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进婚宴”、“进校园”要公开透明

2023-10-15 10:49:26    来源:谭浩俊    


【资料图】

在中国消费者协会10日披露的第三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有关预制菜“进婚宴”“进校园”的话题引发舆论争议。如有消费者反映,其在知名酒店高价订购婚宴套餐,消费后发现16道菜中近七成是预制菜,质疑商家未提前告知相关信息。有家长称一些学校提供的预制菜午餐质量差、口感不佳,担忧影响学生健康。相关事件反映出一些餐饮商户或学校食堂未能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及选择权,而消费者对预制菜商品在食品安全、绿色健康方面存在不信任感。

虽然有关预制菜进校园的话题已经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教育部门也明确表态,目前不支持预制菜“进校园”。但是,仍然有地方在变着法子让预制菜“进校园”。而饭店等经营单位使用预制菜,并没有什么限制,自然,预制菜会大规模进入饭店等经营单位。

暂且不去谈预制菜能不能“进饭店”、“进校园”的问题,而是针对预制菜“进婚宴”、“进校园”,对消费者来说,是否应当有知情权,经营单位也好、学校也罢,是否应当把相关情况及时通报给消费者、通报给家长,让消费者、家长做出选择。否则,信息不公开,权利就不对等,就有可能造成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心理隔阂,容易引发消费矛盾。

要知道,在广大居民对预制菜还没有全面接受前,经营单位和学校就必须按照权利平等的要求,把预制菜的使用告知消费者、告知家长。因为,在绝大多数居民心里,预制菜的品质是不如新鲜菜的,是对预制菜有一种排斥心理的。他们也知道,食用预制菜不会对自己的健康带来多大伤害,卫生方面的条件也是比较高的。但是,他们对预制菜的质量和营养价值是持怀疑态度的,对某些预制菜的添加成分也是有想法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营单位、学校使用预制菜,就必须实现信息共享,必须在信息方面给予消费者、家长公开透明,而不是盖着盒子摇。

对预制菜“进校园”,教育部门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回应,学校在预制菜“进校园”问题上,应当会比较慎重。即便有的地方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想让预制菜“进校园”,也一定会与家长们充分协商和说明,而不敢轻举妄动。如果强行要求、强行推动,一旦出了问题,是要追责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家长不支持、不同意,学校就不敢擅自做主,不敢让预制菜“进校园”。

但是,预制菜“进经营单位”,并没有限制性要求,中国餐饮协会也没有说不支持预制菜“进经营单位”。因此,属于比较自由、开放的领域。也就是说,消费者到饭店等消费,到底是吃到的是新鲜菜还是预制菜,当然只能是经营者说了算了。可以预料,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有经营单位像不使用转基因食品一样,打出“本店不使用预制菜”等方面的招牌,以此来招揽顾客。至于是否真的如此,也只能凭良心了。

倒是预制菜“进婚姻”,确实是一个需要经营者认真思考,与消费者形成良性互动的问题。否则,会对饭店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的。要知道,婚宴的标准一般都是比较高的,尤其是高档酒店,标准更高。消费者自然对使用预制菜是有想法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营者就必须在是否使用预制菜问题上做到信息公开透明,让消费者选择。在消费者眼里,大量使用预制菜,会被消费者认为是降低了婚姻菜品的质量、降低了婚姻品位,就会与经营者发生矛盾。自然,对其他消费者来说,就会在订购婚宴餐时,提出具体要求,譬如不能使用预制菜、只能在婚宴上使用不超过一定比例的预制菜等。一旦经营者违反了这样的预约,就有可能产生矛盾。而化解这样的矛盾,于法也是无据,行政管理部门、司法部门等也会感到十分为难、很难协调。

也正因为如此,对预制菜“进婚宴”、“进校园”问题,还是要引起足够重视,要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其中,信息公开透明是最根本的,也是最紧迫的。无论是经营单位还是学校,都必须在使用预制菜问题上,对消费者、家长公开信息、通报情况,而不是刻意回避事实。否则,发生矛盾后,责任就在经营方和学校,应当依法处理、依法赔偿等。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