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7月5日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展望未来,在外需承压、地产“缺位”的情况下,经济内生动能修复仍有待增强,下半年经济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动释放需求的政策力度。预计经济可实现平稳修复,驱动源自于国内的基建和制造业,同时在低基数影响下,社会零售消费表现也有望超过疫情前水平。
释放需求,修复经济,积聚动能,稳定增长,确实都是经济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重点抓好的工作,也是需要解决好的问题。尤其是释放需求,毫无疑问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如何才能释放需求,释放需求的难点在哪里,感觉赵伟先生只是抛出了问题,而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而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的第二天,赵伟先生又接受了另一家财经媒体——《上海证券报》的采访,并对释放消费需求提出了3点建议。一是拉动居民收入增长,让居民“有钱花”;二是扩大新型服务消费供给,扩展消费空间,让居民兜里的钱“有地方花”;三是做实民生保障,让居民“敢花钱”。这3点建议,无疑都是非常正确的,也是契合当前消费市场实际的。关键是,这些全是谁都知道的道理,也是谁都能提出的建议。类似建议,已被无数专家、学者提及,也在无数大大小小会议、形形色色的文件中体现。可是,问题还是这些问题,困难还是那些困难,建议也仍是这些建议,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形成有效的作用,消费不旺、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困扰着经济恢复,影响着经济的稳定增长,也给就业等带来不小的影响。
那么,影响当前消费全面回暖、制约需求有效释放的难点到底有哪些呢?最重要和关键的难点又是什么呢?应当说,专家、学者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都是制约需求释放的难点,但是,就眼前来说,都不是主要难点、更不是最大难点。制约需求释放、消费回暖的最大难点、关键难点,是地方政府对待消费和需求问题的态度,以及发展经济、稳定增长、推动就业的理念和思维。
从多数地方在如何激活消费方面的做法来看,除了发放消费券和刺激房地产之外,没有其他能让人看到希望的激活消费、启动消费、扩大需求的手段与方法。更重要的是,对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很不上心,嘴上很重视,行动没表现。如果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有对房地产一半的热情,地方经济发展也决不是现在的模样,而是会稳定有序得多,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也要强得多。正是因为在对待实体经济问题上,说得多、做得少,才让实体企业发展很难步入全面恢复状态,才会对就业、居民收入增长等带来不利影响,最终,也让地方十分看重的房地产,因为居民手中无粮,或存粮不多,或顾虑很多,而不敢购房、不能购房、不愿购房,最终,也让房地产市场低迷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形成恶性循环。
也就是说,释放需求的最大难点,不在专家、学者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中,而在地方政府的态度中,在地方政府的观念、理念和思维中,在地方政府对待实体经济的诚意中。需求需要依靠政策刺激,但绝不是刺激出来的。就是政策刺激,也要有被刺激的条件和基础。如果居民手中没钱,给再多的刺激政策,也是事倍功半,甚至连这样的状态也达不到。
正因为如此,在如何促消费、扩需求、稳增长、保就业问题上,应当低下头来、沉下身子、稳定情绪,好好地分析一下问题的根源,冷静看一看地方政府对待消费问题的态度和做法,从而把地方的发展思路彻底扭转过来,而不是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投大财力、费大精力去做无用功。房地产市场需要恢复,但不是靠政策来恢复,而是靠购买力来恢复。购买力来自哪?居民收入的增长,居民收入的增长则源于居民就业的扩大。发展实体经济、振兴制造业、稳定中小微企业才是关键。
实现国内大循环,消费是关键,购买力是基础,就业是保障。没有稳定的就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纵然刺激消费的政策再多,也只能热闹一时,而无法形成持续效应。只有把实体经济发展好,把制造业做强,把中小微企业带出困境,居民就业才有保证,收入才能稳定,购买力才能增强,消费全面启动才有希望。而这,显然需要地方政府牺牲一点政绩,牺牲一点官员的个人利益。一旦走过艰难时刻,经济也就会步入平稳有序发展轨道。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