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14日电 题:迈入“探日时代”,中国为何要探测太阳?
中新网记者 郭超凯
中国14日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该星将实现国际首次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探日时代”。
当前全球空间太阳探测现状如何?中国为何要探测太阳?中国首次探测太阳有何意义?中新网记者采访中国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工程总设计师赵坚,带你走近中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
中国为何要探测太阳?
太阳是地球人类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是万物生长的源泉。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距离地球约1.5亿公里(一个天文单位),是离地球最近、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恒星。
赵坚指出,太阳对地球演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也是无所不在,主要体现在太阳爆发产生大量带电高能粒子,对地球电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其中尤以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对地球电磁环境影响最为显著。
太阳活动周期约11年,2021年至2022年是人类有纪录以来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全世界又进入太阳研究新的高峰期。探测和研究太阳活动,提出应对措施,可以降低或规避对地球的不利影响。“中国作为航天大国,及时开展太阳探测活动,十分必要,不能缺席。”赵坚说。
已有70多颗太阳观测卫星
自古以来,人类对太阳充满了好奇,通过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观测和研究。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全世界已发射70多颗太阳观测卫星,主要集中在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发达国家,主要聚焦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观测研究。
赵坚介绍道,近期典型的太阳探测器,如2006年10月美国发射的世界第一对孪生太阳观测卫星——日地关系观测平台,对太阳黑子爆发时进行了三维成像,帮助科学家们研究太阳周边环境以及太阳活动对整个太阳系造成的影响;2009年1月,俄罗斯发射“科罗纳斯”太阳探测卫星,探测太阳内部结构及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大气层及生物圈的影响;2018年美国“帕克”太阳探测器发射升空,近距离对太阳结构进行探测,获得相当的成果。当前世界主要趋势是对太阳结构、磁场、黑子、耀斑、太阳大气等进行综合观测和抵近观测。
中国目前已经制定了两个太阳探测计划,分别是“羲和”和“夸父”探测计划。“羲和”号是发射太阳Hα光谱探测与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卫星平台试验的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实现中国太阳探测破冰之旅。“夸父”计划是研制发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对太阳进行科学观测,已纳入中国科学院先导计划。
中国探日起步晚但起点高
“十三五”期间,中国国家航天局组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瞄准中国航天发展急需的创新技术验证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需求,制定了空间科学研究发展路线图,提出了“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探测+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卫星平台技术飞行验证”的任务目标。虽然起步晚,但在轨验证新技术新产品多,试验项目丰富,探测目标聚焦准确,研究起点高。
谈及中国首次探测太阳有何意义?赵坚表示,此次任务一是实现中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标志着中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二是在轨试验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的新型卫星平台技术,推动中国高精度卫星平台技术革命性、跨越性发展;三是开拓中国太阳探测国际合作和交流的新局面,大幅提高中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的国际地位;四是激发探索空间科学的热情,培养创新高端人才。
当前国际太阳探测发展变化很快,中国在太阳观测领域发表论文数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使用的数据均来自于国外卫星数据。赵坚称,该卫星发射成功后,将打破中国在此领域的被动局面,中国将成立卫星数据科学委员会,制定数据政策,供国内外科学家研究、使用、共享卫星探测数据,力争产生原创性科学成果,为人类科学事业做出中国贡献。(完)
热门