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月19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在发表《新形势下扩大内需要与时俱进、转换机制》演讲时表示, 最近几年中国的需求侧正在发生变化,生存型消费趋于稳定,消费增长更多是由发展型消费拉动。 发展型消费其实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仅仅是以优惠促销等手段刺激消费,消费总量本身不会凭空增加,甚至会加大供求波动,关键还是要增加居民收入。
应当说,刘世锦主任的这番话,是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官员有关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言论中最为理性的一种观点。确实,在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国际环境十分复杂,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很多的情况下, 如何按照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实现国内大循环,对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要求确实越来越高。 但是,如何才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居民消费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方面。没有居民消费做支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问题是,居民消费也不是水龙头,只要拧开了,水就能哗哗哗地流出来。就算居民消费是水龙头,主动权也在居民手中,而不是政府。 想不想消费,如何消费,消费多少,并不是政府能够说了算的,也不是专家、学者的几句建议就能发挥作用的。 居民在消费问题上,比政府理性得多。政府消费,包括政府投资,会因为不同的人在决策,出现不同的情况。如果决策者是不负责任的,还会盲目出台刺激消费和投资的决策。居民不一样,他们每花一分钱,都会计算回报。没有回报的消费,是不会去花任何一分钱的。
现在很多地方为了刺激消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发放消费券、给予价格优惠、财政补助、扶贫等,但是,效果寥寥。原因在哪?居民觉得没有意义,消费券需要搭配自己的财力,优惠券只是在想买的时候才管用,其他的,也需要消耗个人财富。 如果家庭和个人没有这方面的消费需求,或者对消费存在许多顾虑和担忧,发放消费券等就有点寅吃卯粮的感觉,是想透支未来的消费潜力。 因为,居民手中的钱就那么多,今天多花了,明天就要少花,甚至要花得更少。那么,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在哪呢?特别是住房消费,可是严重影响居民的综合消费能力的。
对广大居民来说,敢不敢消费的关键,还是收入,亦即就业渠道的扩大、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购买力的提升。 没有就业做保证,没有更多的收入来源,收入不能增加,居民就不敢消费、不能消费、不想消费,纵然愿意消费,也会内心充满担忧。为什么年轻人不愿多生孩子,甚至不愿生孩子,说到底,还是对自己的收入水平不满意、对收入预期不放心,对收入来源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 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就成了能否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关键。 就业条件越好、收入增长越快、居民手中掌握的财富越多,消费的动力就越大。反之,就有可能会在消费时前思后想、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这样的消费心理,是很难有效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
那么,居民收入增长的通道在哪呢?当然是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恰恰是, 中小微企业是目前困难最大的群体,他们首先要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然后才能考虑员工加薪。 尤其过去三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多企业能够保持员工不下岗、能够把基本工资发出来,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有的企业是依靠贷款、向他人借钱才维持员工工资发放的,让他们去加薪,别说没有能力,从良心上也说不过去。
这就意味着, 要想让企业给员工加薪,让员工能够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费,政府就必须对中小微企业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过去几年,在政策上是非常有利于中小微企业的,是向中小微企业倾斜的。但是,由于外部环境太差,中小微企业仍然活得比较艰难。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但是,政策不能因此就快速取消,仍要给中小微企业扶一阵。否则,仍然会问题很大。
不仅如此, 为了确保中小微企业不受更大影响,不让居民财富贬值,保持物价的稳定、尤其是房价的稳定,也是十分需要的。 否则,居民的购买能力会出现下降,仍然会影响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尤其会影响居民的消费信心和消费预期。所以,稳物价,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