经济社会虽然在发展,但是不同区域、东西差距、南北差距、行业以及城乡还是有差距的,有些地方人口在集聚、产业在发展,处于城市化进程中。但有些地方确确实实也在发生逆城市化的现象。其实发展是要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比追求所谓的城市规模、城市层级更重要。至于是乡镇还是街道,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不同的路径选择。
公共关系专家黄涛则认为,这种现象不一定属于逆城镇化,因为整体还没有到城市人口高收入,旅游养老的阶段。这属于人口整体外流,人口减少导致部分基础设施、相关功能供过于求,相关地方采取了机构精简的办法。据公开报道显示,东北部分中高端收入人群外流,有的年轻人当了主播,或者到了经济发达、工作机会多、收入高的地方。也有人去海南、云南等温暖的地方度假旅游。
此番操作能否带动经济?
黄涛认为,一个区域的吸引力,和自然环境气候温度,生活环境,生活配套居住成本,工作机会,社会治安都有关。一个区域发展短期看就业,中期看供需,长期看经济。良禽择木而栖,人口和人才也是一样,双向选择。最近几年,特别是一些高学历人才,高收入群体,人口逐渐向东南沿海,北上广深,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方流动,中老年人高收入群体走向海南云南旅游度假,买房居住,长期生活。
所以关键还是要采取措施发展经济,继续改善营商环境,招商引资,提供就业机会,提升区域对人口的吸引力,形成示范效应才会有更多人到这来安居乐业长期生活。如果能结合乡村振兴,那就更好了。
王鹏指出,东北振兴的核心一点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能够真真正正的反映当地的问题,适应当地发展需求。撤掉街道设置,从产业人口、配套角度来说,可以跟乡村振兴相结合,带动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还可以用好乡村振兴的相关的政策、税收、财政及相关的转移支付等,这其实更有利于实现当地发展的实质。
半两财经致力于好文推送,在这里,读懂生活。
【更多文章推荐】
【更多视频推荐】
【喜欢关注我们↓↓↓】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