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资讯丨存款大幅增长 银行“开门红”喜中有忧!

2023-02-23 14:34:45    来源:开伟观察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今年银行“开门红”与往年相比,具有很大的区别:今年的信贷投放 “开门红”整体增幅较大,但信贷投放结构不尽如人意,主要是住户部门零售信贷增长过缓,基建等对公信贷业务增长较快,当然信贷投放结构出现这种局面,也有早投放基建早生效的强烈复苏经济愿意在推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而存款端的“开门红”更令人感到意外,这与之前开门红拉存款比如2017、2018年“存款大战”时一边加息优惠,一边赠送大米、食用油等完全不同,即便银行存款利率连续下降,却依然抵挡不住居民的存款热情。


【资料图】

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发行的大额存单,3年期平均利率为3.337%,5年期平均利率为3.635%,和2021年末相比分别下降22.4个基点、42.4个基点。不过即使这样,大部分银行网点大额存单市场仍很火热,部分银行甚至需要抢购。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的监测,今年1月以来,大额存单市场热度依然居高不下,深受投资者追捧,部分银行的长期大额存单经常处于售罄状态,尤其是3年期大额存单。

另外,住户部门信贷增长过缓而对公基建信贷增长过快,就有可能使贷款端的压力明显加大。尽管央行刚刚公布的1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出贷款大幅放量,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但明显可看出贷款投向存在一些问题,信贷结构不平衡,就是贷款增量以对公为主,住户部门贷款增幅不大:1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1.32万亿元;尤其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3.5万亿元,同比多增1.4万亿元。而相较之下,住户贷款仅增加2572亿元,同比大幅减少5858亿元。这说明居民信贷消费与投资动能启动见效没有达到预期,让消费拉动内需还有不少工作要做,有不少的困难需要解决。

一边是存款大幅增长,一边是贷款虽然大幅增长但主要依靠对公基建贷款,这两种现象同时发生,对银行来说可能还存在较大的经营压力。

居民资金大幅被动流向银行而并不是主动流向银行,这就说明了居民一方面是受到各类投资收益低、投资风险大包括银行理财产品、股市、债市波动大等因素影响不得已而为之,这间接表明目前是无论是金融投资渠道还是其他社会投资途径,对民众而言都是狭窄的。这样的话,居民手中即便有点余钱,在消费和投资上也会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使得消费拉动经济与民间资本扩张有可能呈现出一种疲弱态势。

这样下去,在投资这一块银行承担信贷投放的压力也有可能加大,因为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都会把希望寄托到银行身上,出现没有钱就找银行的尴尬局面。这样对银行信贷投向结构单一、信贷资金主要向基建领域集中产生很大的影响。若此,不仅会导致基建信贷的效率低下,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基建信贷长远可持续发展,因为基建信贷时间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风险也相对大,效益也就相对低下。

同时,过多的社会资金被动流向银行,而银行又找不适合的优质信贷项目,会大大加重银行经营负担 。加上近期居民按揭贷款出现了提前还贷潮,这样银行体系的存款还会大幅增长,这种存款增长与贷款相对萎缩形成的“一增一减”,即便银行再降低存款利息,银行 负债端 的总体成本依然较高,而信贷又不能被有效激活,银行盈利能力也会越来越弱,最终让银行存贷款经营陷入进退维谷境地。

而一旦形成这种结局,就会形成难以解开的“死结”,全社会对投资以及消费缺乏底气,居民风险偏好会更低,各类金融投资活动也将会进入一种“偃旗息鼓”状态,经济复苏的动能就更加不足,经济复苏的进程可能将会大大延长,这会对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很大的负面冲击。

金融是经济的“晴雨表”,大量存款被迫流入银行的现象以及银行贷款过分依赖基建贷款,它深刻折射了当下经济金融的诸多问题,那就是要复苏中国经济仍然面临很多困难,还存在不少的障碍,一句话全社会对2023年经济复苏的信心依然不足:

一方面民众的消费和投资仍然信心不足,居民存款难以得到有效匹配和高效运用,这必然会成为2023年经济增长的巨大拖累。另一方面,政府为了拉动经济,只能将更大的力气、更多的资金投向基建,这样虽然会刺激基建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带来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要看到基建投资推动经济增长也会带来很多的“后遗症”;过分依赖基建投资刺激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且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只会越来越低,也即单位GDP消耗的资本会越来越高,使得基建投资效率也呈不断下降态势,也可能会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问题,错失高质量发展的时机,经济高质量增长就可能难以实现。尤其要看到,基建投资周期长、见效慢,过分依赖银行信贷投资基建,也会加大基建投资的负担,使得很多基建投资项目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达不到预定的效益而出现偿还贷款本息的困难。

而且还要看到,大量基建贷款会导致银行信贷结构的不平衡性,出现“基建贷款”独大局面,不仅会形成银行对基建信贷的过分依赖,滋长银行信贷的惰性,也会影响银行对其他领域信贷的研判、把控以及实施,这样使得银行其他信贷项目失去适当的信贷支持,最终也会影响实体企业发展,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抑制我国经济复苏,最终也会影响信贷整体效率的提高,使银行自身发展受到强力制约。

由此,对当下出现的存款大幅增长以及贷款过分依赖基建贷款的问题,应高度重视,在社会金融制度上做出适当调整和安排,即应想办法拓宽民众金融投资渠道,并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激发民众消费欲望,将民众手中的钱适当向消费和投资领域引流,减轻银行 负债端 的成本压力。同时,银行也要积极寻找更多信贷项目,消除对基建信贷的“依赖症”,在消费领域加大对健康产业、教育文化、体育娱乐产业以及制造业、服务行业的民营小微企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量子计算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支持,以解决银行信贷过分向传统基建领域集中的问题。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