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宁9月18日电 (孙睿)记者18日从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科院”)获悉,首套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综合观测数据集正式发布。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综合监测数据集(2002年-2018年)是中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赵林及其研究团队长期在格尔木站积累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综合观测数据集,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的基本特征。该数据也是赵林联合依托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藏北高原冰冻圈国家特殊环境与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团队成员共同首次向全球发布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系统观测数据。
监测显示,青藏高原是陆地表面中低纬度地区多年冻土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大量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存在和变化强烈影响着区域乃至全球的水文、生态和气候系统。但由于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生存条件恶劣、交通极不便利,数据资源非常贫乏,尤其是在极高海拔的多年冻土区,这种状态不仅严重地限制了对于该区域气候、环境和冻土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和理解,也严重限制了适应于该区域遥感反演算法的研发、各类陆面乃至于地球系统模型的模拟和改进,而且也限制了该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的规划。
过去近三十年,该研究团队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建立了综合观测网络,展开了对多年冻土地温、活动层水热以及气象因子的系统监测,形成了能够基本覆盖青藏高原高平面的、与多年冻土有关的多要素观测数据,建成了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多年冻土综合监测网络,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监测和第一手调查资料。该数据集主要观测要素有气象(气温、降水、风速、比湿等)、土壤水热、活动层厚度及冻土温度等观测数据。
该研究团队表示,该数据集形成了能够基本覆盖青藏高原高平面的(包括可可西里无人区和阿尔金山无人区等区域)、与多年冻土有关的多要素观测数据;各观测数据在收集和处理过程中都已经过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为青藏高原水文模型、陆面过程模型和气候模型的验证、发展和改进提供支撑。(完)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